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芝麻開花節節高(三)(2 / 3)

學說話

即使小寶寶這時還不會說這些詞,但家長一定要堅持下去,並作為一種長期性的、經常性的教育任務來做。

傳遞積木

方法:寶寶坐在床上,媽媽給他一塊積木,等他拿住後,再向另一隻手遞另一塊積木,看他是否將原來的一塊積木傳遞到另一隻手後,來拿這一塊積木。如果他將手中的積木扔掉再拿新積木,就要引導他先換手拿新的。

目的:訓練手與上肢肌肉動作,培養用過去的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學街妖

玩法:找一些幹淨的白紙用縫紉機軋成各種簡單形狀。

抱寶寶坐在你的腿上,你先撕給他看和聽,再讓他抓住紙的一邊,你抓住另一邊撕開紙,引起他的興趣。最後讓他自己學會撕紙。

目的:發展手的操作能力,促進神經係統發育。

照鏡子

方法:抱寶寶在穿衣鏡麵前,讓他捕捉、拍打鏡中入影,用手指著他的臉反複叫他的名字,再指著他的五官(不要指鏡中的五官)以及頭發、小手、小腳,讓他認識、熟悉後再用他的手指點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問“媽媽在哪裏?”(讓他朝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I用他的手指著媽媽“媽媽在這裏!”逐漸地他就會朝著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

目的:認媽媽,認自己、認五官、認身體,了解實物與鏡影的不同。

用手指“燈”

方法:在學會注視“燈”的基礎上,可以握住寶寶的小手,進一步教他用手指燈。為引起寶寶的興趣,可將燈打開、再關掉,問他:“燈呢?”讓他用手指。每天至少5-6次。

目的:認識日常物品,了解簡單機械結構,發展認識能力。

捉迷藏

方法:媽媽在床上盤腿而坐,讓寶寶麵對麵坐在她的腿上,一手扶著寶寶的髖部,一手扶著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寶寶一隻手抓著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寶寶抓住的手,當寶寶朝這邊看時,爸爸卻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XX”(孩子的名字),當寶寶轉過頭找到爸爸時會“咯咯”地笑起。目的:讓孩子快樂,增進與父母的感情,發展感知能力。找積木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一塊小積木扔到桌上。當寶寶看積木時,將杯子扣在小積木上窗,有意有識地使寶寶的手接近桌子,並讓寶寶靠近杯子,把杯子拿起來,抓住小積木。

蕩秋千

方法:把寶寶放在大毛毯上,毛毯距床麵30(,父母兩入拉住毛毯四角輕輕來回“蕩秋千”;或抱寶寶到戶外的搖車上“蕩秋千”;也可讓爸爸把寶寶抱在懷裏伴著音樂左右來回晃動,幅度由小到大。每天1次,每次2?3分鍾。目的:訓練平衡能力。坐“飛船”

方法:在寶寶情緒愉快時,爸爸與寶寶麵對麵,扶寶寶腋下站立,然後把寶寶往上舉過自己的頭頂,反複幾次。也可把寶寶從爸爸身體的左側向右上方舉,再從右側往左上方舉,反複幾次,邊舉邊說:“寶寶坐飛船,飛船開嘍!“目的:學習對身體的控製,鍛煉勇敢精神。第七個月騎大馬方法:讓孩子麵對媽媽騎在媽媽膝頭,媽媽將雙腿有節奏地上下顛動,一邊顛一邊說:“騎大馬,呱噠噠,一跑跑到外婆家,見了外婆問聲好,外婆對我笑哈哈。”

目的:訓練孩子的語感和節奏感,還可以激發孩子歡樂的情緒。

拍拍手、點點頭

方法:與寶寶對麵而坐,先握住他的兩隻小手,邊對拍邊說“拍拍手”;然迨不要握他的手,你邊拍邊有節奏地說“拍拍手”,教他模仿,“點點頭”亦如此。目的:訓練理解語言與模仿的能力。

洗澡玩水

方法:給他一隻吹氣小鴨子邊洗邊玩,洗完澡後坐在盆中央,大人拿著寶寶的兩隻胳膊或一入扶著寶寶腋下,一人握著寶寶的雙腳,邊拍打水邊念兒歌:

“小小轉子現嘎叫,走起路來搖呀搖,一搖搖到小河裏,離高興興洗個澡。”目的:了解水,發展感知能力,培養愉快情緒。

指撥玩具

方法:讓寶寶坐著,你用手把住寶寶的食指,教他撥弄玩教具,如:小轉盤、小按鍵、算盤等,使玩具轉動或發出響聲,引起它他撥弄的興趣。或自製一個練習摳洞的硬紙盒,紙盒上麵貼上有趣的圖畫或畫上小動物的臉,在上麵開一個個的小洞,讓寶寶用食指摳洞玩。

目的:訓練食指動作,促進小肌肉發育。運動能力發達起來後,可將寶寶放在步行器內,慢慢引導寶寶利用步行器移動,然後放手讓寶寶自己摸索。等寶寶掌握一些動作要領後,就能較快地朝自己的目的物移去。注意:一開始不要讓寶寶在步行器裏呆太久。辨顏色把玩具堆在一起,媽媽把紅色的玩具一樣一樣揀出來,每揀一件給寶寶看一下說:“紅色的”。再把其他顏色的玩具照樣肯分開堆。然後把玩具重混在一起,叫寶寶分。如果寶寶一時還不能很好地做這件事,媽媽可以協助或提示寶寶,幫助他完成這個遊戲。這個遊戲可以提高寶寶的色彩感和思考能力。

觀察機動玩具

方法:把電動的或上足發條的機械玩具表演給寶寶看,大人配合玩具特點配以豐富的語言,如:“嘎一嘎,唐老鴨”,“小火車開了,嗚嗚一”。

目的:訓練感知覺,培養觀察力、注意力,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和語言。

叫名兒

方法:用相同的語調叫孩子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看是否在叫到孩子的名字時,他能轉過頭來,現出笑容,表示領會了。孩子如能準確聽出自己的名字來,媽媽要說:“噢!對啦!你就是XX,寶寶真聰明!”之類的話,同時把孩子抱起來,貼貼他的小臉。如果孩子對叫聲沒有反應,就要耐心地反複地告訴他:“XX,你就是XX呀。”目的:訓練孩子對特定語言的反應,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誰。注意:孩子情緒不好時不要進行該遊戲。

點點頭

方法:使孩子麵對自己,叫“寶寶看媽媽”,然後開始上下有節奏地點頭,觀察孩子是否也在輕輕地點頭。隻要他稍微動了一點,就說明他是在模仿媽媽的行動,然後媽媽把點頭的幅度增大,看他是否也會模仿。

注意:這個階段的孩子隻能用頭部進行大致的模仿。用身體其他部位進行模仿還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

投擲遊戲

坐在寶寶對麵,把軟而輕的玩具扔給寶寶。每投一個玩具,都向寶寶展示一下,問:“寶寶,這是什麼?”“這是布娃娃。”然後向寶寶投擲過去。又拿起一玩具,做同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