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由於特殊的原因,會陷入與世隔絕的處境,過後,他們報告了非常特殊的體驗。例如,船隻失事,水手們在遼闊的海洋裏垂死掙紮。曾產生過荒誕離奇的幻覺。飛行員駕駛飛機,離地麵幾千米,在連續巡航幾小時以後,有時會產生與世隔絕的感覺:身冒冷汗,不相信自已的眼睛或飛行儀器,總覺得有一些陌生的物體在自己周圍飛來飛去。嚴重的會導致墜機的結局。
這裏所說的感覺與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感覺有所區別。在科學心理學的定義中,感覺是指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應。雖然我們沒有意識到,但它每天卻成千上萬次發生在我們每個正常的人身上。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但同時也是一種最重要的心理現象。它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而且對維持人們正常的心理狀態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探究上例中的“與世隔絕效應”,1950年,加拿大政府委托心理學家D.O.赫布研究隔離的心理反應。於是,D.O.赫布就做了一個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者征募了一些大學生為被試,告訴這些大學生們,你們每忍受一天的感覺剝奪,就可以獲得20美元的報酬。當時大學生打工的收入一般是每小時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對當時的大學生來說可算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而且在實驗中,要求大學生所做的事情好像是一次愉快的享受,因為實驗者要他們做的隻是每天24小時躺在有光的小房間裏的一張極其舒服的床上,隻要被試願意,盡可以躺在那兒白拿錢。
在實驗的過程中,除了讓被試吃飯、上廁所,嚴格地控製被試的任何感覺輸入。為此,實驗者給每一位被試戴上了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進散射光,但圖形視覺被阻止了;被試的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用紙板做的袖套和手套,以限製他們的觸覺;同時,小房間中一直充斥著單調的空調的嗡嗡聲,以此來限製被試的聽覺。
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們本以為實驗者為他們提供了一次安安心心睡上一大覺的機會,他們正可利用感覺被剝奪後的清靜安寧,思考學業或整理畢業論文的思路,同時還能得一筆錢。但學生們不久就發現,他們的思維變得混亂無章,他們忍受不了幾天就不得不要求立刻離開感覺剝奪的實驗室,放棄20美元的報酬。實驗後,學生們報告說,他們對任何事情都無法做清晰的思索,哪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感覺自己的思維活動好像是“跳來跳去”的,進行連貫性的集中注意和思維十分困難,甚至在剝奪實驗過後的一段時期內,這種狀況仍持續存在,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還有部分被試報告說,在感覺剝奪中,體驗到了幻覺,而且他們的幻覺大多都是很簡單的,比如有閃爍的光,有忽隱忽現的光,有昏暗但灼熱的光。隻有少數被試報告說是體驗到較為複雜的幻覺,比如曾有一個被試報告說他“看到”電視屏幕閃現在眼前,他努力嚐試著去閱讀上麵放映出的不清楚的信息,但卻怎麼也“看”不清。
此後,許多學者發展出了多種形式的感覺剝奪實驗研究方法,所有的實驗都顯示了在感覺剝奪情況下,人會出現情緒緊張憂鬱、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甚至各種幻覺、妄想,最後難以忍受.不得不要求立即停止實驗,把自己恢複到有豐富感覺刺激的生活中去。可見,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狀態是必需的。
上述實驗表明,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狀態是必需的。現實生活中,雷達測量員和長途司機幾乎都處於輕微的感覺剝奪狀態。正因為如此,他們有時就會看見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從而引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