正文 1、會有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嗎?(2 / 2)

其一,不會有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出現是好事還是壞事?換句話說,我們跟別人不一樣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認為是好事。

人類的千差萬別、豐富多彩既是客觀的、自然的,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來說也是絕對必要的。想一想吧,如果所有的人都毫無差別,成為一個統一的模式,那麼生活將暗淡無光,缺乏生氣與活力,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將變得不可思議。從個人意義上來講,如果我們和別人完全一樣,那麼我們的存在還有多大的價值呢?

其二,人類個性的這種差別性是否排斥共同性的存在?

我們認為並不排斥。

學者們在社會生活中發現,同一國家、同一社會、同一民族、同一階級、同一年齡段的人,必然有其相對同一的心理特點。在新幾內亞的三個部落的人,就各有其共同的特點。居住在山區的阿拉比修族,人們相互協作、不爭強好鬥、性情溫和。居住在河川地帶的孟都古母族,習慣於獰獵肉食生活,人們帶有明顯的攻擊性、殘忍性、嫉妒性、競爭性等個性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區的張布裏族,男女有明顯分工,女子當權,支配性較強,具有攻擊、支配的特征,男子對女子則表現有自卑感。每一個中國人,在讀到《阿Q正傳》這部小說時,對照對照自己,總覺得那兒有點相像。為什麼呢?因為在阿Q身上,集中了每個中國人都或多或少有的病態國民性特征。所謂國民性,就是一個國家中人民所普遍具有的眾數特性。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個體的個性獨特,並不排斥有其共同性的存在。正是個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個性,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是那樣的豐富,而我們彼此之間的理解也才具有可能性與現實性。

承認世界上不可能出現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這一事實,對我們生活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不管是什麼人)有一樣想法,一樣的態度,一樣的興趣,一樣的需求,一樣的愛好,一樣的……隻要是兩個人,就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心心相印、親密無間”那是小說家騙少男少女的把戲。你去問問他們自己,和誰真正“心心相印、親密無間”過?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最重要的認識基礎,這一點搞不明白,衝突(顯性的或隱性的)必然不期而至。

我曾和一個朋友的太太發生過一場爭執。

朋友的太太不讓他看足球,說那玩藝跑來跑去有什麼意思?不僅如此,她還讓他老公看黃梅戲,說那才是一種享受。我這朋友懼內,敢怒而不敢言。於是,我就見義勇為與朋友的太太爭辨起來。我說:“為什麼要以你的標準為標準?別人不反對你看黃梅戲,你為什麼要反對別人看足球?各看各的不是挺好嗎”?她說:“不是我不讓他看足球,是因為足球實在沒看頭;不是我逼他看黃梅戲,是因為那才是真正好看的東西。我愛我老公,當然要讓他享受好東西”。言畢,回過頭來問他老公,“老公,你說對嗎?”他老公連聲稱是。我一聲苦笑,對我朋友說:“算我多嘴,你就慢慢欣賞黃梅戲吧”!

也許,朋友的太太是真心愛她的老公,可她不承認更不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未必會給她所愛的人帶來幸福感,這一點大概是沒有什麼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