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解析男孩成長中的典型常見問題及對策(2 / 3)

【案例剖析】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男孩,媽媽對男孩很是溺愛,認為男孩的事情替男孩代勞,是愛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有關男孩的大事小事,媽媽都包辦,這樣男孩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對媽媽的依賴。

還有的媽媽,隻關注男孩的成績,認為男孩隻要學習好,將來就會有好前途,與學習無關的一切事情自己去操勞,這樣也直接導致男孩兩耳不聞其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生活各方麵的事情也就習慣於依賴媽媽,同時精神上也失去了獨立。

男孩在小的時候,媽媽可以伴隨身邊,有了什麼事情媽媽可以替男孩解決。但男孩的一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媽媽不可能一直陪著走下去。

如果男孩從小各方麵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依賴媽媽的行為已經成為習慣,媽媽一旦離開,男孩生活的各方麵就會陷入癱瘓。

媽媽愛男孩沒有錯,在男孩小時候很多事情替男孩辦理也無可厚非,但隨著男孩年齡的增長,媽媽就應該開始讓男孩學著做各種事情,以培養男孩的自理能力;同時,要教男孩學著用腦思考問題,以使男孩在今後決定任何事情時,有自己的主見。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教男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媽媽要盡量給男孩提供鍛煉的機會,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男孩學著自己去做。比如男孩手腳靈活後,媽媽就要教男孩學穿衣服,教男孩如何擇菜、打掃衛生、鋪床疊被等等。

媽媽一開始教男孩的時候,不能急於求成,不要怕男孩慢,對男孩要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數落。雖然一開始教的時候,可能會耽誤媽媽一些時間,但男孩學會後,媽媽就能省很多心。

最主要的是,男孩有了自理能力,以後媽媽出門或者有事,把男孩一個人放在家裏也會放心。

不僅如此,男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能體驗到其中的辛苦,會對媽媽孝順,也會明白自己是家裏的一分子,應該為這個家出一份力,有利於培養男孩的責任心。

建議二:從小引導男孩多用腦

男孩從一出生,就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麵對這些問題,媽媽要教男孩學會自己用腦獨立思考,想想如何解決。這不僅能鍛煉男孩的思維能力,更能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

凱瑞是三年級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很有主見。不管在學校還是家裏,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能用腦積極地思考,常常有獨到的見解和出人意料的解決辦法。這些都歸功於媽媽從小引導他任何事情都要用腦思考的緣故。

有一次,凱瑞的叔叔正往鐵管上套一個塑料管,凱瑞在一邊觀看。因為塑料管太細,叔叔就根據熱脹冷縮的道理,把塑料管烤了一下撐大,再往鐵管上套。

但因為天冷,塑料管一會兒就涼了,有時候套不上,有時候套上不結實,這樣反複好多次都沒有成功。凱瑞看到這裏,開始動起了腦子。

他認為如果烤鐵管的話可以解決塑料管不會過早冷卻,同時也能避免不能套牢的問題,於是建議叔叔試一下。

叔叔開始不大相信,但又沒有別的辦法,無奈試了一下,結果一舉成功,禁不住誇獎了凱瑞。

媽媽從小引導男孩多用腦,能夠開動男孩的腦筋,使男孩用腦成為習慣。如果媽媽不去引導男孩思考,男孩很少動腦,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媽媽說什麼男孩就認為是什麼,學習中遇到了問題男孩也會等待著媽媽幫忙,這樣的男孩將來很難有所作為。

建議三:激發男孩的好勝心

男孩做事情依賴媽媽,不愛好動腦,喜歡什麼事情讓別人給自己拿主意等等,這些依賴別人的行為一旦養成習慣,非一日能夠改變。

媽媽需要想辦法增加男孩的信心,還要激起男孩的競爭心,這樣男孩才可能有所轉變。

男孩都有擅長的一麵,媽媽引導男孩做他擅長方麵的事情,這樣男孩很容易成功,自信也會建立。

同時,媽媽還要根據男孩性格特點,通過誇獎其他比較獨立的男孩,來激起男孩爭強好勝的心理。男孩有了競爭心,就會調動身上一切的能量,去學習或者做別的事,依賴的行為也就會停止。

建議四:讓男孩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培養男孩責任心的開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如果男孩連對自己的行為都不能負責,將來怎麼擔負起家庭的社會的責任?

每天天翼放學後,媽媽就會讓他拿出作業,然後自己在一邊督促著把作業寫完。

有一次,媽媽有事不在家,天翼放學後就與小夥伴玩去了,結果作業沒有寫。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把天翼批評了一頓。

天翼回到家後,責怪媽媽昨天出去了,沒有督促自己學習,以至於自己忘記了寫作業,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媽媽平時沒有感覺到什麼,聽兒子如此說,才知道以前天天陪伴兒子寫作業,讓男孩依賴上了自己,是一個錯誤。

於是她對兒子說道:“從今天開始,每天放學後你自己做作業,我不再叮囑你,作業沒有做,或者出了什麼問題,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應該擔負起這個責任。”

結果,天翼從那天開始,就學會了主動寫作業,並且一次都沒有忘記過。

男孩依賴媽媽,很多時候是因為媽媽什麼都替男孩頂著造成的。媽媽如果不及時改正自己的做法,很容易使男孩處處依賴媽媽,並且難以擔負起對自己及以後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端正心態,有效改變男孩的磨蹭拖拉習慣

【家教現場】

早上6點鍾,媽媽叫小寧起床,到了6點20,小寧那邊才隻穿好了一件上衣,而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早餐。

為了避免男孩上學遲到,媽媽趕快走到男孩床前,幫男孩快速地穿好衣服,然後給男孩擠好牙膏,倒上洗臉水,讓男孩刷牙洗臉。

6點40,開始吃飯了。小寧拿一塊麵包,咬一口,看見了玩具,就離開飯桌,拿著玩具玩了起來。

媽媽急忙把他拉到桌邊吃飯。但一塊麵包小寧整整吃了15分鍾,媽媽眼看著男孩要遲到,給男孩的早餐奶還沒有喝,媽媽隻好把牛奶放在男孩的書包裏,推著車急忙去送男孩到學校。而此時,剛好響起了上課的鈴聲。

媽媽鬆了一口氣,但自己天天如此緊張,而男孩處處磨蹭的生活,實在讓她感覺到累得慌。

而媽媽的心更累,擔心男孩長大後做事情還快不起來,害怕男孩以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案例剖析】

現在的社會科技高速發展,計算機的普及,使人們做事的效率成數倍地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傾向於如何用更短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也是比哪一個企業更早一分鍾甚至一秒鍾獲取重要的信息,或者生產出新的產品等。

一個做事拖拉、喜歡磨蹭的人,到哪裏都不會有出色的成績,更不會受到老板的歡迎,有可能還會被企業掃地出門,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因此,媽媽對男孩的磨蹭行為一定不能掉以輕心。雖然每個男孩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磨蹭的毛病,但媽媽也不要因此認為這是正常現象,而應找出原因,及時糾正,幫助男孩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使男孩將來在這個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男孩磨蹭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媽媽看著男孩做事情速度慢,為了趕時間,就幫助男孩穿衣戴帽,這樣有可能就會導致男孩依賴上了媽媽,磨蹭就是想讓媽媽上前幫忙;有的男孩是因為手腳協調能力差,想快卻快不起來;也有的男孩,是因為注意力受到了別的東西吸引;還有的男孩慢是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如男孩不想學習想去玩,媽媽硬逼著男孩去做,這時候男孩就會磨蹭;還有的男孩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認為慢與快沒有什麼區別。

男孩做事磨蹭的原因多樣,媽媽要找出是哪種原因導致男孩磨蹭,才能更有效地使男孩提高做事的效率,讓男孩快速行動起來。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鍛煉男孩做事的技能

有些男孩做事情慢,但不是有意識慢,而是因為手的協調能力差。此時媽媽不要因為男孩的慢而上前幫忙,或者直接代男孩去做。媽媽應有意識地去鍛煉男孩用手做各種事的技能,教給男孩技巧,讓男孩重複著多做幾遍。男孩協調能力增強了,動手能力提高了,速度自然而然就會快起來了。

建議二:讓男孩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男孩有時候慢,是因為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這時候媽媽就要用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一些高效利用時間的名人故事等來引導男孩,讓男孩明白人生命的有限,告訴男孩,美好的時間就是不多的幾十年,教男孩抓住寶貴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去做一些事情。

隻有如此,男孩將來走向社會才不會被淘汰,才能在與別人競爭中抓住更多贏的機會。

建議三:避免男孩做事分心

男孩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無關的事情分散。媽媽要盡量排除會使男孩分心的因素,讓男孩專心致誌地做事。

明明的書桌上以前放有一張全家福,還有鏡子、鬧鍾等,他趴在書桌上寫作業時,經常被桌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吸引,不是拿著照片端詳一會兒,就是拿著鬧鍾琢磨等,這樣就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作業卻隻做了一點。

後來,媽媽就把那些無關的東西都收了起來,學習桌上隻放與學習有關的一些用具。這樣,明明寫作業的速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

男孩因為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集中太長時間,同時還會受到外界東西的幹擾,因此,在男孩做事尤其是學習的地方,盡量不要放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隻有如此,才能提高男孩的學習效率。

建議四:提高男孩做事的興趣

男孩做事情快慢,還與對所做事情是否感興趣有關。一般媽媽安排男孩做他不喜歡的事,男孩就會磨蹭。因此,如果是正當的事情,又是男孩必須要做的,媽媽就要想辦法提高男孩對這方麵的興趣。

比如學習一般都很枯燥,沒有玩有趣,男孩就會想放棄寫作業去玩。媽媽強迫男孩去做作業,他也會心不在焉,會以磨蹭來表達自己的不感興趣。

此時,媽媽就要想辦法提高男孩對學習的興趣,以講故事的形式傳授給男孩知識,以此引導男孩對知識的向往與探索精神,激發起男孩對學習知識的興趣,這樣男孩在學習上就不會磨蹭了。做別的事情也是一樣。

建議五:教男孩開展速度比賽

男孩做事情速度慢,比如男孩走路磨蹭,媽媽就經常與男孩比賽誰走路快,男孩們一般都喜歡這樣的遊戲,就會提高速度與媽媽比賽。

媽媽再使用一些策略,有意識地偶爾輸給男孩一下,這樣能夠提高男孩的積極性,會使男孩比賽的勁頭更足,男孩走路速度也會隨之提高。

同時,媽媽還可以讓男孩自己跟自己比賽,比如在固定的時間內,給男孩規定同樣量的事情,讓男孩盡量一次比一次提高速度。

如果男孩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媽媽對男孩進行表揚,或者可以讓男孩自由支配節省下來的這段時間,這樣能夠提高男孩做事情的速度,增加男孩做事情的效率。

建議六:讓男孩嚐到磨蹭的苦頭

有時候,媽媽磨破嘴皮,不如讓男孩吃一次苦頭。男孩親身體會到磨蹭的壞處,也就能自覺地減少自己磨蹭的時間。

宋浩喜歡磨蹭,媽媽多次給他講磨蹭的害處,但一點都沒起作用。

每天早上,媽媽叫他很多遍之後,他依然慢騰騰地起床、穿衣,不管時間多緊張都是如此。

有許多次,媽媽不得不上前幫忙,有時候早飯都沒能吃上,但是宋浩的磨蹭卻沒有一點改變。

有一次,媽媽早上叫宋浩起床後,發現宋浩還像平常那樣慢,決定不再去幫他,看他有多慢,讓他嚐嚐遲到被老師批評的滋味。

這樣,媽媽就沒管宋浩,任其慢慢騰騰,等把宋浩送到學校時,第一節課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為此老師批評了宋浩。

從此以後,媽媽叫宋浩起床,他再也不敢磨蹭了。

有些男孩磨蹭成了習慣,不管媽媽怎麼說,如何引導都不起作用。此時媽媽就要讓男孩品嚐一下磨蹭的苦果,男孩在親身體驗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苦頭後,就會改變自己磨蹭的行為。

男孩很貪玩,媽媽應該這樣辦

【家教現場】

正豪很調皮,每天一放學就不見人影了。上幼兒園時,媽媽對他不加限製,任他玩耍。如今他上小學了,還是這個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