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回憶在澄錫虞地區的一段鬥爭(3 / 3)

我們過江的部隊雖小,卻把敵軍搞得很驚慌。日寇小野中隊長坐鎮在安鎮指揮,出動了很多兵力來對付我們。我們天天在敵人的隙縫裏穿來插去。根據當時的環境,我們決定分散活動,團參謀周國忠同誌帶一個班到虞西活動,團作戰參謀陳國平同誌帶一個班到江陰活動。兩個班後來都損失掉了,還有一部分就轉移到蘇西北(今吳縣魚池弄一帶地區)隱蔽下來。部隊分散活動後,我隻帶幾個短槍武裝人員在錫東錫北活動,錢敏同誌隱蔽在嵩山小學,領導澄錫虞地區工作。

當時,錫東恢複了縣委,書記是陳源,劉敏任副書記,委員有趙建平、朱帆、惠俊山、儲新民等同誌。錫北由陳鳳威、錢仁齋、陸富全等同誌組成錫北工委,陳鳳威任書記,對外稱錫北辦事處。

10月14日,陳鳳威、史雨生兩同誌犧牲。10月12日,我還在錫北活動。這天正好是新四軍的成立日,我同他們在長大廈前麵的一個墳地舉行了慶祝活動,我還給他們作了形勢報告。那天晚上,劉敏同誌派人送了封信來,說有緊急事情商量。因此我當晚帶了警衛員去錫東了。不料,他們14日就出了問題。那天,陳鳳威、張卓如同誌乘兩隻船到了顧巷浜口靠岸,把洗好的衣服掛在桑樹田裏晾曬。中午敵人經過那裏,看到曠野裏曬了許多衣服,就知道有新四軍。敵人就向他們襲擊。陳鳳威同誌的兩個警衛員,一個叫顏樂泉,在抵抗敵人時負傷了,另一個叫包裕金,隻顧自己逃了。

這樣陳鳳威和史雨生同誌在過河時都淹死了。史雨生同誌剛從蘇北過來就這樣犧牲了。這次還犧牲了倪忠裕、韓忠興兩個同誌。

張卓如、陸富全同誌過河隱蔽在稻田裏未被發現。陳鳳威同誌犧牲後不久,錢仁齋同誌也遭敵人抓捕殺害了。在這種情況下,楊步雲動搖了。他通過強學曾暗地裏同日本人接觸,同時向我們提出要去假投降。當時我化名趙大年,他對我說:“趙先生,環境實在太緊張了,吃不消了。現在下雨,還是讓我去躲躲雨吧。”當時,我們考慮了三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動員他去蘇北,我們估計他不會肯去。第二個方案是除掉他。這樣做不僅我們理由不足,而且在力量上也不夠,弄得不好我們反要吃虧。第三個方案就是同意他去假投降。最後決定按第三個方案進行。我在西倉南麵一個參加過大革命的人家裏找他談話,給他講形勢,曉以利害。當時,他表示革命的心不變,“身在曹營心在漢”,還煞有介事地在關公像前宣誓。為了加強對他的工作,我們還派了顧明、宋維照等幾個黨員跟他一起去假投降。與此同時,我們安排其他同誌撤退。錢敏同誌要去參加蘇北的“南坎會議”,因此比我走得早。我把工作安排好後,於11月3日帶著張貴康、向陽等三人化裝成農民離開無錫,撤往蘇北。

這次南下,從5月7日過來到11月3日撤走,前後半年時間,雖然一支小部隊基本被敵人打光了,特別是犧牲了5個縣級幹部,六七個營連級軍政幹部,但是留下的政治影響是很大的。反“清鄉”撤退時,我們就向群眾說要回來的,群眾也盼望我們回來。我們渡江南下,不僅鼓舞了群眾,同時也震動了敵人。我們一過來,就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日寇小野坐鎮安鎮,出動了3000兵力“圍剿”我們。此外,我們過來後還對地下黨的組織進行了整理,使澄錫虞地區的地下黨組織得到了恢複。總的來說,當時南下是對的,但我們沒有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的鬥爭方式。如果當時采用武工隊的形式進行反“清鄉”鬥爭,效果可能好些。在以後的鬥爭中,我們接受了這個教訓,派小型武裝過來活動,就站住了腳,堅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