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寒
夜間睡眠時,腳和腿部受涼可以引起腿部肌肉痙攣。
2.疲勞
白天腿部的準媽媽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疲勞,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代謝產物未能及時代謝掉,它的刺激可以引起小腿抽筋。
3.血流因素
對於腿部靜脈曲張或深部靜脈血栓的患者,若睡覺時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腿部靜脈受壓,回流受阻,造成血流淤滯,當血液淤滯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引起腿部肌肉的痙攣。
4.低鈣血症
孕婦抽筋一般都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在懷孕晚期這種情況表現得更為突出。當體內發生低血鈣時,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閾值降低,低於正常情況下的刺激強度即能使神經肌肉興奮,因而極易產生異常的收縮,引起小腿抽筋。
夜間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無論何種原因引起小腿抽筋,都會產生不適或疼痛的感覺影響正常睡眠。那麼,防治孕婦小腿抽筋呢?專家建議你從以下三點出發。
◆抬腳加熱敷
睡眠時保持下肢溫暖,尤其入睡前,不要直接讓小腿吹風或冷氣,並采側臥姿勢,可以減輕症狀;不要過度疲勞,避免走路太多或站得太久;休息時可平躺將腳部稍微抬高,腳趾向上伸展,可使小腿後部肌肉舒張,可減輕腫脹、不舒服;常按摩抽筋的腳部肌肉使循環增加以利排除代謝物,並可以搭配熱敷,晚上洗澡時,雙腿泡熱水10分鍾,效果會更加顯著。
◆抽筋時立刻腳著地
發生抽筋的時候,可下床腳跟著地,或平躺時腳跟抵住牆壁;也可以將腳掌向上彎以抽伸小腿;另外,伸直膝蓋,並把腳掌向膝蓋的方向翹,向上屈曲,小心地以踝部進行繞圈運動,也可減輕症狀。但是如果抽筋情況嚴重的話,就一定要請醫師診治。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平時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起司、奶酪)、排骨、小魚幹,增加維生素的攝取量(尤其是維生素D);少吃太鹹、醃漬食物如:香腸、罐頭食品,以免造成水腫。每天喝數杯新鮮柳橙汁、番石榴汁或蕃茄汁補充礦物質,這都是預防抽筋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魚肝油、維生素D和鈣片之類的藥品,並不是服用的越多越好,每天在1200毫克左右即可。補鈣還要注意科學方法,分開補比一次性補效果要好。超量服用嚴重者,同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中毒現象。
下麵是專家為您提供的幾種治療小腿抽筋的食療方法:
——冬菇油菜
【原料】
冬菇,油菜,植物油,鹽,味精。
【製作】
1.將擇好的油菜洗幹淨,然後切成約3厘米左右長的段,梗葉分開放置。冬菇用溫開水泡開去蒂備用。
2.等到油燒熱後,先將油菜梗放入,炒至六七分爛時,放入適量的鹽,再把油菜葉放入鍋內炒幾下。
3.將冬菇和浸泡冬菇的湯放入炒好的油菜中,燒至菜梗軟爛,加入味精調勻即可。
【提示】
這道菜中富含鈣、鐵,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及磷等營養素,孕媽媽經常食用可以補充鈣的攝入,防治小腿抽筋。
——雪菜肉絲湯麵
【原料】
麵條,豬肉絲,雪菜,花生油,醬油,味精,鹽,料酒,蔥花,薑末,鮮湯。
【製作】
1.把雪菜洗淨,放入盛有清水的盆內浸泡3~4小時,等到浸出濃鹹味,顏色變淡時,撈出擠幹水分,切成碎末。
2.將肉絲洗淨,放入碗內,加料酒拌勻;把需要的醬油、鹽、味精分別放入兩個碗內。
3.鍋置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薑末、蔥花熗鍋,炒出香味後,放入肉絲煸炒2~3分鍾,至肉絲變色,再放入雪菜末翻炒幾下,烹入料酒,加入餘下的醬油、鹽、味精,汁開後拌勻盛出。
4.往鍋內放入適量的水水,燒開下入麵條,用筷子挑散,再開後稍煮,見麵條發漲、呈玉白色、浮起,點少許冷水1~2次,再煮3~4分鍾,麵條即熟,分別挑入兩個盛調料的碗內,舀入製好的鮮湯,再把炒好的雪菜肉絲均勻地覆蓋在麵條上即可。
【提示】
雪菜含維生素C、鈣、蛋白質、粗纖維等。這道菜能補充鈣質,具有滋補作用,可以防治妊娠期孕婦抽搐。
——三鮮水餃
【原料】
冷水麵,豬肉,水發海參,蝦肉,水發木耳,香油,醬油,料酒,鹽,味精,蔥末,薑末。
【製作】
1.將冷水麵放在案板上用擰幹的濕潔布蓋上,餳約1個多小時。
2.分別將海參、蝦肉、木耳洗淨,切碎放入盤中備用。
3.豬肉洗淨,剁成碎末,放入盆內,然後加適量清水,使勁攪打至粘稠,再加入備用的海參、蝦肉、木耳,同時加入料酒、醬油、鹽、味精、蔥薑末和香油,拌勻成餡。
4.將冷水麵分塊揉勻,搓條,做成每個重約為8~10克的小劑子,按扁擀成圓形坯皮,包入餡心,捏成餃子生坯。
5.鍋內放多量清水燒開,下餃子生坯,一邊下一邊注意用勺慢慢推轉,煮約2分鍾左右,見餃子浮起後,加蓋燜煮4~5分鍾,開蓋點水2~3次,敞煮3~4分鍾即可。
【提示】
餃子餡用多種原料製成,營養豐富,尤其含鈣多,常食有利防治孕婦小腿抽筋。
子宮內感染,如何防治
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由於不斷地生存而鬥爭,逐漸演變為最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正因如此,人類不但能靠身體的防禦機能抵抗各類疾病而保衛自己,而且能成功地繁衍後代,即使在妊娠和分娩中,人也顯示了高度的完美性,使胎兒在子宮內安全度過自己的成熟期。因此,孕婦正常的妊娠和分娩,子宮內可保持無菌,不發生感染。這是因為子宮頸內有粘稠的粘液起到阻塞作用,使細菌不能進入子宮腔。臨產後,子宮頸口擴張,羊膜囊與胎兒先露部又將擴張的子宮口蓋住,這時如果破水,雖然羊膜腔與陰道相通,但因羊水具有抗菌能力,細菌即使進入子宮腔也不能生存。從懷孕20周至足月,羊水的抗菌能力會隨孕月而增加。孕40周以後,抗菌能力就減弱了。雖然胎兒的“住房”——子宮受到羊水的保護,但還是避免不了一些特殊情況的發生從而引起子宮內感染。
1.羊膜破裂
懷孕婦女羊膜破裂後24小時內沒有臨產,或產程延長,以及產婦貧血體弱,抵抗力差。
2.產婦的羊水抗菌能力較差
在產婦的羊水抗菌能力較差的情況下,陰道內的致病菌會乘虛突破防線進入子宮內,引起胎盤,羊水和胎兒在子宮內發生感染。
3.嚴重的子宮脫垂
由於宮頸和宮體脫出於陰道口外,甚至休息後也不能回納,可致使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形成子宮頸靜脈淤血,水腫、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脫出的宮頸常有明顯的肥大,延長,宮頸長期暴露於陰道外,由於幹燥,摩擦,發生糜爛,潰瘍和感染,滲出膿性分泌物或出血,且有臭味。
3.其它部位的急性感染
孕婦其它部位如有急性感染,細菌也可隨血循環進入子宮內導致子宮內感染。該病發生率雖然在孕婦中隻占0.5%~1%,但對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威脅卻相當大。
4.羊膜囊造影或胎兒造影
羊膜囊造影或胎兒造影可了解胎兒的頭、軀幹、四肢有無畸形,但由於經腹壁穿刺羊膜腔,並注入76%泛影葡胺20~40毫升或者同時注入脂溶性造影劑15毫升,也可能造成孕婦早產,宮腔內感染。
產婦一旦感染,會出現體溫升高,白血球增多,心率增快,子宮體有壓疼。胎膜已破的發生,會有混濁的羊水流出,味臭。母體血循環,導致產婦菌血症、中毒性休克,以至死亡。羊水中的細菌進入胎兒體內後,胎兒可發生子宮內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有的嬰兒雖然在出生時看上去沒有什麼異常,但到新生兒期時,可出現上述感染現象。發病的胎兒和新生兒中可有一半以上發生死亡。即使存活,也有留下神經係統後遺症的可能。
由於感染發生於宮腔內,早期感染時產婦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往往造成誤診,因此在妊娠晚期應嚴防子宮內感染。那麼妊娠晚期應該如何預防子宮內感染呢?
1.當妊娠末期時,應嚴禁性生活,還要注意孕婦的休息、情緒和營養。
當孕婦發現有陰道流水時,切不可粗心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便采取及時的防治措施。
2.分娩時產程不宜過長。
3.分娩前還要注意避免過多的肛門與陰道檢查,以防由於檢查工具不衛生等原因造成宮內感染,也可減少由於檢查對於宮體造成的刺激。
如果診斷孕婦子宮內已感染,就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終止妊娠及早娩出胎兒。如果感染嚴重,不及時應用藥物,致病菌可經過胎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