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奇》,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版 (9)(3 / 3)

在這一條盤旋的公路對麵,還有一個絕景,就是那一條在公路未開以前的皖浙間交通的官道。公路是開在溪穀北麵的山腰,而這一條舊時的大道,是鋪在溪穀南麵的山麓的。從公路上的車窗裏望過去,一條同銀線似的長蛇小道,在對岸時而上山,時而落穀,時而過一條小橋,時而入一個亭子,隱而複見,斷而再連;還有成群的驢馬,肩馱著農產商品,在代替著沙漠裏的駱駝,盡在這一條線路上走;路離得遠了,鈴聲自然是聽不見,就是捏著鞭子,在驢前驢後,跟著行走的商人,看過去也像是畫上的行人,要令人想起小時候見過的鍾馗送妹圖或長江行旅圖來。

過屺梓裏後,路漸漸平坦,日也垂垂向晚,雖然依舊是水色山光,劈麵的迎來,然而因為已在昱嶺關外的一帶,把注意力用盡了,致對車窗外的景色,不得已而失了敬意。其實哩,績溪與歙縣的山水,本來也是清秀無比,盡可以敵得過浙西的。

在蒼茫的暮色裏,渾渾然躺在車上,一邊在打瞌睡,一邊我也在想湊集起幾個字來,好變成一件像詩樣的東西;哼哼讀讀,車行了六七十裏之後,我也居然把一首哼哼調做成了:

盤旋曲徑幾多彎,曆盡千山與萬山,

外此更無三宿戀,西來又過一重關,

地傳洙泗溪爭出,俗近江淮語略蠻,

隻恨征車留不得,讓他桃李領春閑。

題目是《出昱嶺關,過三陽坑後,風景絕佳》。

晚上六點前後,到了徽州城外的歙縣站。入徽州城去吃了一頓夜飯,住的地方,卻成問題了,於是乎又開車,走了六七十裏的夜路,趕到了歸休寧縣管的大鎮屯溪。屯溪雖有小上海的別名,雖也有公娼私娼戲園茶館等的設備,但旅館究竟不多;我們一群七八個人,搬來搬去,到了深夜的十二點鍾,才由語堂、光旦的提議,屯溪公安局的介紹,租到了一隻大船,去打館宿歇。這一晚,別無可記,隻發現了葉公秋原每愛以文言作常談,於是乎大家建議:“做文須用白話,說話須用文言”,這條原則通過以後,大家就滿口的之乎也者了起來,倒把語堂的打倒了;葉公的談吐,尤以用公文成語時,如“該大便業已撒出在案”之類,最為滑稽得體雲。

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八日

屯溪夜泊記

屯溪是安徽休寧縣屬的一個市鎮。雖然居民不多,——人口大約最多也不過一二萬——工廠也沒有,物產也並不豐富,但因為地處在婺源、祁門、黟縣、休寧等縣的眾水彙聚之鄉,下流成新安江,從前陸路交通不便的時候,徽州府西北幾縣的物產,全要從這屯溪出去,所以這個小鎮居然也成了一個皖南的大碼頭,所以它也就有了小上海的別名。“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一副最普通的聯語,若拿來贈給屯溪,倒也很可以指示出它的所以得繁盛的原委。

我們的飄泊到屯溪去,是因為東南五省交通周覽會的邀請,打算去白嶽、黃山看一看風景;而又蒙從前的徽州府現在的歙縣縣長的不棄,替我們介紹了一家徽州府裏有名的實在是齷齪得不堪的宿夜店,覺得在徽州是怎麼也不能夠過夜了,所以才夜半開車,闖入了這小上海的屯溪市裏。

雖則是小上海,可究竟和大上海有點不同,第一,這小上海所有的旅館,就隻有大上海的五萬分之一。我們在半夜的混沌裏,衝到了此地,投各家旅館,自然是都已經客滿了,沒有辦法,就隻好去投奔公安局——這公安局卻是直係於省會的一個獨立機關,是屯溪市上,最大並且也是唯一的行政司法以及維持治安的公署,所以盡抵得過清朝的一個州縣——請他們來救濟,我們提出的辦法,是要他們去為我們租借一隻大船來權當宿舍。

這交涉辦到了午前的一點,才茲辦妥,行李等物,搬上船後,艙鋪清潔,空氣通暢,大家高興了起來,就交口稱讚語堂林氏的有發明的天才,因為大家搬上船上去宿的這一件事情,是語堂的提議,大約他總也是受了天隨子陸龜蒙或八旗名士宗室寶竹坡的影響無疑。

浮家泛宅,大家聯床接腳,在篾篷底下,洋油燈前,談著笑著,悠悠入睡的那一種風情,倒的確是時代倒錯的中世紀的詩人的行徑。那一晚,因為上船得遲了,所以說廢話說不上幾刻鍾,一船裏就呼呼地充滿了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