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類的主要成分是澱粉,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即糖類,糖類是產熱最快的熱能來源,它在體內分解決、耗氧少,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為人體各種生理活動提供60%~70%的能量,大腦組織耗熱的主要來源是糖。糖可在肝髒中轉化為糖元,能增強肝細胞的再生,促進肝髒的代謝和解毒作用,有利於保護肝髒。如果食物中缺乏穀類,糖類供給缺乏,很容易導致疲勞、頭暈、體重減輕。同時,如果光食用牛奶、雞蛋等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會加重孕婦肝、腎的負擔。
穀類中維生素B會含量較高,這些成分中的泛酸尼克酸、硫胺素及少量的核黃素等,是胎兒神經係統發育所必需的。穀類食物也含有一定的植物固醇和卵磷脂,可促進胎兒神經發育。維生素B對減輕孕期反應也有一定的功效,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在小米和黃玉米中,還含有少量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
穀類蛋白質含量雖然不高,約為6%~10%,但由於食用量比較大,所以穀類食物仍是膳食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占55%左右。
穀類含無機鹽約1.5~5.5%,以穀皮和糊粉層含量最多,其中約一半為磷。穀類的鈣含量約為0.04%~0.08%。
如果早餐無穀類食品,孕婦將要靠脂肪或蛋白提供熱能。脂肪雖能產熱,但其代謝產物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為了增進健康和舒適的感覺,孕婦早餐應有一定量的穀類食品。
影響胎兒的食物,是孕婦的禁忌
孕期有很多食物,孕婦是不能吃的,如果攝入一些影響胎兒發育的食物,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所以即使再饞,為了下一代,準媽媽們最好能忍一下。以下是一些孕婦不能吃的食物。
◆精米和精麵
未經加工過的米和麵,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的微量元素,但經過加工的精製米和麵,這些營養物質會在加工中流失掉。而這些微量元素雖然在體內的比重極小,但它們是人體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旦供應不足,便可產生一係列疾病,甚至出現死亡。這些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對孕婦、乳母和胎兒來說就更需要了,一旦缺乏微量元素時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孕婦,盡可能以未經過細加工過的食品作為熱量的主要來源,而少吃精製大米和精製麵等。
◆鹹魚
市場上出售的各類鹹魚體內含有大量二甲基亞硝酸鹽,這些有害物質如果被人攝入體內後,會被代謝轉化成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如果孕婦經常吃鹹魚,這些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就會通過胎盤作用於下一代。所以為了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孕婦最好不吃鹹魚。
◆黃芪燉雞
黃芪是人們熟悉的補肺脾之氣的中藥。用單味黃芪加老母雞同燉食用,對身體的補養功效很強。有些人為了給孕婦增加營養,常給孕婦吃黃芪燉雞,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常吃黃芪燉雞對身體有副作用。
孕婦特別是快臨產的孕婦,由於吃了黃芪燉雞,會引起過期妊娠,胎兒過大而造成難產,結果不得不作會陰切、產鉗助產,甚至作剖腹產分娩,給孕婦帶來痛苦,同時增加了胎兒損傷的機會。因此,從利於健康角度考慮,孕婦最好不要吃黃芪燉雞。
◆忌多食方便食品
研究表明,孕婦營養不良會造成新生嬰兒體重不足。許多母親由於吃得太少,過份依賴方便食品,尤其是在懷孕的前3個月。她們雖然攝人了足夠的蛋白質,但必要的脂肪酸卻不夠,這會對胎兒造成一定的影響。
研究發現,那些生下瘦小嬰兒的母親,在懷孕的前3個月平均每天僅消耗1304卡的熱量,比通常推薦的攝人量幾乎少了1000卡。她們吃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少,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也較低,主要是她們吃方便食品太多,營養供應不足。科學研究表明,在懷孕早期,要形成良好的胎盤及其豐富的血管,特別需要脂肪酸,這對胎兒大腦的發育也有益處。奉勸孕婦,千萬不要過多地食用方便麵之類的方便食品。
◆忌吃罐頭食品
罐頭食品是食物經過加工,加人調料及適量防腐劑,並密封消毒而製成的。一般說來,隻要購買罐頭食品時注意出廠日期及保存期限,以及罐內食品質量,飲食都是安全的。但罐頭食品在製作、運輸、存放過程中如果消毒或密封不嚴,可導致食品細菌汙染,一旦細菌在罐內生長繁殖,可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性物質,食人後可造成食物中毒。因此,懷孕後,為了母親的健康和胎兒的安全,最好不要吃罐頭食品,以防誤食變質的罐頭,又可母子產生毒害。
◆忌吃黴變食品
經過研究表明,孕婦食用黴變食品不僅會發生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甚至可危害胎兒,造成流產,死胎或先天性畸形,不利母體健康與優生。
當孕婦食用了被黴菌毒素汙染的農副產品和食品後,黴菌毒素隨之進人人體而造成直接危害。在妊娠早期,胚胎正處於高度增殖、分化時期,由於黴菌毒素的危害,可使染色體斷裂和畸變,產生遺傳性疾病和胎兒畸形,如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愚型等,甚至導致胚胎停止發育而發生死胎或流產。同時,在胎兒期、腎的功能十分微弱,黴菌毒素也會對胎兒產生毒性作用,導致胎兒畸形發育。另一方麵,母體因中毒而發生昏迷、劇烈嘔吐等症狀,或因呼吸不正常而造成缺氧,都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或導致流產的不良因素。
因此,孕婦在日常生活中要講究飲食衛生,不食黴變的大米、玉米、花生、銀耳、薯類、菜類以及甘蔗、柑桔等果品,以防黴菌毒素危害胎兒。
◆忌食熱性香料
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辣椒粉等熱性香料雖然都隻是調味品,但孕婦食用這些熱性香料則不適宜,會影響自身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
婦女由於懷孕,體溫會相應增高,腸道也較幹燥。而熱性香料性質熱,具有刺激性,很容易消耗腸道水分,使胃腸腺體分泌減少,腸道枯燥,造成便秘或糞便梗阻。腸道發生秘結後,孕婦必然用力屏氣解便,這樣可引起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的胎兒,造成胎動不安,胎兒發育畸形,羊水早破,自然流產、早產等不良後果。
多服補品,是孕育誤區
有些女性,懷孕之後總是怕自己因缺乏營養而影響腹中的胎兒的生長發育,於是便自作主張地服用大量的滋補性藥品,如人參、鹿茸丸、複合維生素和魚肝油丸等等。有專家指出,隻要孕婦脾胃功能尚佳,食欲正常,就應該在飲食上下功夫,做到“三保證”——好,全,可口。注重日常生活中飲食的搭配和多樣化,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調養,這才是孕婦的營養重點,而非依靠補品補藥。如果孕婦孕期反應強烈,同時伴有尿少、體重下降等現象,就應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需要的補品。
各種滋補性藥品也是藥,都具有藥的特性,俗話說的“是藥三分毒”,補品也是一樣的,也同樣需要經過人體內分解、代謝,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過敏反應。但也並非說不可服用補品,各種補藥都有自己的適宜人群。人參、蜂王漿是名貴補品,但它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群。如果用之不當,都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對孕婦胎兒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母體攝入的藥物,都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胎兒的肝髒發育不全,幾乎沒有什麼解毒的功能,往往造成嚴重後果。下麵是專家建議準媽媽不宜多食的幾種常見滋補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