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遊燕:遊樂宴飲。隱間:深暗的房舍。

[28]甘餐毒藥:把毒藥當作甜的東西來吃。戲猛獸之爪牙:玩弄猛獸的爪子和利牙。指以生命為兒戲。

[29]所從來者至深遠:言身體虧耗已久。至,極。深遠,久遠。淹滯永久:長久地耽擱下去。

[30]扁鵲:先秦時名醫,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人。治內:治髒腑的疾病。巫鹹:古代神巫。治外:指驅除鬼祟,祈神祛病。

[31]強識:記憶力強,記得的東西多。承間(jiàn):伺機。語事:談論(所見聞之)事。度意:指太子的生活態度和意誌。

[32]羽翼:左右幫著籌劃事體的人。

[33]淹沈之樂:指使人沉溺之樂。浩唐:同“浩蕩”,縱恣。遁佚:放縱。

[34]病已:病好之後。事此言:按照您說的去做。

[35]可無……而已:可以不用……來治愈。要言妙道:中肯的話,此指精妙的道理。說(shuì):勸說。去:除去。

客曰:“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1]。中鬱結之輪菌,根扶疏以分離[2]。上有千仞之峰,下臨百丈之谿。湍流溯波,又澹淡之[3]。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4];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5]。朝則鸝黃鳴焉,暮則羈雌迷鳥宿焉[6]。獨鵠晨號乎其上,鶤雞哀鳴翔乎其下[7]。於是背秋涉冬,使琴摯斫斬以為琴[8],野繭之絲以為弦,孤子之鉤以為隱,九寡之珥以為約[9]。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10]。歌曰:‘麥秀兮雉朝飛,向虛壑兮背槁槐,依絕區兮臨回溪[11]。’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12];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螻蟻聞之,拄喙而不能前[13]。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強起聽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1]龍門:山名,在今山西省河津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

[2]中鬱結之輪菌:樹幹中積聚了稠密的紋理。輪菌,紋理盤曲貌。扶疏:隨意伸展貌。分離:指向外擴散。

[3]湍(tuān)流:急流。溯波:逆流的波浪。澹淡:搖蕩。

[4]漂:同“飄”。霰(xiàn):雪珠。

[5]感:借為“撼”。

[6](hàn)(dàn):一種善於鳴叫的鳥。李善注引郭璞《方言注》:“鳥似雞,冬無毛,晝夜鳴。”羈雌:失伴的雌鳥。迷鳥:迷失方向的鳥。

[7]鵠(hú):鴻鵠,即天鵝。號(háo):啼叫。鶤(kūn)雞:鳥名,黃白色,似鶴。

[8]背秋涉冬:意為時間經年。背,送走,渡過。涉:經過。琴摯:春秋時魯國太師(樂官),善於彈琴。

[9]孤子:指尹吉甫之子伯奇。蔡邕《琴操》雲:尹吉甫娶後妻,生子伯封,乃譖伯奇,放伯奇於野。伯奇自傷無罪見逐,乃援琴而鼓之。宣王出遊,伯奇乃作歌。宣王聞之,曰:“此孝子之辭也。”吉甫乃求伯奇於野而感悟(《文選·舞賦》李注引)。又揚雄《琴清音》雲:“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後母譖之,自投江中,衣苔帶藻。忽夢見賜其美藥,唯念養親,揚聲悲歌,船人聞而學之。吉甫聞船人之聲,疑思伯奇,作《子安之操》。”傳說不一,而均與彈琴、琴曲有關。鉤:衣帶的鉤。隱:琴上飾。九寡:生有九個兒子的寡婦。李善注引《列女傳》:“魯之母師,九子之寡母也。不幸早失夫,獨與九子居。”珥(ěr):耳環之類的飾物。約:一作“的”,五臣本作“”(音義同“的”),琴上圓形的星徽。上言以孤子之鉤為隱,以寡母之珥為徽,言此琴多含悲聲。

[10]師堂:春秋時魯國樂師,一稱師襄(“堂”“襄”古音通),字子京。據《韓詩外傳》,孔子曾向此人學琴。操:奏。《暢》:相傳堯時琴曲名。伯子牙:即俞伯牙,春秋時著名善鼓琴者。

[11]秀:抽穗。(jiān):麥芒。絕區:懸崖絕壁一類人所難至之處。回溪:曲折的溪澗。此歌寓有處極樂之時應遠慮安危之意。

[12]翕(xī)翼:斂翼。去:離開。

[13]蚑(qí)(jiǎo):爬行的蟲子。蚑,蟲子爬行貌。,一種蟲子。李善注:“《說文》曰:‘蚑,行也。’凡生類之行皆謂之蚑。”“蚑”與上“飛鳥”、“野獸”並列,“蚑”應用形容詞。螻蟻:螞蟻(參元李詒《敬齋古今注》卷二)。

客曰:“牛之腴,菜以筍蒲[1]。肥狗之和,冒以山膚[2]。楚苗之食,安胡之[3],摶之不解,一啜而散[4]。於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調和[5]。熊蹯之臑,勺藥之醬[6]。薄耆之炙,鮮鯉之膾[7]。秋黃之蘇,白露之茹[8]。蘭英之酒,酌以滌口[9]。山梁之餐,豢豹之胎[10]。小大歠,如湯沃雪[11]。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強起嚐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1](chú):小牛。腴(yú):腹下肥肉。菜以筍蒲:以筍和藹香蒲作配菜加以烹調。“菜”用為動詞。

[2]和:羹。冒:“芼”的假借字。山膚:一種野生植物。或以為即石耳。

[3]楚苗:南方楚地的稻秧。代指楚地產的米。南方的楚地盛產米,故雲。食:指主食。安胡:又稱雕胡,即菰米。:同“飯”。

[4]摶(tuán):聚結在一起。不解:不散,言黏性好。啜(chuò):吃。一啜而散:言又軟又滑一吃到口即散。

[5]伊尹:商湯的大臣,相傳其善於烹飪,以割烹之術見湯,取得信任。易牙:春秋時人,因善調味得齊桓公寵愛。調和:調和五味。

[6]熊蹯(fán):熊掌。臑(ér):同“胹”。爛熟。勺藥之醬:把酸堿五味調和在一起的醬。勺藥:此處作調和解。沈欽韓《漢書疏證》言,“勺藥”應讀為“酌略”。

[7]薄耆(qí):切成薄片的獸類脊上的肉。炙(zhì):烤肉。膾(kuài):魚肉片。

[8]秋黃之蘇:秋天葉子變黃的紫蘇。蘇,紫蘇,一種藥草,可用以調味。白露之茹:經過霜露的蔬菜。茹,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