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求獨立是很正常的反應,而對於孩子這種不服管教的行為,許多父母卻深感迷惑,而且也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孩子要求獨立,要求被尊重,父母應該滿足,不應該跟他們較勁。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變得神神秘秘的,開始寫日記了,開始要求父母進門前要敲門了,開始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個人空間了。對於孩子的這種改變,父母應該感到欣慰,而不是一味地與其較勁。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個人空間,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例如進入孩子的房間前應該先敲門,征得孩子的同意才能進去,孩子的東西不要亂翻亂動,更不要背著孩子偷看他們的日記等隱私。
建議二: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要求自己做主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如果他們的意願得不到尊重,便會想盡一切辦法與父母對抗,因此,許多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關係告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
李振是個初一男孩,今年13歲。他很熱愛運動,學習成績也很好。
學校組織了一次野外夏令營活動,為期4天。李振報名參加了,卻遭到母親的激烈反對,她認為孩子並不適合這樣的活動,太累。而孩子堅持認為這是一個鍛煉的機會。父親在一旁聽著母子的激烈辯論,笑著說:“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吧,自己選擇的自己承擔啊!別說苦喊累。”
孩子的意願應該得到尊重,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給孩子,雖然孩子是父母生下來的,但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聽話的機器,父母應該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意願。
建議三:把孩子當做成人來交談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別人依舊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哄著,讓他往東就往東,讓他往西就往西。既然如此,父母在與男孩交談時就應該注意他的這種心理,把他看做成年人一樣進行交談。
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談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哄的口氣,這隻會讓他心生反感。父母應該把他當做一個成年人一樣交談,鼓勵他勇於承擔責任,誇獎他像個男子漢一樣堅強和獨立,尊重他的想法和看法。
建議四:給孩子提建議,而不是強製管教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不願意父母幹涉自己的生活,幹預自己的事務,他自認為自己有能力處理好這一切。而在父母眼裏,這個成天嚷嚷著要獨立的孩子卻什麼也不會,獨立生活能力也不強,於是一心隻想為孩子包辦,這勢必會造成兩代人的隔閡甚至引起戰爭。
正確的做法是,當發現孩子有某種不恰當的想法或者計劃時,耐心地聽取他的理由,然後采用給他提建議的方法讓他自己去思考,並耐心地給他講明計劃的不可行性,指導孩子注意他忽略的細節,而不是強加幹涉和命令。
指導男孩學會如何跟異性交往
【家教現場】
謝楠有個壞毛病,他討厭和女孩來往。他常說,女孩扭扭捏捏、膽子小,遇到小事也哭鼻子,我才不和她們玩呢。
謝楠總是大大咧咧的,行為很衝動、魯莽,還時常喜歡動手打人,男孩也不喜歡和他玩。
上初中後,謝楠發現自己變了,他突然覺得女孩很奇妙,總喜歡聚在一起說各種小秘密。
他突然很想了解她們的小秘密,可是每次他主動靠近,大家都躲開他。女生說,謝楠很不懂禮貌,不尊重女生,行動太直接了。
謝楠如今很痛苦,他喜歡上了一個女生,可是他每次一主動接近她,對方馬上厭煩地躲開。謝楠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他隻想表達好感,卻總被人誤解。
【案例剖析】
異性度高的人,能夠接納異性的長處,思維更加活躍,人會更聰明、機靈,受人喜歡。男性的異性度高,會更加富有創造力。
異性交往不同於同性交往,會有許多交往原則和細節,男孩不懂這些規矩,就會被女孩排斥在交際圈外。
如果男孩具備高異性度,說明他能夠尊重女性、理解女性,能從女性的思維及角度來看問題,被她們所接納。
生活中,男孩在人際交往中離不開同女性交往。社會活動中,女性的生存空間在增大,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女性的參與。男孩如果無法正常同異性交往,自己的學業、事業、生活都會受限,無法更大程度、更廣層麵地發展。
男孩學會同異性交往,還關係到自己未來的家庭幸福。女性的生理、心理、思維、個性上的獨特性,讓她們的行事方式、情感表達都異於男性。
男孩不能將與男性交往的一套方法用來同女性交往。異性交往是人際交往中更高深的一門學問,男孩要多學習。
男孩能獲得良好的異性緣,也能增強他的幸福感,讓他用更準確、清晰的眼光看待所有人。
女性身上也有許多優異品質,男孩能獲得一位好的異性朋友,就能得到同性朋友無法給予的關懷和幫助。同時,異性朋友開拓了男孩的思想,讓他能領略女性世界的風采。
因此,媽媽要讓男孩學會如何與異性交往。
【專家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男孩要遵循自然、適度原則
男孩在與異性交往時,要保持自然、適度,即行為舉止大方,不盲目衝動,也不要矯揉造作,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處。
男孩在與異性交往時,要謹防羞怯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
男孩在與異性交往時既不能如臨大敵,拒不接受;也不能熱情過度,過分親昵。
男孩隻有真實坦率、以誠相待、相互信任地同異性交往,才能同時收獲女性的尊重。即使男孩和女孩之間是知心朋友,在交往時也要留有餘地,不能無所顧忌,過於輕浮。
建議二:忌長期、單獨地與異性交往
男孩要具備高異性度,就要學會與不同的女性交往。隨著年齡增長,進入青春期後,最好采用公開、集體交往的方式,讓男孩既能收獲異性朋友,又不會因長期、單獨與同一異性交往陷入早戀。
男孩與異性廣泛交往,才能讓男孩更了解異性,學會與異性相處的細節和原則。
最近,唐明每天放學都和小花一起回家。班上開始有人傳他們戀愛的謠言,這讓唐明和小花都很苦惱。
媽媽對他說:“你以後放學,讓小花帶上她的朋友,你再帶上你的朋友,大家一起回家就好了。”
現在,他們每天一群男孩、女孩一起回家,大家有說有笑,謠言也自然消失了。
男孩要多一些異性交往的對象,這樣才能夠讓男孩更全麵、清楚地認識異性,才能找到同異性交往的共同特征。時間一長,男孩交往的範圍越廣,異性度也會越來越高。
建議三:別因害怕早戀,拒絕同異性交往
男孩進入青春期後,常常會出現兩個極端:一是強烈地想同異性交往;另一類是堅決回避。
許多男孩怕別人說自己早戀,平時都會刻意壓製,避免一切異性交往行為,這樣會不利於男孩的身心健康發育。
張闖幾乎不和女生打交道。張闖平時在學校,有了難題他請教男同學,有了困難也找他們。下課了,放學了,他也總是聚在男生堆裏玩。
他說,他不是不敢,而是覺得很不好意思。而且興趣點不同,總覺得說不到一塊去。張闖更害怕別人說他喜歡上誰了,在搞早戀。
初二時,一名女生想請他吃飯,他嚇得以後見她就躲。他對女生的排斥態度,讓他更害怕與女生接觸。
男孩正常的異性交往,能夠促進身心的健康發育,讓男孩從女性身上學到自身不具備的優點,同時,也會更加理解女性。進入社會後,能夠迅速融入正常的異性交往,促進自己的事業發展。
男孩在學校拒絕與異性交往,進入社會後再慢慢適應,往往會影響到個人的正常發展。
早戀不可怕,和男孩一起直麵早戀
【家教現場】
丁陽是個初三年級的男孩子,今年剛15歲。丁陽很活潑,平常樂於助人,因此,在班裏人緣特別好。
一天放學回家後,丁陽有些悶悶不樂。經過媽媽詢問才知道,原來,今天有個女孩向他表白說喜歡他,丁陽告訴媽媽,自己對那個女孩也很有好感,不忍拒絕。媽媽高興地誇獎孩子,這女孩眼光真好,不過你們現在並不適合談戀愛。
然後媽媽給孩子講了早戀的危害,希望他正確地處理好異性關係。幾天後,丁陽告訴媽媽,自己和那女孩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案例剖析】
早戀是指人在進入婚齡前在學齡期開始的與異性的戀愛。早戀這種社會現象曾引起學校和家庭的高度恐慌,圍繞早戀的爭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現在人們普遍把早戀當成一個不能忽略的社會難題,因為它可能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和他們的學習生活。
早戀的原因有很多,現在的孩子生理早熟趨勢越來越明顯,很多小學生都毫不忌諱地談論戀愛和生孩子。另一方麵,現在傳媒對於性等知識的宣傳也使孩子早戀傾向明顯。由於對早戀的過度恐慌,父母們甚至對孩子正常地異性交往也草木皆兵了。不管怎麼說,早戀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對於正在早戀或者有早戀傾向的孩子,父母應該正確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