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寅聽得出他的話發自內心,沒有半點勉強之意。殘酷的現實使不同出身的人們找到了共同點,彼此的心也更貼近了一些。雖然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竟有這樣生死共存的兄弟直言勸導,即刻在心裏湧上陣陣暖流。可是,劉寅有自己的主見,他想,如果自己盲目下令,大家跟著瞎闖,建一軍不易,毀一軍易在瞬間哪!他總覺得新市、平林渠帥的作為不妥,雖不想接受對方的主張,但一時又想不出退兵之計,隻好悶聲不語。
大帳內鴉雀無聲,靜得連掉下一根針的聲音都能聽得見。新市、平林將帥平時多有不服劉寅,但經過這次慘敗之後,對他也多了一份憫憐之情,沒有人再忍心出麵勉強他做他不願做的事。
麵對著仍在猶豫不決的劉寅,劉秀環視了眾人一眼開口言道:“眾位將軍先不必著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須先分析一下當前的形勢和敵方的動向,然後再作決策,否則,一旦發現有誤,後悔也來不及了——”
“依三將軍之意——”
劉秀抬手打斷了王鳳的插話,接著說道:“正如你王將軍和朱將軍所說,正麵避其敵軍鋒芒,進山養精蓄銳,這當然不失為一條重振士氣的妙計,也是積蓄力量的好辦法。但我們不妨從另一麵設想一下,這樣一來,我們必然首先失掉棘陽,先前的收獲盡數丟失。不,應該說是拱手相送。這當然還在其次,更危險的是,我們能不能順利地撤出棘陽,退入山林。我們的行蹤已經被敵人掌握,他們現在就駐紮在離我們不到四十裏的小長安城堡內,我們一旦棄城而走,甄阜、梁立賜的騎兵就會尾隨追來,我們不但無法還擊,反而要被動地讓人家給圍困起來,這局麵將會使我們更加寸步難行,恐怕退不到山林,就被人家全部吃掉了。即便退入山林,又怎麼能經得住王莽大軍的圍殲?實在是太冒險了。”
劉秀借緩口氣的機會掃了一眼眾將領,見大家正聽得聚精會神,有的人一眼不眨麵露讚許的神色,有的人微微點頭輕聲細語稱是。
劉秀仍不慌不忙,繼續著他那有條不紊的話題說:“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做的,首先要分析一下我們失敗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很有必要。我方才仔細想過,我們之所以失敗,而且敗得如此之慘,一個主要原因固然是我們人數相對太少,但這並不是全部。還有朱將軍說得急躁,最主要的是我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兵力過於分散。麵對洋洋十萬大軍,我們必須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集中打其一點,這樣才略有獲勝的把握。而我們卻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故意擴大了攻擊麵,這樣就更使我們的兵力稀薄,反倒給新軍留出了可乘的夾擊機會,能不失敗嗎?再有一個失敗的主要問題,就是我軍騎兵少,而且分布在各營,沒有形成強大的合力,及時阻止敵人騎兵的進攻,全靠人的兩條腿,眼看衝到敵軍跟前時,就已經精疲力竭了,再這麼被人家馬隊一衝,定然是白白送死嘛。還有一點,我們如今居無定所,眷屬跟在屁股後頭一大堆,輜重行動緩慢,機動性差,如此戰陣布置,豈有不敗之理!”
小長安慘敗的教訓,讓劉秀分析得頭頭是道,眾人無不紛紛稱是。最為佩服的還是劉寅,他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且不住口的後悔自己用兵不當:
“是啊!三弟所言極是,就是這麼個道理。唉,都怪我不聽三弟的話,才遭如此的慘敗。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這樣看來,我軍敗就敗在應敵對策不對,如果廣納良策從容布置,把能考慮到的因素都考慮進去,傾盡一切力量,一定能將新軍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