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齊白石年譜(5)(1 / 3)

是年三月二十三日白石之母周太君卒於湘潭,享年八十二歲。七月初五日白石之父貰政公卒於湘潭,享年八十八歲。日記雲:

三月十五日得子貞書,知吾母病重,將難治,並需彙錢濟急。餘心痛不樂。十六日彙百元。……至廿四日不見子貞再函,未知母親愈否,尚有猜疑。來北京十年,十日未作畫第一度。心殊不樂。兵匪共亂,鐵道不通,奈何!

四月十九日得貞兒家書,知吾母前三月廿三日巳時逝世。即令人打探,火車不能通,兵匪更熾。即刻設靈位,此大痛心事,非能言盡。總之一言,不成人子至極!

七月七日得貞兒書,言吾父前六月初間得病,病係寒火症,不數日稍愈,複能進飯。忽又病,無論何食物不進。

八月初三日夜得快捷家書,未開函,知吾父必去,血淚先下。拭淚看家書,吾父七月初五日申時亦逝!……

餘親往樊樊山老人處,求為父母各書墓碑一紙,各作像讚一紙,共付潤筆金一百二十餘元。(《三百石印齋紀事》)

白石自作《齊璜母親周太君身世》,其文甚樸實懇切,已引見前,此文記太君晚年生活狀況雲:

……年將老,純芝方成立,以畫重於中外,太君中心喜樂,精氣自強,漸能下床,不治病能自愈。五十歲後,姑亦逝,第六子純俊及長女先後夭亡,太君連年哭之喪明,兩眶見血,心神恍怫,語言無緒。……年七十,湘潭匪盜如鱗,純芝有隔宿糧,為匪所不能容,遠別父母北上,偷活京華。太君二老年共百六,衰老不能從遊。……民國十五年丙寅夏曆三月之初,太君病篤,醫藥無功。是時正值南北大亂,道路阻絕。……延息至廿三日巳時,問曰:“純芝歸否?我不能再候。不見純芝,心雖死猶懸懸。”遂卒。……男六人,女三人,孫十四人,孫女五人,曾孫七人,曾孫女三人。

白石六十五歲。

在北京。(熙按:我的《G.R.日記》:六月十日,“下午,齊白石翁來,和他談藝術教學法。”是時林風眠長北平藝專,請他教中國畫,八月廿三日“下午五時,到齊白石家〔原注:跨車胡同十五號〕。” 這就是他現在的住址了)。是年五月廿二日,胡姬生長女良憐(乳名大乖,適易氏)。

白石六十六歲。

在北京,此後改名北平。

是年九月初一日,胡姬生第二女名良歡(乳名大小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病死,年十九)。

是年秋,白石的長子良元來北平看他,為述家鄉亂事。《白石詩草》卷七有詩題雲:“戊辰秋,貞兒來京省餘,述故鄉事,即作畫幅一,題句以記之。”詩雲:“驚聞故鄉慘,客裏倍傷神。樹影歪兼倒,人蹤滅複存。西風添落葉,暮霧失前村。遠道憐兒輩,還來慰老親。”

白石六十七歲。

在北平。上年白石第五弟死於匪亂。明年,他的第二弟死在家鄉。

白石六十八歲。

在北平。胡適藏白石畫女子二幅,其一題“庚午八月造,白石”,其一畫紅衣女子執筆欲寫字,有詩:“曲闌幹外有吟聲,風過衣香細細生。舊夢有情偏記得,自稱儂是鄭康成。”“三百石印富翁題舊句。”兩幅印章皆刻“木人”二字,似是同時的畫。

白石六十九歲。

在北平。

正月二十六日樊樊山卒於北平,年八十六。

三月十一日,胡姬生第三女,名良止(乳名小小乖)。

九月十八日夜,日本軍閥在沈陽發動大侵略行動,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白石《與黎鬆盦登高於宣武門城上》,有詩記其事,詩下自注雲:“其時東北失守,張學良主義無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