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闖入者形象是旅美作家陳九的傳奇故事《挫指柔》中的中國家長紀季風。這既是一個中國功夫的傳奇,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絕妙文本。它在兩個方麵有著令人震驚的文化想象:一方麵是美國弱肉強食的校園文化和令人震驚的校園暴力,特別是美國政治與天主教之間的複雜關係,徹底顛覆了我們通常的美國想象,向我們展示了美國曆史和文化恐怖陰冷的一麵。同時,紀季風不露聲色、製人於無形的高超功夫和深不可測的心機又令人膽寒。這個文本透露出雙重的焦慮,既顛覆了八十年代以來我們對美國的美麗想象,也流露出對中國的恐懼。這個冷酷的闖入者形象也是以前的文本中沒有的。
還不僅於此。更令人驚異的是殺氣騰騰的闖入者。陳謙的《殘雪》(《鍾山》2004/2)和陳河的《女孩和三文魚》(《收獲》2006/6)提供了這方麵的獨特想象。《殘雪》講述一個中國棄婦到美國尋找留學未歸的丈夫,路遇另一個中國姑娘,後來才知道,這個姑娘的房東就是她的丈夫。這個女人手上刺青,衣袋裏還裝了一把手槍,使路遇的中國姑娘始終驚駭不已,整個故事充滿了可怕氣氛,盡管最終並沒有殺人。陳河的《女孩和三文魚》卻殺人了。這是我看到的近十年來海外華人小說中極罕見的殺人的中國人形象。這位名叫周沸冰的中國男孩喜歡上了另一個中國姑娘,由於姑娘的中國房東禁止陌生人留宿,他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便誘騙房東的女兒外出並殺害了她。陳河的小說閱曆豐富,知識廣博,“氣象萬千”。2010年,他的《黑白電影裏的城市》獲得鬱達夫中篇小說獎。
張黎的《朱朱的性感巴黎》同樣有一個闖入者,那就是要和朱朱分手的男朋友。分手的力量不容置疑。小說提到巴黎在“9?11”之後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以及國際大都市夢一般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亞洲FACE,性高潮,巴黎的光怪陸離,都是跨文化視野中出現的全球化景觀。那家越南餐廳菜譜中無疑有著鮮明的中國元素:蝦仁雲吞、蠔油牛肉套餐、茄汁排骨飯、海鮮龍須麵、春卷、水晶餃子、南瓜餅等,是全球化時代日常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更成為跨文化想象的生動佐證。
《台港文學選刊》還刊登了馬來西亞作家黃孟文的一篇千字小小說《一行小小的字》,寫一群海外中國留學生出遊,死活不想到中國來,最後去了新西蘭。瘋狂購物之後,他們以為在全球化消費中得到了滿足,不料每個人購買的物品上都寫了一行小小的字,MADE IN CHINA。這個小說由於篇幅過小未入選,但它敏銳地捕捉到了中國強勁的發展勢頭。像前述的闖入者一樣,闖入這群留學生眼中的是強有力的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