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但也不是無所不能,更不是一貫正確。譬如說,錯覺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上。
錯覺是人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
錯覺現象十分普遍,差不多在各種知覺中都有發生。首先發現錯覺的是西方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他把食指和中指交叉,中間夾一個圓珠,就產生有兩個圓珠的錯覺。這是心理學文獻上記載的第一個錯覺現象。我國古籍《列子》中有個小兒辨日的故事,所謂“日初出大如車蓋而日中則如盤盂”,也是錯覺的一個例子。錯覺不同於幻覺,它是在特定的條件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這種歪曲的知覺,我們每個正常的人在特定的情況背景下都會自然產生的。所以我們說,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但卻是正常現象,而幻覺則是一種不正常的,或者說是病態的現象。
常見的錯覺現象有:
1、圖形錯覺
2、顏色錯覺:
淺顏色往往給人一種寬大、輕鬆的感覺;深顏色給人一種窄小、沉重的感覺;黑色、紅色、橙色給人以重的感覺;綠色、藍色給人以輕的感覺,紅色具有刺激興奮的作用。例如,一間粉刷白色的房間比粉刷成深色的要寬敞明亮的多。
有人作過一係列的實驗,結果發現,有紅牆壁的房間裏,平均每人的握力為88.5磅;在藍色牆壁的房間裏,平均握力為84.8磅;在粉色牆壁的房間裏,平均握力為84.2磅。心理學家認為,紅色能夠“喚醒”人們並增強體力,粉色具有放鬆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法國的國旗是由藍、白、紅三條色帶組成的。這三條色帶,人們看上去,顯得非常自然、勻稱。一般總以為這三條色帶是寬窄一致的,其實,它們的寬度並不相等。藍、白、紅的比例是30:33:37。據說,最初的法國國旗是按藍、白、紅三色同樣寬窄的尺寸做成的。可是旗做好後,看上去總覺得紅色帶沒有藍色帶寬,這完全是一種錯覺。後來,為了克服這種錯覺,才把藍色條帶縮窄,把紅色條帶加寬。
3、時間錯覺
時間錯覺是因單位時間內容不同、個人感受不同出現對時間的長估和短估的現象,同樣一節課的時間,聽一堂生動有趣精彩的課比聽一節枯燥乏味生澀難懂的課感覺快的多。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度日如年、光陰似箭等都是時間錯覺的表現。有人讓愛因斯坦解釋什麼是相對論,愛因斯坦答道:當你和心愛的女友在一起的時候,兩個小時時間會象十分鍾一樣長;當你伸手向父親要錢的時候,十分鍾會象兩個小時一樣長。總的說來,人對時間的估計與其情緒狀態有直接的聯係,我國古人詩雲:“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就是對時間知覺現象的生動寫照。
4、形重錯覺
形重錯覺是關於體積與重量的錯覺。例如,一斤鐵同一斤棉花的物理重量相等,但是,人們用手加以比較時(不用儀器)都會覺得一斤鐵比一斤棉花重得多。這是以視覺之“形”而影響到肌肉感覺之“重”的錯覺。
5、方位錯覺
例如,聽報告的時候,報告人的聲音是從擴音器的側麵傳來的,但是我們卻把它感知為從報告人的正麵傳來。又如,在海上飛行時,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標,海上飛行經驗不夠豐富的飛行員因分不清上下方位,往往產生“倒飛錯覺”,造成飛入海中的事故。
二,錯覺產生的原因:
關於錯覺是怎樣產生的,雖然有很多種解釋,但迄今為止都不能完全令人滿意。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從現象上看,錯覺的產生可能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