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司西平措(4)(2 / 3)

“不錯,伏藏應該是不虛也不實、不墮‘常邊’也不墮‘斷邊’的。”

“所以我懷疑它是為了湊數。在西藏人童年的結繩記事中,第四十四個繩結表述的是心想事成,也叫‘事成之心’。而那些雕刻在鬥拱梁柱上騰空一躍、獠牙血嘴的動物又都是用來象征‘護法之心’的。建造布達拉宮紅宮時,木雕大頭領白朗貢布草擬了許多花飾,別人問他:‘這是什麼花,怎麼沒見過?’白朗貢布說:‘好花都開在人心裏,你到哪裏去見?心中沒有聖潔,蓮花又在哪裏?’後來人們就把許多木雕花飾稱為‘心裏生長的花’或‘聖潔之心’。”

梅薩說:“聽來聽去,你強調的是‘心’,可別的殿堂也有被稱為‘聖潔之心’的花飾,也有象征‘護法之心’的動物雕刻。”

香波王子說:“但別的殿堂沒有外加兩根柱子,湊夠四十四根的做法。而湊足這個數的時候,正好是倉央嘉措時代。經幡代表的太陽之心、柱子代表的事成之心、雕獸代表的護法之心、花飾代表的聖潔之心,它們彙集在一起,難道是巧合嗎?”

梅薩茫然地搖搖頭。香波王子笑了笑,他知道自己也是茫然的,越說越茫然。他們繞開一群喇嘛,東張西望地走上了二樓畫廊。

香波王子說:“這裏有六百九十八幅壁畫,四百多名畫師參與了繪製。我們快速看下去,隻能瀏覽,不能細觀。”

梅薩驚訝地望著壁畫:“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這麼鮮豔的壁畫,眼前全是洶湧的色彩,瀏覽能瀏覽出什麼來?”

香波王子說:“試試看吧,多用腦子少用眼睛,快走。”

二樓畫廊的喇嘛比下麵少一些,他們快步過去,香波王子不停地說著:“壁畫裏有數不清的佛像,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佛、菩薩、護法神都在這裏得到了表現。此外還有蓮花生、阿底峽、宗喀巴、除了倉央嘉措以外的曆代達賴,以及佛本生故事、成就者傳奇等。但布達拉宮壁畫最著名還是曆史題材,有唐皇五難吐蕃求婚使者圖、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傳說圖、布達拉宮修建圖、固始汗拜見五世達賴喇嘛圖、十三世達賴喇嘛朝見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圖等。還有一些壁畫反映的是勞動與生活場景,有農耕、狩獵、渡河、冶煉、奏樂、舞蹈、騎馬、射箭、摔跤、洗浴等。所有的壁畫中,東壁一組五世達賴喇嘛生平事跡圖最重要,有遊樂、觀戲、講經、赴京途中、禦賞金頂黃轎、朝見順治皇帝等。看,就是這幅。”

他們停下了,仰頭觀看著。

壁畫的中央是年輕俊秀的順治皇帝和睿智滄桑的五世達賴喇嘛。順治皇帝的座位略高一點,他抬頭祥和平靜地望著五世達賴喇嘛。五世達賴喇嘛卻低著頭,睜大眼睛,護法神一般兩眼如炬地瞪著下麵,下麵是兩個獻貢的僧人和俗人。

梅薩拉拉香波王子說:“走吧。”

香波王子一動不動:“五世達賴喇嘛的眼光為什麼是下視的,他在看什麼?而且如此吃驚?”

“你以前沒發現嗎?”

“我以前看到的都是複製品,和看真跡居然有這麼大的區別。你看,五世達賴喇嘛下視的眼光恰好落在獻貢僧人的身上,確切地說,落在了他舉起的藏式茶壺上。”

“這就應該吃驚嗎?”

“那個獻貢的僧人是不合常規的。他是五世達賴喇嘛身邊的人,在這種場合應該把藏壺舉向順治皇帝。但他似乎突然轉身,和那個朝廷的獻貢俗人一起,把藏壺舉向了五世達賴喇嘛,五世達賴喇嘛當然要吃驚了。五世達賴喇嘛的吃驚或許就是一種啟示。”

“啟示什麼?”

“讓後來觀賞這幅壁畫的人也感到吃驚:這個獻貢僧人為什麼不合常規地轉向了五世達賴喇嘛?”香波王子說,“你看,獻貢俗人把頭仰成水平虔誠地望著五世達賴喇嘛,獻貢僧人的頭卻隻是略微抬起,盯著手中的藏壺,或者說用藏壺遮擋著自己的臉。他遮起自己的臉不讓五世達賴喇嘛看到,因為他想讓五世達賴喇嘛隻看到他手中的藏壺。”

梅薩眨巴著眼睛:“藏壺有什麼好看的?”

“從五世達賴喇嘛的角度,他看到的隻能是壺蓋。藏壺是一種祭神的瓊漿供器,壺蓋是很講究的,它是個帶有藏文咒語的圓輪,圓輪的中心有一點,而且是直直翹起的一點,直直翹起顯然是一種強調。”

“圓輪的中心有一點?你指的是壺蓋之心?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圓輪就是法輪,當年釋迦牟尼初轉法輪時,就是把手合在心口,宣說了自己的徹悟。圓輪之心,就是徹悟之心。”

“你說的還是‘心’,但我更加不得要領了。”

香波王子苦苦一笑說:“我也不得要領,不過是一種推測,我一邊推測一邊懷疑自己:對嗎?也許還不到抓住要領、豁然開朗的時候。”

他們走下二樓畫廊,在喇嘛堆裏擠來擠去,不知往哪裏走,停下來上下左右看看。沒看出什麼,轉身要離開,一下子愣住了。原來他們已經來到了那一對著名的巨型織錦帷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