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民主運動方興未艾(19)(3 / 3)

帝國主義知道袁世凱要鎮壓革命,就積極出來支持。1913年4月,英、法、德、日、俄五國,聯合借給了袁世凱二千五百萬英鎊(這就是所謂的“善後大借款”),同時,各帝國主義都紛紛表示,將正式承認袁世凱反動政權,從政治上給袁世凱撐腰。他們說:承認袁世覬政權,“不僅意味著袁世凱權力實際增加,而且將相當加強其反對中國南部分裂運動的地位”。美帝國主義最積極了,它一馬當先,於1913年5月2日,首先承認了袁世凱政權。

有了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覬膽子更大了。5月24日,他殺氣騰騰地說:“現在看透孫(中山)、黃(興),除搗亂外無本領……彼等若敢另行組織政府,我即舉兵討伐之”。接著就在6月裏先後撤銷江西李烈鈞、廣東胡漢民、安徽柏文蔚(都是國民黨人)的都督職位,同時命令事先已經集結在九江、南京附近的軍隊發動進攻。於是,李烈鈞於7月12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發表討袁通電,起兵討袁。黃興也在15日趕到南京響應。其餘安徽、廣東、福建、湖南、四川及上海等地,也先後紛紛宣布獨立。至此,討袁戰爭爆發,孫中山號召的二次革命,在十分倉促的被動局麵下開始了。

這時,帝國主義強盜又直接間接地在軍事上給了袁世凱很多援助,德國還派了軍官,出動了軍艦,幫同袁世凱軍隊作戰。1913年7月30醜,德國外交大臣曾說:“德國因為它的重大經濟利益,不得不要求立即撲滅革命”。這句話赤裸裸地暴露了帝國主義仇恨中國革命的反動本質,說明了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死敵。

“二次革命”的領導者沒有發動廣大的人民群眾參加討袁鬥爭,宣布獨立的各省之間又缺乏統一指揮,因此,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以優勢的武力,很快就把討袁軍打敗。8月18日南昌落入敵手,9月1日,南京又被攻占,原來宣布獨立的各省,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先後撤銷獨立。二次革命就這樣在不到兩個月的短時間內失敗了。領導這次革命的孫中山,被迫又一次逃亡日本,重新組織力量,準備發動新的革命鬥爭。

袁世凱的皇帝夢的破滅

袁世凱盜竊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以後,立即著手鞏固和加強他的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反動專政。他表麵上口口聲聲民主共和,說得非常動聽,實際上獨裁專製,盡幹壞事。

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是不容許中國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的。袁世凱不但是民主政治的死對頭,而且是一個永不滿足的野心家。當他暗殺了宋教仁、鎮壓了二次革命之後,又玩弄權術,當上了正式大總統。到1914年1月,他就下令解散了國會,5月,又宣布廢除了《臨時約法》,把辛亥革命奠立的最後一點民主原則全部破壞。這時,他把自己的權力擴大到了最大限度還不滿足,決心要去掉“民國”這塊空招牌,恢複封建帝製,來一個黃袍加身,由他來當袁氏朝廷的始皇帝。

他在廢除了《臨時約法》後所頒布的新《約法》中,把責任內閣製改為總統製,規定的總統權力和世襲皇帝相差無幾;把國務院改為政事堂;內閣總理改為職位和名義都與封建朝廷的宰相相仿的國務卿;各省都督也改稱將軍,民政長則改稱為巡按使,官吏逐漸恢複封建時代的稱號,恢複帝製的陰謀活動,在“民國總統”的外衣的掩蓋之下,越來越積極,越來越露骨了!

辛亥革命雖然把封建帝製摧毀了,但是對封建帝製的根子——封建土地製度,連一根毫毛也沒有動。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反動勢力在這個基礎上照舊進行統治,袁世凱也在這個基礎上大做皇帝夢。

帝國主義為了擴大它在中國的侵略權利,積極支持袁世凱恢複帝製的陰謀活動。袁世凱的顧問、美國人古德諾寫了《共和與君主論》一文,為袁世凱恢複帝製鼓吹,文中胡說八道,誣蔑中國民智低下,不適於共和製度,隻適於君主製度。甚至威脅中國人民說:如果不采君主製,將會引起外國的武裝幹涉。德皇威廉二世接見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時就露骨地表示。“……革命分子勢力甚脆弱”,要袁世凱“挾大總統之威權,一變中華民國為帝國皇帝”。還說:“我德誓以全力讚助……”等等。英國也不落後,駐中國公使朱爾典就曾經向袁世凱多次表示極力讚成帝製。但是,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袁世凱看到這些國家無力東顧,最有力量的還是日本,因此極力討好日本,乞求支持。日本當時想乘機獨霸中國,於是提出了極為苛刻的“二十一條”,作為支持帝製的交換條件,表示隻要袁世凱承認了,就可以請“貴大總統再高升一步”。“二十一條”的內容實際等於滅亡中國,但袁世凱為了實現他的皇帝夢,竟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喪心病狂地簽字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