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民主運動方興未艾(17)(3 / 3)

1910年萊陽群眾的抗捐鬥爭,也是由於群眾不堪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引起的。

山東和全國各地一樣,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加上貪官汙吏層層加派,額外勒索,廣大人民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非常痛苦。

1909年,臭名昭著的贓官朱槐之當上了萊陽縣令,這個剝削鬼上任以後,就和當地的大地主勾結起來,借口興辦“新政”,加捐加稅,敲骨吸髓地搜刮民脂民膏。他們不但任意增加稅額,而且在已經十分繁重的正稅、雜稅之外(當時的雜稅已有地畝捐、契紙捐、戶口捐、人口捐、學捐等等),又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增加了許多捐稅,如什麼油房捐、戲捐、鋪捐、草帽捐、騾馬捐等等。在這樣殘暴的掠奪下,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人民群眾對貪官汙吏、惡霸土豪,莫不咬牙切齒,痛恨到了極點。

1910年春天,萊陽因霜成災,而地主劣紳卻乘機大量囤積糧食,官府照舊逼交各種捐稅,農民為了應付捐稅,準備動用備荒的積穀,但積穀已為以朱槐之為首的官僚豪紳把持侵吞。這樣,本來已經被逼得無路可走的農民群眾,懷著舊仇新恨,在聯莊會首領曲詩文的領導下,以清算積穀,反對濫加捐稅為號召,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抗鬥爭。

這次鬥爭從5月開始,堅持了將近三個月之久。參加的群眾由最初五六千人,發展到四五萬人之多。朱槐之雖然用欺騙、拖延、武力鎮壓等各種手段,企圖瓦解和消滅農民的反抗,但廣大群眾一直堅持鬥爭,沒有動搖。他們拿起了鐮刀鋤頭,梭鏢土槍,組成了革命的武裝,和反革命武裝英勇搏鬥。他們圍縣署、搗大戶、提富豪,給封建勢力很沉重的打擊。後來清朝統治者從各地增調了大批軍隊,用巨炮猛烈轟擊,濫肆屠殺,這一次氣勢磅礴的自發武裝鬥爭才失敗了。

從1905年以後,“搶米風潮”和農民抗捐抗糧的鬥爭波瀾壯闊,波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東、廣西、廣東、陝西、奉天、吉林、直隸、內蒙、新疆等省區。長沙的搶米風潮和萊陽的抗捐鬥爭,隻是當時遍及全國的人民群眾自發反抗鬥爭的一部分。群眾革命鬥爭的廣泛發生,說明黑暗腐朽的清朝反動統治,已經到了土崩瓦解的前夕,新的革命高潮即將到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鬥爭,終於彙成了不可阻擋的革命洪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封建專製統治終於被推翻了。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

同盟會成立以後,曾多次發動武裝起義,結果都失敗了。到1910年春,部分革命領導者如黃興等,對革命前途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為了鼓舞士氣,準備再舉,孫中山召集他們在馬來亞的檳榔嶼開會。孫中山鼓勵大家說:“今日革命風潮已盛,民心歸向我們,隻要我們意誌不衰,困難是擋不住我們前進的!”經過討論,大家決定:1911年春在廣州集合各省革命之精華,發動大規模起義,先占廣州,再由黃興統率一軍出湖南湖北,由趙聲帶領一軍出江西攻南京,兩軍會師長江,然後長驅北上直搗北京,傾覆清廷。

會後,一部分革命黨人就到南洋和歐美各地,向華僑募集革命經費,經過革命黨人的宣傳鼓動,各地愛國僑胞,都積極捐款相助,有的人甚至變賣家產以相捐助。這次捐款共得十幾萬元,經費問題基本解決。1910年底,黃興、趙聲等返回香港,著手籌備起義,成立了領導機關——“統籌部”,黃興任部長,趙聲為副部長,統一領導起義的準備工作。接著,革命黨人紛紛潛入廣州,熟悉環境,刺探敵情,還設立了許多秘密機關。為了轉運軍火,他們常常將女同誌打扮成新娘,利用花轎來抬運槍支、炸彈。經過幾個月的籌劃,準備工作大體上就緒,革命黨人摩拳擦掌,隻等一聲號令,就發動起義了。

起義的日期原訂在1911年4月13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不料在4月8日發生了革命黨人溫生才刺殺廣州將軍孚琦的事件(他本來計劃刺殺水師提督李準,結果刺中的是孚琦),反革命立即加強了戒備,廣州戒嚴,並且到處搜捕革命黨人。這樣,原訂的起義計劃不能不受到影響。

以後,形勢日有變化,起義日期幾次改變,最後確定在4月27日(三月二十九日)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