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劉寅和劉秀下江請求合兵走後,沒有了將帥的統一領導,人心有些惶惶,無事生非的人猜測著亂嚼舌根,到處亂說:“眼下咱們吃了敗仗,叫甄阜、梁立賜給困在這裏,說不定哪天就掉了腦袋。可人家劉家兄弟就是聰明,卷起金銀悄悄地溜了,說是去下江搬救兵,誰知道是真是假,弄不好隻是找了個借口,把咱們這幫人扔在這裏當替死鬼嘍。唉,兄弟長兄弟短的說得好聽,不過都是一個林子裏的鳥,人家放火燒山了,能飛走的趕緊就飛了!不能飛的,也隻有大火焚身了。”
這話再經人添油加醋,就越傳越真,人心就自然鬆動,防禦當然也就鬆弛了許多。而朱鮪、王鳳等人,雖然都是渠帥的渠帥、將軍的將軍,但都是在本部屬內指揮經驗豐富,一旦真正用到三軍的運籌部署上,缺乏了統帥的威嚴和能力,隻注重吆喝著讓加緊巡邏防守,逼迫著將士們晝夜不停地在城牆上觀望,可對士兵的吃穿和情緒卻不聞不問,甚至還有打罵體罰等作為,勢必引起了全軍將士的不滿,個個懶洋洋垂頭喪氣的樣子,充分顯示了義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麵對這副破爛攤子,劉秀刹那一個驚乍,迅即采用了穩陣先穩軍心的辦法,來激勵大家振作精神。他深切地明白,在這種內外無援的困難情況下,士兵們人心渙散和惶惶迷茫是正常的,必須想辦法使他們盡快振作起來。否則,一旦新軍此刻來進攻,其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怎麼才能振作人心呢?安慰之辭說得再好聽,總歸是空言,給他們一些實際利益吧,暫時又無法做到,這可讓劉秀犯難了?
正當他冥思苦想而沒有辦法時,混亂的思緒中,突然浮現出母親去世時,由於自己悲痛,而激發出的昂揚鬥誌,頓時,一條妙計湧上心頭——親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大年三十,棘陽城裏義軍中軍大帳前,在劉秀的精心安排下,搭起一座臨時的萬名牌位靈堂,內立慘遭屠戮的劉氏子弟和義軍將士及其眷屬的牌位依次擺放在正中。劉秀、鄧晨、伯姬等人,一身縞素哭倒在親人的靈位前。
夜半時分,孤鴻哀鳴,風吹草動,如泣如訴,靈堂前更是悲聲一片。眾將士跪拜在地,想著死去的親人,悲憤之情如火焰躥騰,在胸中湧動著無法平靜。
夜已深了,眾兵士卻無一人有睡意,終於有人再也無法按捺悲痛之情,吼叫著要求出戰:“三將軍,發兵吧,我們要為親人報仇!”
“殺甄、梁老賊,為親人報仇!”
“對,我們要報仇!”劉秀昂然站起,淚眼掃視一遍眾將帥,用手一指排列整齊的親人牌位,昂然說道,“他們是我們的親人、弟兄,就這樣死於殘暴的新軍之手,他們的血不能白流。今天哭祭他們,就是要激起大家同仇敵愾之心,與甄阜、梁立賜決一死戰,為死去的親人報仇雪恨!”
悲憤到極點的人們,頓時情緒激昂起來,紛紛揮動著拳頭衝天高呼:
“拚一死戰,給親人們報仇雪恨!”
“殺掉狗賊,為親人報仇!”
這一開頭,五萬義軍立刻激憤難當,同時憤然而起,呼聲衝天雷動:
“殺掉甄阜、梁立賜,為死難的親人報仇!”
“推翻新朝,光複漢室江山——”
“對,不光要殺掉這兩個孬種,我們還要殺到長安去,宰了王莽——”
“殺進長安去!”
“為親人報仇!”
“報仇!”
“報仇!”
怒吼聲一浪高過一浪,由南營傳至北營,由帳內傳到帳外。整個棘陽城沸騰起來了,喪失了多日的活氣又恢複了起來,高昂的士氣激發著棘陽的全體官兵。
劉秀見時機已經成熟,立即當著眾渠帥的麵說明與下江兵約期破敵的計劃。大家聽說有下江兵相助,更增添了破敵製勝的信心,無不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