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逐漸增大的子宮的壓迫,輸尿管會被動性的擴張,同時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輸尿管壁肌張力降低,蠕動減弱、減慢,使有利於細菌的逆流向上。
3.排尿不暢
排尿時由於膀胱收縮,使膀胱內壓增大,可致部分尿液逆流而進人輸尿管中,又不易排回膀胱,而導致上行性感染。
4.不注意衛生
妊娠後陰道分泌物增多,孕婦性生活不衛生,不注意清洗大小陰唇及陰道前庭部,極易汙染尿道口造成感染。
了解了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原因後,準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注意個人衛生和保健,減少泌尿係統感染的機會。白天多飲水、多排尿,減少膀胱壓力;休息時取左側臥位,減少對輸尿管的壓迫;內褲選用柔軟透氣的天然材料,如棉、絲等製品;勤換內褲,陰道分泌物較多時用中性皂液清洗外陰,保持外陰部清潔、幹爽。
◆應注意9種常見問題
醫學專家經過對大量妊娠孕婦出現異常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幾種值得準媽媽注意的的問題。
1.高齡初產
年齡在35歲以上,產前發生流產的可能性較大,與20~29歲的年輕孕婦相比,自然流產率增加了3倍;高齡孕婦在妊娠後期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致使胎兒宮內生長發育遲緩、死胎、死產的發生率及圍產兒死亡率也相當高。
2.粗心大意
有些孕婦對妊娠粗心大意,不僅沒記住自己的預產期、初次胎動時間,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大大咧咧,不注意保護腹裏的胎兒,這樣極易對胎兒造成危害。
3.濫用藥物
許多藥物可危害胎兒,導致畸胎,倘若孕婦不聽醫生指導,自作主張盲目用藥,可能會使胎兒生長緩慢,甚至造成胎兒畸形、流早、早產和死胎。
4.好吃懶動
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期應該比平時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食品,但也不能毫無節製的吃。因為吃得過多很容易易引起肥胖,導致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和妊娠糖尿病綜合症。另外有不少孕婦認為為了胎兒的安全不上班也不做家務,更不參加體育活動,其實這樣不僅起不保胎的作用反而比一般孕婦更容易發生流產。
5.產前不認真檢查
有很大一部分孕婦因害羞或嫌麻煩而不認真做產前檢查。這是一種冒險行為,往往會使許多妊娠並發症和胎位異常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造成嚴重後果。
6.情緒不佳
孕婦長期精神不佳,不僅影響孕婦的食欲和睡眠,還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對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利。
7.嗜煙、酗酒
孕婦大量吸煙可禍及胎兒,增加畸胎、流產和低體重新生兒的發生率。另外,孕婦早孕期酗酒對胎兒的危害也很大,可導致胎兒頭小、麵醜等畸形,妊娠晚期酗酒則容易發生早產。
8.不節製性生活
妊娠初期及後期,特別是妊娠前3個月和產前2個月內,若不節製性生活,容易引起子宮內感染、胎膜早破等異常,增加流產和早產的可能性。
9.帶病妊娠
患有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婦女妊娠,孕婦及其胎兒都有危險。
準媽媽們可以對照以上危險因素,做自我檢視和修正,最大限度地避免流產、早產、畸胎和難產等的發生。
◆科學防治失眠
婦女在懷孕的過程中往往有許多生理變化與不適,其中最擾人的問題之一就是失眠。孕期失眠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飲食習慣的改變
很大一部分孕婦在懷孕後在口味上會有很大的變化,但是為了胎兒的健康,必須盡量避免引起壓力的食品,如咖啡、茶、油炸食品等。特別是食物中的飽和脂肪,會改變婦女體內的荷爾蒙分泌,造成很多身體不適的症狀。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會影響孕期睡眠品質的好壞。所以,均衡的飲食很重要。
2.荷爾蒙的變化
處於妊娠期的婦女,無論是在精神還是在心理上都比較敏感,對於壓力的耐受力也會降低,一般情況下,這段時間的情緒不太穩定,經常會有憂鬱和失眠等症狀的發生。專家認為懷孕期心情的轉變,多由因荷爾蒙變化所致。造成身心變化的兩種主要荷爾蒙是雌激素和黃體素。有醫學報導指出,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以及視力、聽力和智能缺陷。因此,適度的壓力調適,以及準爸爸、周遭親人、朋友的體貼與關懷,對於穩定孕婦的心情都很重要。
3.尿頻影響睡眠
根據統計,懷孕初期可能有一半比率的婦女有頻尿的問題,但是到了妊娠後期,又有近八成的孕婦為頻尿所困擾。而且不隻白天,連晚上也會起床跑廁所。這樣的症狀會嚴重影響準媽媽的睡眠品質,造成失眠的問題。而這種現象大多數孕婦在妊娠期都會有,許多人也習以為常。
4.對食物過敏
一般人可能會了解自己吃了某些食物會馬上皮膚發癢起疹子,這是屬於立即性的食物過敏反應。然而這種過敏反映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也正因為如此,過敏常常會造成人體免疫係統的負擔,增加身體的壓力,造成一些不適的症狀。
另一種過敏反應稱為稱為延遲性的食物過敏,它來自於對某些本來不會有立即性過敏反應的食物,在長期重複攝取後所導致,最常見的食物有牛奶、乳製品、雞蛋、芝麻等食物。延遲性食物過敏的反應症狀並不明顯,常見的包括失眠、焦慮、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因此,引起情緒上的緊張或是失眠,可能也來自於食物的選擇問題上,特別是許多孕婦常常喝很大量的牛奶,也許就因此引起過敏而不自知。
5.抽筋影響睡眠
隨著孕期的推移,幾乎所有的孕婦到了妊娠後期,常常會有抽筋的症狀,從而影響睡眠。許多醫師認為抽筋的問題大多來自於在睡眠姿勢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腳掌向下時會比較容易抽筋。另外,也可能喝局部血液循環、血液酸堿度平衡有關。
如果準媽媽經常有抽筋現象發生,因而影響睡眠品質,必須調整睡姿,盡可能以左側睡,並且注意下肢的保暖,以避免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而抽筋。另外,在飲食中多攝取蔬菜喝水果,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精製澱粉乳白麵包、白米飯、甜食等,都可以減少血液酸堿值不平衡的問題。從而保證睡眠。
懷孕第7個月(25~28周),避免接觸有害物
懷孕7月會出現的生理變化是,肚子變大的壓迫感,會讓心髒的負荷變重,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孕婦到了這時候偶爾會有心悸的感覺。另外便秘和痔瘡的問題會出現,之前隻是腳腫而已,現在是覺得臉部、手腳都腫腫的。
懷孕第7個月,孕媽媽需要做如下檢查:子宮大小與高度的檢查、皮膚發疹、靜脈曲張、水腫等項目的檢查、體重與血壓的測量、驗尿(檢查有無感染、尿糖、尿蛋白)等。如有必要,檢查血紅素及血比容、檢查你的飲食習慣,如果你的主治醫生認為有必要,可能會要求你在第七、第八兩個月,每兩周做一次產檢。
本月孕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保健:
◆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醫學專家指出,在發生異常的胎兒中,真正與遺傳因素有關的僅占其中的1%,絕大多數與環境因素有關。這些環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汙染等。那麼,未準媽媽應如何避免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呢?
1.遠離含鉛物質
早期一些研究顯示,高鉛組孕婦可引起流產、死胎,胎兒先天性異常及畸形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而且即使是活產兒,鉛汙染也影響到其出生體重。隨著鉛水平的升高,胎兒體重低、小於胎齡兒、宮內發育遲緩的發生百分率也有增高。
鉛之所以對胎兒的發育產生影響,其原因是鉛很容易通過胎盤從母體進入胎兒。鉛在胎盤的轉運通常在妊娠頭3個月或更早時間發生。研究顯示,胎兒的腦比發育成熟的腦對鉛的毒性作用更為敏感。鉛會影晌腦組織的能量,包括神經遞質釋放和後期改造,後者與學習能力有關。鉛還可引起腦生化的改變。另外,鉛能降低某些酶的活性使代謝中斷,引起一些神經毒性蓄積。
為了優生優育,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應加強對女職工的保護,並喚起全社會對控製鉛汙染的重視。同時,作為孕婦應增加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含鉛物品的影晌。
2.避免接觸農藥
醫學研究表明,孕婦到田裏、果園、疏菜大棚噴灑施用農藥,肯定對胎兒發育不利。尤其有些婦女缺乏這方麵的知識,在夏天穿著短衫、、短褲,不戴口罩、帽子,赤足在野外噴灑農藥,這樣中毒的危險就更大,對胎兒的損害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孕婦懷孕接觸農藥會影響胎兒發育,如過多接觸DDT,六六六可導致妊娠中毒、病理性分娩、胎兒窒息等。賽力散、西力生等有機汞農藥則可引起胎兒神經係統損害、肢體崎形、先天性心髒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