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黑奴籲天錄》雖然是由翻譯小說改編的,但在此以前,中國還沒有過自己編寫的如此完整的多幕話劇,因此可以說,《黑奴籲天錄》不但是中國現代話劇最早的一次演出,而且是中國最早創作的一個話劇劇本。
春柳社為中國現代話劇的開創做了許多工作,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話尉團。它在中國現代話劇事業上邁出了第一步後,影響很快就擴大到國內。1907年。王鍾聲在上海創立了“春陽社”,第一次的演出也就是《黑奴籲天錄》。1910年,春柳社員任天知又組織了“進化團”。在此期內,宣傳革命,鼓吹進步的劇團風起雲湧。辛亥革命後,春柳社員陸鏡若在1912年又成立了“新劇同誌會”(春柳劇場),接著歐陽予倩等許多春柳舊人回國,也都加入演出,形成了中國現代話劇創始期的熱潮。所以1907年“春柳”的《黑奴籲天錄》,可說是我國現代話劇的起點。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進一步激化。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了登上皇帝寶座,拜倒在帝國主義腳下,幾乎把中國的主權出賣淨盡。袁世凱垮台後,日、美、俄、英、德、法等帝國主義者操縱各派軍閥,割據一方,互相爭奪,戰禍頻繁,人民塗炭,國家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
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已徹底破產,軟弱的中國資產階級無法領導民主革命走向勝利。曆史的發展,迫切要求正在成長壯大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接替資產階級成為革命的領導者。中國革命麵臨一個新的轉折點。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正處在中國革命這個新的轉折關頭。它為這個革命轉折的到來大聲疾呼,掃清輿論障礙,準備思想條件。
在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前,中國的先進分子,曾經從西方學來進化論、天賦人權論等所謂新學,並且作為中國固有的封建文化的對立麵而出現。但是資產階級在文化戰線上的鬥爭比在政治戰線上的鬥爭還要軟弱。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這種資產階級思想隻能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的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的複古思想的反動同盟所打退了,被這個思想上的反動同盟軍稍稍一反攻,所謂新學,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卻,失了靈魂,而隻剩下它的軀殼了。”事實正是如此,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文化思想上發動了一係列猖狂進攻,奴化思想和複古思潮形成一股強大的反動逆流,尊孔尚孟成風,讀經聲浪盛傳,什麼“孔道會”、“尊孔會”等團體,如毒草叢生。曾經提倡改良主義的康有為,儼然以當代孔子自居,主編《不忍》雜誌,表示不忍“綱紀之亡滅”,“國粹之喪失”,大倡孔教主義,宣揚“非複辟不能救中國”的謬論。曾經介紹西方文化的主要人物嚴複,也投入這股複古思潮的逆流,推波助瀾,變成恢複帝製的倡導者。袁世凱的《天壇憲法草案》,更寫上“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封建餘孽們則發出“發揚國粹,維護國俗,定孔教為國教”的叫嚷。所有這些濫調,風行一時,甚囂塵上,企圖以此來消除辛亥革命的思想影響,麻痹人民鬥誌,鞏固其反動統治。
可是,辛亥革命的影響畢竟不能一下子被消除掉,革命雖然失敗了,民主共和隻存空名,但廢除帝製建立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袁世凱的罪惡統治遭到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1915年9月在上海創刊的《新青年》雜誌,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到來。當時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中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情緒和反封建的要求,以《新青年》為陣地,高舉民主主義的大旗,向封建主義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