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齊白石年譜(3)(1 / 3)

《白石詩草》有《憶羅山往事》詩,述在羅山和黎鬆庵同學刻印時事甚詳。全詩雲:“石潭舊事等心孩,(熙按:石潭壩在杉溪下流,距羅山裏許。)磨石書堂水亦災。(自注:餘學刊印,刊後複磨,磨後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幹,移於東複移於西,□於八方,通室必成池底。)風雨一天拖雨屐,傘扶飛到赤泥(自注:地名。熙按:赤泥,在羅山西北裏許,山甚深)來。(自注:鬆庵聞餘得數印石,冒風雨而來,欲與平分。)誰雲春夢了無痕,印見丁黃始入門。(自注:餘初學刊印,無所師,鬆庵贈以丁黃真本照片。)今日羨君贏一著,兒為博士父詩人。(自注:鬆庵刊印,與餘同學,其天姿有勝於餘,一旦忽曰:“刊印易傷目,吾不為也。看書作詩,以樂餘年。”)

是年(己亥)前數年,竹 胡石庵父輔臣始介紹白石到皋山黎桂塢(名錦彝,文肅次子,行五)家畫像,後漸熟識鯨庵鐵安兄弟。頗自負能篆刻,一日問鐵安:“我總刻不好,奈何?”鐵安答曰:“南泉的‘礎石’,挑一擔歸,隨刻隨磨去,盡三四點心盒,都成石漿,就刻好了。”白石默識其言。自是至庚戌十年間果成名。(為湘綺所刻“湘綺樓印”,戩齋曾鈐入所編《東池社刊》次期印輯,純摹仿丁龍泓法。又楊潛庵言:白石刻印改學叔後,在黎鯨庵家見叔《二金蝶堂印譜》,大喜,即假去用朱鉤存,其精不異原本,至今尚存。此可見其摹習之勤。)“晚則軼乎規矩之外”,乃是他的創格,故晚年名更高。

白石三十八歲。

是年春,全家遷於蓮花峰下百梅祠堂。(《祭陳夫人文》。此地即獅子口。)始構借山吟館。(自作《借山記》雲:“餘少工木工,蛙灶無著處。恨不讀書。工餘喜讀古詩,盡數十卷。光緒庚子二月始借山居焉。造一室,額曰借山吟館。學為詩數百首。”)

白石三十九歲。

《自記》雲:“辛醜識李翰屏”。蔡枚功謂翰屏曰:“國有顏子而不知,深以為恥。請來相見。”(熙按:蔡枚功原名毓春,字與循,內閣中書,湘綺內弟。李翰屏名鎮藩,甲午舉人,時亦官內閣中書。初,王船山裔繼薑病歿潭市,家父介紹白石往畫像,始漸與城市士紳往來。王複介往李家畫像。翰屏不可一世,漸與白石成莫逆。)

是年十二月十九日,白石的祖母馬孺人歿,享年八十九歲。白石記萬秉公行十,人呼為齊十爺,因呼馬孺人為齊十娘。“晚歲家益貧,日食苦不給,常私自忍饑,留其食以待孫子。”(自撰《祖母墓誌》)白石晚年複追記雲:“馬孺人愛孫甚篤。孫純芝,年將八十,思之淚流傷心。”(《三百石印齋紀事》)

白石四十歲。

到西安。《自記》雲:

壬寅,識夏午詒(壽田),李梅庵(瑞清,號清道人)兄弟叔侄,郭葆蓀(人漳)兄弟。

是歲之冬,夏午詒由西安聘為畫師,教姚無雙(夏午詒的姬人。白石曾自刻小印,曰“無雙從遊”)。風雪過灞橋,遠遠看華山。到時,年將終,識樊樊山(增祥,時任陝西臬司),晤張仲颺、郭葆蓀。遊碑林、雁塔坡、牛首山、溫泉。

由湘之西安,道出洞庭湖,畫《洞庭看日圖》。《白石詩草》卷二有詩追記此事,題下自注雲:“餘壬寅冬之長安,道出洞庭,即畫此圖。”《白石詩草》卷七又有《霸橋》詩記西安之行。

是年四月初四日,三子良琨生(後名愚公。字大可,號子如;別號漁家村人,娶張登壽女)。

辛醜以前,白石的畫以工筆為主,草蟲早就傳神。他在家一直的養草蟲——紡績娘、蚱蜢、蝗蟲之類,還有其他生物,他時常注視其特點,做直接寫生的練習,曆時既久,自然傳神,所以他的畫並不是專得力於摹古。到壬寅,他四十歲,作遠遊,漸變作風,才走上大寫意的花卉翎毛一派(吳昌碩開創的風氣)。民初,學八大山人(書法則仿金冬心)。直到民六民八兩次避亂,定居北平以後,才獨創紅花墨葉的兩色花卉,與濃淡幾筆的蟹和蝦。黎戩齋記白石翁雲:“翁作畫,先學宋明諸家,擅工筆,清湘(大滌子,即釋石濤)、癭瓢(黃慎)、青藤(徐文長),得其神髓。晚乃獨出匠心,用大筆,潑墨淋漓,氣韻雄逸。”又雲:“書法出入北海、冬心,疏落有致。時則清奇靈秀。治印亦有獨造處。”

白石四十一歲。

從西安到北京。還家。

《自記》雲:

春三月,午詒請盡畫師職,同上京師。樊山曰:“吾五月相繼至。太後愛畫,吾當薦君。”

由西安上京華,道過黃河,望嵩高。到京,居宣外北半截胡同。識曾農髯(熙,衡陽人),晤李筠庵(瑞荃,梅庵弟),張貢吾(翊六,湘潭人)。

五月之初,聞樊山已起行,璜平生以見貴人為苦事,強辭午詒,欲南還。午詒曰:“既有歸誌,不可強留。壽田欲為公捐一縣丞。……”璜笑謝之。

過黑水洋,到上海小住,還湘。(熙按:還鄉在五六月間。我的《癸卯日記》:“六月廿六日,上午齊寄園先生來。”是年王仲言先生尚館我家。)

在由陝西來北京的途中,畫有《華山圖》和《嵩山圖》。

《白石詩草》卷六,《自題閑看西山圖》詩自注雲:“餘出西安,道過華陰縣,登萬歲樓看華山,至暮,點燈畫圖,圖中桃花長約數十裏。”

同書卷四,《題雪庵背臨白石畫嵩高本》有句雲:“二十年前遊興好,□□澗外畫嵩高。”自注雲:“癸卯春,餘由西安轉京華,道出□□澗,攜幾於澗外畫嵩山圖。”

白石於本年三月到北京後,即與友人肆遊京畿各名勝。《白石詩草》第一首為《題畫寄樊樊山先生京師》,開首記其初到北京時的一段生活雲:“十五年前喜遠遊,關中款段過盧溝。京華文酒相征逐,布衣尊貴參諸侯。陶然亭上餞春早,晚鍾初動夕陽收。揮毫無計留春住,落霞橫抹胭脂愁。(自注:癸卯三月三十日,夏壽田、楊度、陳兆圭,在陶然亭餞春,求餘為畫《餞春圖》以記其事。)琉璃廠肆吾所好,鐵道飛輪喜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