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男孩了解和認識自己的身體
【家教現場】
李明玉是個六年級的小男孩,他已經12歲了。他以前是個特別開朗陽光的男孩子,但是最近卻有些悶悶不樂了。
原來,明玉發現自己長胡須了,這些變化讓他受到了同學的嘲笑。他也不敢對父母說,心裏很矛盾。媽媽發現兒子的情緒變化後便主動跟孩子聊天,當得知孩子為長胡須而發愁時,他笑著說:“明玉,恭喜你,這是男子漢的標誌。”明玉聽了如釋重負。媽媽還安排爸爸與他作了一次身體知識的交談,父子倆相談甚歡。從那以後,明玉又恢複了陽光男孩的形象。
【案例剖析】
孩子長到十一二歲,便開始進入青春期了。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特別大的變化。青春期後,人的體形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男孩子變得肩寬腰粗,下肢細長,看起來特別剛健。而女孩子則變得上身細窄,下肢豐滿,體現了一種柔美。
許多孩子在發現自己身體發生這些變化時,心裏便開始產生恐慌的情緒。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身體發生這些變化,他們擔心自己得了什麼病或者遇到了奇怪的事情,因此也不敢向父母朋友傾訴。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已經日漸成熟,而心理卻沒有同步成熟起來,這是造成他們慌張和矛盾的根本原因。此時,父母應該及時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正確認識自己,減輕他們的恐慌。
孩子身體成熟的前傾與孩子心理成熟的滯後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定,心理極度矛盾。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反應,但是如果任由他們的不穩定情緒肆意發展,那麼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父母應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讓他們坦然接受自己身體發生的變化。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
一般孩子在3歲以前就會有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的觀念認識,他們也能分辨出哪些是男孩,哪些是女孩。但是那時候他們對於男孩與女孩的差別認識並不準確,進入青春期後,孩子性別意識進一步成熟和深刻,此時他們就會刻意地避開異性。父母此時應該積極暗示,認真鼓勵,指導孩子正確地接受自己的性別,認同自己,鞏固他們的性別觀,讓他們接受自己,悅納自己的性別。
建議二:指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變化
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身體上都會產生一係列巨大的變化,而此時他們的心理成熟卻沒有與身體發育同步起來,這種情況讓許多孩子情緒變得不穩定,進而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父母應該指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變化,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認識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如何接受這些變化,引導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這些變化,繼續愉快地生活和學習。
建議三: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美和健康的觀念
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健康和美的觀念,不要一味地追求瘦而忽略健康,為了減肥而節食的行為更不應該得到提倡。但同時也要求孩子不要暴飲暴食,注意保持形體美觀和身體健康。
告訴男孩“性”知識,對男孩進行性教育
【家教現場】
林強是個初一男孩,今年13歲。
有一次,小強學校開展性教育的課程,要求父母也去旁聽。小強回家後把這個通知告訴父母,並問道:“爸爸,你說這個性教育是教育什麼啊?”爸爸笑著說:“就是普通的生理知識吧!”小強有些不屑,“爸爸,你以為我什麼也不知道啊,教我們怎麼預防懷孕吧。”爸爸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回避,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案例剖析】
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特別是生殖係統的逐漸成熟,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女孩子因為自己漸漸隆起的乳房而不敢挺直身體,男孩子看到自己身體的巨大變化也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關注異性,並伴隨著一些最初的性意識,經常胡思亂想,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由於不懂得性知識,孩子產生害怕、恐慌的情緒不說,有許多孩子甚至過早地涉及性行為,釀成悲劇,讓他們的人生從此蒙上一層灰暗。有資料表明,一般懂得性知識的孩子開始第一次性經曆的時間一般都較晚,未婚先孕的可能性也較小。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異性變得特別關注,而且會伴隨有性衝動。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應該及時給他們灌輸一些科學的性知識,“要在性本能剛剛覺醒之前,就使他們的理智做好準備”。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教給孩子性知識的同時,告訴孩子性道德
性知識是關於兩性行為的知識,不具有規範、引導和教育孩子的意義。隻講性知識不講性道德,讓孩子了解性生理構造、機能以及性衝動的生理原理,卻不對孩子講解性行為的社會道德規範和自我控製性衝動的意義,這種性教育將導致相反的結果。正確的方法是,同時教給孩子性知識與性道德,讓孩子不對自己的性衝動感到罪惡,也懂得控製自己的衝動行為。
李翌陽是個初二年級的男孩子,今年14歲。他以前是個特別開朗的孩子,但自從進入初中以後,他就好像變了個人一樣。
爸爸發現了孩子的變化,便主動與孩子聊天。在父親溫和的引導下,孩子吞吞吐吐地說,自己經常夢到與班裏一個女孩子擁抱接吻等,他覺得自己特別肮髒。爸爸聽了之後,便對兒子講解了性和性衝動的生理原理,讓他放鬆,這種現象很正常,同時,父親也告訴他,因為他是學生,沒有能力承擔家庭的責任,因此要善於控製自己等。
從那以後,翌陽又恢複了往日的笑容。
父母可以買一些講解性生理知識的科普雜誌和書籍,讓孩子自己閱讀了解,而對於性道德,父母應該親自與他們交談,講解各種不恰當的性行為的危害。
建議二:教給孩子性知識時不應遮遮掩掩
家庭開展性教育要選擇適合的時機、內容和方式,並且不應該遮遮掩掩。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或者感覺跟孩子講這方麵知識不好意思,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常常欲言又止,孩子聽起來也覺得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雲。
事實上,由於網絡和各種現代媒體的宣傳,孩子懂得很多,但是沒有統一完整和規範的認識,父母對他們進行教育時不應該遮遮掩掩,而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地講解。
建議三:在日常生活中巧妙滲透
家庭教育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知識與情感的相互滲透,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的情景進行性知識的滲透。
在平時生活中,父親可以和兒子一起沐浴,同時關懷一下孩子的發育和性器官的衛生。
建議四: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性態度
父母對性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性的態度。英國是個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國家,可是近年來未婚先孕的女孩卻越來越多。根據英國政府的調查,一半的孩子表示,自己從未從父母處得到過性知識的教育。父母對性避而不談會影響孩子對性的態度,有些父母視性為洪水猛獸,不讓孩子沾邊,這是極其錯誤的。
父母應該端正自己的性態度,性是一件純潔美好的事情,沒有必要視其為不潔,更不要對孩子避而不談。父母的任務是,告訴孩子如何防止性這種美好的事情發生在不應該發生的時候。
不要和青春期逆反的男孩較勁
【家教現場】
孫玉涵是個初二年級的男孩,今年14歲。以前他非常樂於與父母溝通,對父母所提的批評、建議都願意采納,但是自從上初中以後,他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他不願意與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也不願意采納父母給予的正確建議。
這天,玉涵寫完作業,便穿上運動服準備出門,他衝著廚房裏忙活的媽媽喊道:“媽,我不吃晚飯了,出去和同學玩籃球。”媽媽聽了,便走出門來,勸他:“飯馬上就做好了,你吃完再走啊!”玉涵搖了搖頭,說跟同學約定的時間快到了。
媽媽急了,便說:“你不吃飯打什麼球啊,哪裏有力氣打?”玉涵不理會媽媽說的話,堅持要往外走。媽媽拉住他,說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啊,媽媽不是為你好啊?”玉涵竟然不屑一顧地衝媽媽說道:“謝謝了,媽,我就是不想吃飯!”然後,他掙脫媽媽的手便往門外走去。
望著孩子決然離去的身影,媽媽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她不知道兒子這是怎麼了,對於父母的一片苦心一點不能諒解,像今天這種爭吵更是家常便飯。她真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和平相處,她也不明白兒子為什麼如此執迷不悟。
【案例剖析】
心理學家稱孩子的青春期為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迅速發育,生理成熟日漸完善,給他們帶來很強烈的心理震撼,也使他們大大提高了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性。他們變得更加喜歡觀察和思考,不愛與人交流。
有些孩子甚至非常反叛父母的管教和束縛,被父母草率地扣上了不良少年的帽子。其實孩子這種行為並非就說明他們行為不端正,而是表明他們的個性開始趨向獨立,開始從一個孩子逐漸地向一個成熟的人過渡。這時候的孩子心理正在經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衝突和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身體發育健全,自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獨立意識特別強烈。他們再也不像小時候一樣順從地聽取父母的意見,而是努力想要擺脫父母的管束,希望父母和他人不再把他當做小孩子一樣看待,非常渴望得到自己的空間和自己做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