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反王莽同仇敵愾(1)(2 / 3)

“對!大家說得對,我劉寅與甄阜、梁立賜不共戴天!一定要報仇,此仇不報,枉活人世!”劉寅主意一定,即刻召集眾將商議,分派各路進攻將領,準備再次發兵宛城。

新市兵渠帥王鳳忽然站起來阻止說:“劉大將軍,在下有句話,不知是否妥當,講出來供大家商酌。依我看,甄阜、梁立賜新勝,氣焰囂張,已大兵壓來。而我軍新敗,兵少將寡,士氣低落,小小棘陽,難以抵敵。硬打下去,隻會損失更大,咱們就這點老本錢,拚光了豈不可惜?將來再從頭起步,那就更難了。依本帥之見,趁新軍還沒有圍上來之前,不如我們棄城而走,退入山林隱蔽起來,一則保全實力,二則尋機再戰。”

王鳳生怕大夥疑心誤解,他一再陳述說:“我的意思並非棄城逃跑,也不是膽小貪生怕死,而是首先避其鋒芒,尋機進行反擊,既可保全實力,又可消滅敵軍,我們以前一直是采取這個法子,靈驗得很。”

王鳳的意思,大家一聽就明白,這就是綠林軍的一貫戰法,打得贏則打,打不贏就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飄忽不定,來去無蹤,你打他一打就著,他打你找不著影子,讓官兵們很是頭痛,很難剿滅他們,因此他們漸漸得以發展壯大。

這個戰法確實有可取之處,但是仔細考量,弊端也不少,其中最大一個缺點,就是這個山大王式的邊跑邊打,很難攻占大城市,影響力不能迅速擴散,號召力往往難以施展,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會受糧草及軍需供應的限製,從而就製約了勢力的進一步發展。

原先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多善用這種戰法,所以他們都紛紛點頭同意王鳳的主張。可劉寅聽了後,卻在心裏暗暗吃驚,如果新市、平林兵撤走了,守城之事當然就落在了舂陵漢軍手中。舂陵漢軍剛剛遭受重創,兵力損失不小,若再單獨困守孤城,豈不要麵臨更大的危險,更是不堪一擊,最終將會一敗塗地,必遭滅頂之災。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棘陽費了好大的勁才攻下來,就應重兵把守。否則就會被新軍重新占領,那兄弟們的血豈不就白流了嗎?再從另一個方麵來講,若隨同他們一道躲避新軍鋒芒,作為堂堂漢軍首領,像盜賊一樣躲入深山老林,著實乞丐做夢穿龍袍,太不現實了。

思來想去,劉寅實在拿不定主意,一時間又沒有充足的理由說服他們,隻得先退一步表態說:“諸位少安毋躁,就像剛才三弟說的,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再計議一下如何?我想,大家必有破敵良計!”

朱鮪是個急性子,見劉寅掩飾不住滿臉的悲戚,說話也不如以前底氣十足,再也坐不住了,騰地一下子站起來大聲嚷叫:

“這次慘敗,固然怨我們太過於急躁了嘛!我和二位渠帥還未迂回到甄阜、梁立賜背後,你們這邊可就幹上了,要不是我們及時調頭猛衝他一下,恐怕要更慘。好啊!這一敗仗倒提醒了我,惹不起咱還躲不起?走,還是老主意,爺爺們綠林山上養精蓄銳去!我就不信綠林兄弟是那麼好欺負的。但是——這話又說回來,我看這也是天意使然,沒什麼大不了的。劉大將軍宗室子弟兵損失慘重,親人遭難,手足情深,宗族義重。我新市、平林將帥十分同情、難過,一樣的無不傷心悲痛。但大敵當前,萬萬不得因心情不好而耽誤了軍事行動啊!俗話說:‘能伸能縮是條龍,光伸不縮是條蟲。’大丈夫既然幹開了大事,就索性以天為屋,以大地為席,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連性命都能丟,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可是,眼前的形勢十分嚴峻,實無回天的可能。劉大將軍一定要仔細思量,萬萬不可有婦人之仁,意氣用事!請劉大將軍且莫以一時之氣誤了眾人的性命,毀了千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