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作業多,課程也重了。正豪常常因為玩忘記做家庭作業,並為此被點名批評了好幾次。
家長會上,老師也提出,正豪上課愛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媽媽跟同學聊天,知道了兒子上課時,手裏不是不停地轉動筆,就是不停地轉動書。
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演算,他就一直在下麵轉。一時間,同學的目光全集中到了他身上。老師一回頭,正豪被抓了個正著。
自從上小學後,正豪的成績一直不上不下。媽媽知道,兒子很聰明,就是玩心太重。如果能讓他喜歡上學習,他也一定能學好。
為此,媽媽開始想辦法,增強正豪的學習興趣。周末,媽媽帶他去圖書館,去科技館、天文館、植物園。媽媽希望以此激發正豪的學習欲望。
【案例剖析】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句古語闡述了一個真理,即太貪玩就易荒廢正業。男孩太貪玩,媽媽的責備會很多,還容易導致一係列的負麵效應。
貪玩的男孩,一是好奇心重,二是思維活躍,三是有主見。這些,是他們身上的優點。所謂“淘小子出好的”,正是在表揚這些品質。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一個男孩太貪玩,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容易向壞的方向發展。
媽媽在麵對貪玩的男孩時,要明確以上觀點,保護他積極的一麵,糾正其消極的一麵。媽媽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律不準玩;也不能放任自流,毫不管束。
貪玩是一種行為現象,每一件貪玩的事情背後,性質都可能不同。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況,媽媽應細心分辨。
男孩太貪玩,媽媽要以引導為主,不要輕易地打罵。打罵教育經常出現在貪玩事件中。男孩因為貪玩,忘記了吃飯時間;因為貪玩,拖拉家庭作業;因為貪玩,違背了媽媽的禁令等。每每這種情形出現,媽媽輕則責備,重則動手開打。但這樣做,是治標不治本。
男孩玩耍應該是被允許的,但一定別忘記了正業。正業是指男孩學知識、學技能、維護健康等事宜。玩耍以不損害正業為前提,才是正當的。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學和玩的時間,都要得到保障
男孩的業餘時間,要分配好玩與學的比例。學的時間,男孩要多聽媽媽的,先把功課做好。學完了,媽媽要給男孩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用來盡情地玩。
這兩塊時間要和男孩商量好,都要得到保障。媽媽也要信守承諾,男孩學完了,就別幹涉他玩的自由。
男孩貪玩,正是沒有規定好這兩塊時間造成的。男孩玩的時間沒有得到保障,才會一有機會就想方設法地想玩。
男孩玩的時候,總是被幹涉,才會讓他更貪玩。貪玩的另一麵,是男孩尋求自由自在玩樂的權利。如果這個權利被保障,男孩就不必見縫插針地貪玩了。
建議二:從玩中發現男孩的興趣和特長
男孩迷戀的東西,都展示著他的興趣所在。媽媽留心觀察,就能找出男孩的特長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男孩喜歡玩、玩得好,說明其中有他的強項。媽媽可對應數理邏輯、空間、音樂、動手操作等多元智能的特征,找出男孩的強項。
董軍特別喜歡玩打仗的遊戲。每天做完作業後,他都約上一幫同齡人在小巷間衝殺。常常太陽落山了,董軍還不見蹤影。
媽媽觀察過幾次,發現董軍主意多,是裏麵的軍師。每次製定核心戰略方針,大家都喜歡聽他的。
媽媽發現,兒子的人際交往智能高。每次家裏來客人了,學校要組織大型活動了,媽媽都會鼓勵他積極參與。
董軍參與後,發現自己很受歡迎。慢慢地,董軍的組織才能提升了,還被選為班幹部。在群體活動中,董軍成了運籌帷幄的領頭羊。
男孩貪玩的事情中,隱藏著他的強項。媽媽要多觀察,發現男孩的興趣和特長,然後慢慢引導,讓男孩的興趣變成特長。男孩的智能開發正需要這種引導和培養。媽媽隻是做了一名推手,卻能夠成就男孩的一種智能。
建議三:支持男孩探索、研究型地玩
玩法很多種,有一種玩是被賞識的,那就是探索、研究型地玩。法布爾小時候,癡迷於昆蟲,常常為此忘記了一切,最終成了一名昆蟲學家。
如果男孩喜歡探索研究,玩得入了迷,媽媽要大力支持,說不定一個未來的大發明家正在茁壯成長。
一場雷雨後,路旁的池塘溢水了。思聰經過時,見到了許多小蝌蚪。他心動了,用塑料袋裝回了五六隻。一回家,他就趕緊養在了魚缸裏。
自從養了蝌蚪,思聰每天盯著看。媽媽見他癡迷,就鼓勵他做觀察記錄。
思聰馬上同意了,開始寫觀察日記。每天,蝌蚪有什麼變化,換了幾次水,他都詳細記錄下來。
一段時間後,蝌蚪長前腿了,又長後腿了,尾巴變短了。這些細節,都沒有逃過思聰的眼睛。當蝌蚪變成小青蛙時,思聰也增長了一係列有關蝌蚪的感性知識。
男孩在玩的過程中,媽媽要分析一下,他是否是探索研究型地玩。如果是,媽媽就不要打擾他,讓他繼續鑽研;如果不是,媽媽可引導男孩走上探索的路。
任何一種遊戲,一件感興趣的事物,隻要媽媽妥善引導,就能讓男孩通過鑽研,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建議四:玩要保障飲食、作息的規律
玩是男孩的天性,但是,玩也要保障男孩飲食、作息的規律。如果因為玩,造成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會影響到男孩的身體健康。對此,媽媽要常提醒男孩,可以玩,但飯要按時吃,覺要好好睡。沒有健康的身體,因為玩而損害了健康,是最得不償失的。
媽媽在規定玩耍的時間時,要提醒男孩,該吃飯了就回來;晚上該睡覺了,就應該關上電腦。這樣一旦養成了習慣,就算是玩,男孩也會意識到,不能紊亂了飲食、作息規律。一個健康的身體,是男孩和媽媽共同的財富。
平心靜氣,應對男孩的亂發脾氣
【家教現場】
越彬今年7歲了,活潑可愛,但是他的脾氣很暴躁,隻要媽媽一不順他的意,他就會亂發脾氣,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勢。
他跟媽媽一起逛商場的時候,經常會要求媽媽給自己買玩具或是自己喜歡的衣服,而且一定要讓媽媽買。媽媽說下次買,他就衝媽媽大發脾氣,媽媽沒辦法隻好給他買,
明明說好買完了之後不能再發脾氣再鬧了,但是越彬在下個櫃台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後,又會央求媽媽買下來,倘若媽媽不同意,便會再發脾氣,再哭再鬧。
越彬的表現,讓媽媽很是無奈。
【案例剖析】
現在的男孩多數是獨生子女,都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媽媽覺得疼愛男孩,就要滿足男孩的所有要求,不能讓男孩受到一點委屈。但是,正是媽媽對男孩的放縱,使男孩養成了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亂發脾氣,是當今男孩身上普遍存在的壞習慣,通常是男孩意誌力薄弱,缺乏自製力的表現。他們由於身心發育的限製和社會經驗的缺乏,不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隨著男孩社會閱曆的增多,男孩亂發脾氣的壞習慣也會得到改善。
亂發脾氣的男孩,往往存在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許多不良習慣。一旦別人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或是沒有順從他們的意願,他們就開始亂發脾氣,使小性子,非達到目的不可。
如果媽媽對男孩進行批評教育,他們也會亂發脾氣,甚至脾氣會持續很長時間。
亂發脾氣的男孩,在家裏不懂得尊重媽媽,在學校裏也不會和同學、老師友好相處,往往缺乏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以後的人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男孩亂發脾氣的主要原因有:媽媽對男孩的過度溺愛,讓男孩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媽媽的虛榮心讓男孩覺得自己很優秀,助長了男孩的任性;男孩心理素質較差,不能合理地控製自己的脾氣等。
男孩亂發脾氣會影響男孩的知識獲得、人際交往等各方麵,不利於男孩的發展。媽媽要意識到亂發脾氣給男孩造成的影響,一定要采取積極的措施,糾正男孩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讓媽媽的溺愛縮水
媽媽愛男孩,但是也要把握好度。很多媽媽怕耽誤男孩學習的時間,總要幫助男孩做一切媽媽可以做的事,滿足男孩的任何要求。這種教育方式,使男孩產生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心態。
同時,媽媽為男孩包辦生活中的很多事,讓男孩以為所有的事情都很簡單。所以,他們就肆無忌憚地亂發脾氣,而不考慮媽媽的感受。
媽媽要適當地減少對男孩的溺愛,讓男孩知道亂發脾氣會對他的人格形成造成不好的影響。
建議二:千萬不要跟著男孩一起發脾氣
很多脾氣暴躁的媽媽,看到男孩發脾氣,就會控製不住自己的脾氣,這樣往往會引起男孩的逆反心理。媽媽一定要冷靜下來,不要跟著男孩一起發脾氣。
陳元是四年級學生,雖然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脾氣卻不小。
這天回家後,他讓媽媽給他買台筆記本電腦,說是很多同學都拿到學校裏去了。媽媽想到自己已經下崗,爸爸的工資要支付生活費、房貸等,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給他買電腦。於是拒絕了他的要求。
沒想到陳元卻衝媽媽大發脾氣,說媽媽小氣。媽媽一聽也來氣了,開始罵陳元不懂事。陳元一氣之下離家出走,父母找了一晚上也沒有找到。媽媽很後悔當時也衝陳元發火了。
男孩亂發脾氣,一定是他的內心沒有得到一定的滿足。麵對亂發脾氣的男孩,媽媽首先不要急躁,要試著和男孩溝通交流,了解男孩內心的真實想法。
媽媽還要告訴男孩,隻要要求合理,不用發脾氣,媽媽也會答應男孩的要求,從而減少男孩發脾氣的誘因。
建議三:適當轉移男孩的注意力
當男孩亂發脾氣時,媽媽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適當轉移男孩的注意力,用更吸引他的方法來緩解一下緊張的氣氛。男孩的注意力轉移了,就會改變亂發脾氣的壞習慣了。
媽媽可以讓男孩幹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可以給男孩放自己喜歡聽的音樂,讓男孩看愛看的動畫片,或是讓男孩出去玩。
這樣,這些有趣的事就會轉移男孩的注意力了。男孩對於痛苦的記憶往往忘記得很快,過段時間,男孩亂發脾氣的壞習慣就會得到有效控製了。
建議四:對男孩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男孩會對媽媽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一旦要求達不到,就會對媽媽發脾氣,他們覺得這樣做,媽媽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了。
在這個時刻,媽媽要分析男孩的要求是否合理。對於男孩的不合理要求,媽媽一定要堅決地說“不”。否則男孩會在亂發脾氣上嚐到甜頭,以後還會用這個方法來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建議五:在教育男孩上父母要達成一致性
父母在教育亂發脾氣的男孩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父母之間要事先商量,統一意見,做到雙方態度一致、不同場合立場一致。
哲浩今年4歲了。他一直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現在回到媽媽身邊上幼兒園。
他是個愛發脾氣的男孩。父母在教育男孩的問題上持相同的意見。他們約定,當一方教育男孩的時候,另一方不得插手。
這天,哲浩要媽媽給他買套奧特曼的玩具,可是家裏的已經有很多了。看到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響應,他便又哭又鬧。
可是媽媽就是不答應,他隻好去求助於爸爸。爸爸卻忙著看報紙,不理他。
哲浩覺得發脾氣沒用,很沒意思,就乖乖地跑到自己屋裏去了。爸爸媽媽相視一笑。
父母要做到態度一致、立場一致。當父母中的一方教育男孩時,另一方不可當著男孩的麵批評大人,不可讓男孩覺得有靠山。
男孩還喜歡在外人麵前衝媽媽發脾氣,覺得媽媽會在外人麵前給自己麵子。這時媽媽一定要堅定立場,“識破”男孩的伎倆。
建議六:幫助男孩控製自己的情緒
研究發現,男孩亂發脾氣和他的情緒發育不完全有很大關係。這樣的男孩感覺係統比較敏感,對外界很小的刺激都會有很大的反應。
媽媽要通過心理訓練的方式來完善男孩的情緒係統,使男孩具備控製自己亂發脾氣的能力。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男孩的脾氣才會變得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