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司西平措(4)(3 / 3)

梅薩仰頭看著:“太棒了,織錦竟有這麼富麗的,簡直精美絕倫。”

香波王子說:“這一對錦幔是康熙皇帝祝賀紅宮落成的禦賜,右邊的繡著宗喀巴像,左邊的繡著五世達賴喇嘛像,全部用金線編織。當年為織造這對錦幔,康熙下旨建造了一座織造工廠,耗時一年多,費銀一萬六千多兩,運到西藏後,立刻被西藏人視為罕見的妙音之寶,受到隆重膜拜。這時五世達賴喇嘛示寂已有十四年,離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入主布達拉宮還差一年。一年後,當倉央嘉措第一次站到這一對巨大的錦幔前時,突然唱出了這樣一首情歌:

黑業白業的種子,

雖是悄悄播下,

果實卻隱瞞不住,

自己在逐漸成熟。

“我一直在想,倉央嘉措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唱出了這樣一首情歌?字麵上的意思是情人懷上了他的孩子,但為什麼又把導致懷孕的愛情說成是‘黑業白業’呢?‘業’簡單地說就是‘因’就是‘種子’,‘黑業’是感染了穢惡不淨的苦果,‘白業’是感召了淨妙清白的樂果。純粹的宗教含義讓我覺得它另有深意。”

梅薩望著他,把眸子裏的詢問變成了亮光:什麼深意?

香波王子說:“情歌的意思是有因必有果,因果關係的符號其實就是吉祥八寶中的法輪。法輪如同車輪,是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後來變成佛教法器是因為它可以旋轉不停。不停就是走動,象征了佛法經久不衰、四處傳播,即所謂‘法輪常轉’。法輪都有八根輻條,代表釋迦牟尼從覺悟到圓寂的八大功德。但‘走動’也好,‘常轉’也好,‘功德’也好,這隻是法輪外圈的意義。八根輻條從不同的方向伸向中心,突出了它們的因果關係。圓輪的中心有一點,這一點是‘因’,它輻射開去,形成了外圈,這是‘果’;但外圈的轉動又會帶動中心的轉動,外圈又變成了‘因’,中心又變成了‘果’。”

梅薩說:“又是一個‘圓輪的中心有一點’,但你仍然沒有說明白,為什麼倉央嘉措第一次站到這一對錦幔前時,唱出了一首表達因果關係的情歌?”

香波王子說:“我現在還說不明白,但我覺得司西平措大殿一定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不然它不會讓我們如此集中地感悟到‘心’的存在--經幡代表的太陽之心、柱子代表的事成之心、雕獸代表的護法之心、花飾代表的聖潔之心、壺蓋代表的徹悟之心、情歌代表的因果之心。如果我們繼續看下去,說不定還能發現別的‘心’。”

“所有這些‘心’,別人很可能也會發現。”

“但任何人如果沒有從雍和宮開始到布達拉宮的曲折經曆,發現了又有什麼用?他怎麼知道這是開啟‘七度母之門’的必經之路呢?更何況情歌代表的因果之心是誰也發現不了的,除了我。”

“那就應該從情歌代表的因果之心開始,這是你的專利,體現了掘藏的唯一性。”

香波王子再次抬頭,看了看那一對著名的巨型織錦帷幔,小聲唱了一遍那情歌。梅薩用心聽著,然後說:“你剛才隻解釋了‘黑業白業’,但我覺得這首情歌的重點好像是‘果實’,‘逐漸成熟’的‘果實’。”

香波王子說:“說得對,這首情歌至少有兩個喻指,‘果實’的喻指是什麼呢?既然倉央嘉措麵對錦幔之上五世達賴喇嘛的金線繡像唱出了這首情歌,就一定與五世有關。五世是‘因’,他是‘果’?‘果實卻隱瞞不住’指的是他作為五世的轉世靈童,被隱瞞了十多年的經曆?‘自己在逐漸成熟’指的他入主布達拉宮的事實?”

梅薩說:“我覺得有道理。”

香波王子說:“既然五世是‘因’,倉央嘉措是‘果’,情歌代表的因果之心就應該是五世達賴喇嘛和倉央嘉措共同的心。共同的心,共同的心,他們共同的心在哪裏?也許就在‘先佛之殿無隱之地’。我們別忘了大昭寺‘授記指南’的最後一句:‘索朗班宗拜托了先佛之殿無隱之地上超薦的喇嘛’。”

“首先‘先佛之殿’就不好解釋,這裏不是釋迦牟尼殿。”

“可以這樣解釋,對眾僧來說,釋迦牟尼是‘先佛’,對格魯派來說,宗喀巴是‘先佛’,對倉央嘉措來說,五世達賴喇嘛是‘先佛’。司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自然應該是‘先佛之殿’。”

“那麼‘無隱之地上超薦的喇嘛’呢,怎麼解釋?”

香波王子緊攢了雙眉說:“再想想,再想想。”

突然一陣喧嚷,大殿裏的喇嘛們騷動起來。許多人朝門口跑去。幾個喇嘛經過香波王子和梅薩身邊,差一點把他們擠倒。香波王子抱著梅薩緊張地觀察著,心說今天怎麼這麼亂?好像失控了,沒人管了,不會破壞了伏藏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