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鬼物:鬼怪。弗堪:不能忍受。
[31]峴(xiàn)首:峴山,在湖北襄陽(今襄樊市),與紫蓋山、萬山並稱”三峴“,而以峴山為首,因此又名為”峴首山“。《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嚐慨然歎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以。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必與此山具傳。’“峴山有墮淚碑,據傳羊祜死後,襄陽百姓於峴山羊祜生平遊憩處建碑立祠,四時祭之。望其碑文者,無不流涕,故名為”墮淚碑“。著:顯露。
[32]匪:”非“同源字,意為不是。右軍:指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世稱王右軍。曾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譽:稱道,稱譽。
[33]嗟:歎詞,表示感歎。實:實在,的確。異:奇。弗:不,沒有。馳:傳播,傳揚。殆:大概,恐怕。
[34]何澹:北宋人,《宋史》卷三九四有傳。老坡:指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顯晦:顯指顯揚,傳揚,晦為隱晦,隱藏。與: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歎,也作”歟“。
[35]忻然:欣喜的樣子。忻同欣。
[36]乘時徼(jiǎo)利:趁著時機,求取利益。乘:趁。徼:招致,要求。蕪沒:淹沒。
[37]是:指示代詞,這。之: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居:處於。通邑:交通方便、通達的城市,通指通達,沒有阻塞。此句意為:倘使這座山地處通達的城邑。曾何患聲聞之不大出耶:還怎麼會憂慮不會大大地出名呢?曾:副詞,用以加強語氣。患:憂慮。大:形容詞用作狀語,表示程度的深廣,意為大大地。之:狀語後置的標誌。
[38]子:在對話的時候表示對對方的敬稱。
[39]終夕:整晚。酣笑:痛快地笑。徜徉:徘徊。
[40]惟:隻有,唯獨。適:適宜,如《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適我願兮。“[41]窮:窮盡。肆:放任,肆意。陵:超越。
[42]嗽:吮吸。待賈(jià):等待合適的條件。賈,通價。庭:通廷。意為朝廷。
[43]武:足跡,如《詩經·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庶:差不多。山靈:山川稟賦的靈氣。
評此賦名為《小赤壁賦》,在形式和精神風貌上,都頗有蘇軾《赤壁賦》遺風。作者在序中交代了寫作此賦的原因,寥寥數筆,事體具備。正文先述小赤壁景致,其中又夾敘名稱的由來。景物描寫兩段,援之以清麗之筆,語言並不奇險,篇幅亦不特長,卻極盡遐思邇想之能事。更間以虛實兩種意境的描繪,既有眼前實景之幽清,又有縹緲世外之奇幻。實為虛之發端,虛為實之綴染。虛與實結合得天衣無縫,不知何處為虛,何處為實。文思曼妙,仿若神女風姿隱於雲山,令人悠然而生向往。而對名稱由來的追述,則為此賦平添了曆史的厚重感以及引人遐思的傳奇色彩。
此賦末篇,采用對話形式,表達作者由山水引發的哲思,發人深省。其中表達的情感,更有取煙霞之精英為我所用的蕩然之情。抒發情誌落落大方,表現出一種無論隱仕,皆可隨遇而安的曠達。
(李占鵬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