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齊白石年譜(1)(3 / 3)

齊白石先生是一個天才的藝術家,但他更從七八十年來的環境中,磨煉了基本的實際功力,又收積了廣博的創作經驗。我對此道,雖幼年跟著他胡亂學習過,究竟不算內行,在年譜的按語中已經偶有幾句敘評,應候專家批判,這序中不再絮說了。

黎錦熙 三十八年一月四日 於北平語小社

齊白石年譜

齊氏原籍碭山,明永樂時,落屯於湘潭曉霞峰的百步營。

十三世 盛公。

十四世 添鎰公(始葬於杏子塢星鬥塘)。

十五世 潢命公,行三,呼為命三爺。

十六世 萬秉公,字宋交,行十,呼為齊十爺,白石祖父。清嘉慶十三年戊辰十一月二十二日生,同治十三年甲戌五月五日歿,享壽六十七。配馬氏,嘉慶十八年癸酉十二月二十三日生,光緒二十七年辛醜十二月十九歿,享壽八十九。

十七世 貰政公,字以德,白石父,道光十九年己亥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民國十五年丙寅七月初五日歿,享壽八十八。配周氏,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九月初八日生,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日歿,享壽八十二。

十一月二十二日(陽曆十二月廿二日),齊白石生於湖南湘潭縣南百裏之杏子塢星鬥塘老屋。派名純芝,後名璜;字渭清,又字蘭亭(祖父所命);號瀕生;別號寄園,白石山人,寄幻仙奴,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塢老民,借山吟館主者,借山翁。

白石之父名貰政,母周氏。白石自記《母親周太君身世》雲:

太君,湘潭周雨若女。年十七,歸同邑齊貰政。兩家皆良民,故清貧。於歸日,檢箱,太君有愧容。姑曰,諺雲,好女不著嫁時衣。太君始微笑。三日即躬親井臼,入廚炊爨。

田家供灶,常燒稻草。草中有未盡之穀粒,太君愛惜,以搗衣椎椎之,一日可得穀約一合。聚少成多,能換棉花。家園有麻。太君春紡夏績,不歇機聲。織成之布,先奉翁姑,餘則夫婦自著。年餘,衣布盈箱。翁姑喜之。

太君年十九,生純芝,名璜。璜小時多病,每累母。忌食膻膩,恐從乳過。太君嚐過新年,不知肉味。

又白石《三百石印齋紀事》雲:“戊辰十一月二十二日乃璜祖父重開花甲之期。……璜生時,祖父嚐與祖母言曰,此孫他日當不忘吾誕辰,吾與伊同月同日也。”

周太君年十七嫁齊家,年十九生白石。太君生於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十七當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十九歲當同治二年癸亥(1863)。周太君身世是白石親筆,則白石生年自應在同治二年,而鹹豐十一年則是他父母結婚之年。白石當七十五歲時,采用星命家“瞞天過海法”,自己增加了兩歲。他自己在八十歲時寫《自狀略》,其實他那時隻能算七十八歲。世人依據《自狀略》上推他的生年在鹹豐十一年辛酉,實在是被他“瞞”了。

白石四歲。

天寒圍爐,王父就鬆火光以柴鉗畫灰,教識“阿芝”二字。阿芝,餘小名也。(為人題《霜鐙畫荻圖詩》自注。)

白石五歲。

二月,弟純鬆生。(字效林,歿於民國十九年庚午,年六十四。)

白石八歲。

始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於白石鋪楓林亭。

白石幼時,祖父(名萬秉)常以指畫字於膝上,或用爐鉗畫灰上,教他認字。一日或數十字,白石能不忘。祖父每歎息。白石的母親知翁憂孫子無力從學,遂說:“兒媳往年有椎草之穀四鬥,存於隔嶺某銀匠家,為買釵計。可取回買紙書本。阿爺明年邀村學於楓林亭,純芝可免束修,朝去夜歸,能得讀書一年。”(《周太君身世》)

白石自記讀書村學時,每逢“春雨泥濘,祖父左提飯籮,右擎雨傘,朝送孫上學,暮複往負孫歸。”

白石自記,他“性喜畫,以習字之紙裁半張畫漁翁起。外王父(周雨若)嚐責之,猶不能已。”

是年秋,白石因病,停止上學,“在家,以記事賬簿取紙,仍舊習畫。”

白石上村學,不滿一年,病愈後,因家貧需人助力,故不再入學,即在家牧牛砍柴。白石自記雲:

一日,王母曰:“汝父無兄弟,〔吾〕得長孫,愛如掌珠,以為耕種有助力人矣。汝小時善病,巫醫無功。吾與汝母禱於神祇,叩頭作聲,額腫墳起,嚐忘其痛苦。醫謂食母乳。母宜禁油膩。汝母過年節,嚐不知肉味。吾播穀,負汝於背,如影不離身。今既力能砍柴為炊,汝隻管寫字!俗語雲:三日風,四日雨,那見文章鍋裏煮?明朝無米,吾孫奈何?惜汝生來時,走錯了人家!”

“於是將《論語》掛於牛角,日日負薪,以為常事”。(以上見《白石自狀略》手稿甲本)

白石自記他牧牛時的情形雲:

純芝及弟純鬆嚐牧牛,歸來遲暮,姑媳懸望。祖母令純芝佩一鈴,太君加銅牌一方,上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與鈴合佩,雲可祓除不祥。日夕聞鈴聲漸近,知牧兒將歸,倚門人方入廚晚炊。(《周太君身世》)

又,《白石詩草》題畫牛詩自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