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怎樣處理人際關係(1 / 3)

朋友的成果千萬占不得

當有人搶占你的成果時,你可以采取先退後進的方式把事情擺平。所謂退,你要掌握證據,有了證據你可以設法讓其惡行曝光。我有位朋友名叫文軍,他剛進一家公司時,為了得到辦公室主管的認可,他幾乎成了工作狂,並常常能想出很多新穎實用的點子來。他的第一次策劃就得到了主管的表揚。主管的嘉獎讓他更加自信。

文軍的同事小張是他自認為最好的朋友,當文軍忙得天昏地暗時,小張會適時地遞上一杯咖啡;文軍加班時小張又會送來盒飯;當文軍的兩隻手恨不得當八隻手用的時候,小張總是主動幫文軍打印好需要的材料。小張就是這樣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感動著文軍。

一次,文軍很滿意地完成了一項策劃,上交給主管。誰知第二天主管找到他,說:“文軍,我本來很看重你的才華和敬業精神,想不出新點子也沒什麼,但你不該抄襲其他同事的創意。”主管見文軍一臉驚訝,就遞給他一份策劃書。文軍一看,天哪,竟然與自己的策劃驚人地相似,而策劃署名張某某。

麵對主管的不滿和好朋友小張的策劃文本,文軍啞口無言,因為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後來他終於等到了機會,他接了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比平時更忙碌,他從自己設計的多種方案中篩選出兩個方案,做出A、B兩份策劃書,明裏小張還是經常主動幫助文軍做A方案的策劃書,但暗地裏文軍已把B策劃書做好交給了主管,並請主管配合他先不要說出去。果然,不久同事小張交上一份和A方案頗為相似的策劃稿,明白真相後的主管非常惱火,請小張另謀高就。如果不是文軍精明,到最後走入的可能就足他自己。

朋友的成果占不得,而成人之美卻是一種高超的交際藝術,當你為別人提供了露臉的機會,使別人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反過來別人也會設法為你提供方便;樂於成人之美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配合。

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在1839年就已經形成了進化論的觀點,並陸續寫成了手稿,他沒有急於付印發表,而是繼續驗證材料,補充論據。這個過程,長達20年。

1858年夏初,正當達爾文準備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時,突然收到馬來群島從事考察研究的另一位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所寫的題為《記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的論文,其內容跟達爾文正準備脫稿付印的研究成果一樣。

在這個關係到誰是進化論創始人的重大問題上,達爾文準備放棄自己的研究成果,把首創權全部歸華萊士,他在給英國自然科學家賴爾博士的信中說:“我寧願將我的全書付之一炬,而不願華萊士或其他人認為我達爾文待人接物有市儈氣。”

深知達爾文研究工作的賴爾堅決不同意達爾文這樣做。在他的堅持和勸說下,達爾文才同意把自己的原稿提綱和華萊士的論文一齊送到“林奈學會”,同時宣讀。

華萊士這才得知達爾文先於他20年就有了這項科學發現,他感慨地說:“達爾文是一個耐心的、下苦功的研究者,勤勤懇懇地收集證據,以證明他發現的真理。”他宣布:“這項發現本應該單獨歸功於達爾文,由於偶然的幸運我才榮膺了一席。”

正是達爾文善於成人之美的行為,才換來了華萊士對達爾文的莫大尊敬。

要做到成人之美也不是一件易事,因為每個人都有取得成功的願望,麵對成功,很多人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自己,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甚至難免會勾心鬥角,壓製別人以成就自己,往往越是如此,越是給自己設置了障礙。其實在你幫助別人、成人之美的同時,無意識地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隻要機會一來,你的成功將是驚人的。

人脈決定命脈

在人際交往中,見到給人幫忙的機會,特別是那些能積累自己的人脈,提升自己人氣的忙,要立馬撲上去,像一隻饑餓的鬆鼠撲向地球上的最後一粒鬆子。因為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

但是,結人情也要講究方法。錢鍾書先生一生日子過得比較平和,但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後,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所謂“卷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裏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恰巧這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賞識,能夠在拍攝電視連續劇《圍城》時搶得先機,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幫助,經曆多年後,錢鍾書依然會知恩圖報。

在人際交往中,若想人愛己,須先愛人。為此,你必須要懷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態去奉獻你的人情,這樣,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一個人為防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黃佐臨導演在當時不會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但後世之事卻給了他作為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究竟怎樣去結人情,並無一定之規。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振作起精神,或許還能幹番事業,闖出自己的路來。

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樹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前勒馬之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裏,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縷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其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在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幫己,人情就是人脈。

也許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了。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個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不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一些陰暗的沉渣。別人的困難,他可當做自己得意的資本;別人的失敗,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別人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更是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嗇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

也許這樣的人不懂人情世故,但更可怕的是,他會因此墮落成一個無情的人,一個孤獨的人。因為他的心除了隻能容下一個可憐的自己,整個世界都無需關注和關心,其實,他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能走的路,同時也在拒絕所有可能的幫助。

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年輕人懷恨在心,於是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如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施怨不在於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中山國君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這段話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別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人情,樂善好施有關。送人情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也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方法。

把人情當生意來做

人人都難逃一個“情”字,盡管現在認錢不認人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做生意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既然做生意,就要懂得投資。做人情生意想獲利,貴在正確地進行“感情投資”。情感投資,即要在正常的交往之外,讓雙方盡可能多一層相知與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利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這種情況往往有多種表現,一種是自然形成的,你在人際關係中遇到了相互比較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緣的人。

有緣自然有情。很多人都有一種毛病,在關係好的時候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了,往往會忽略了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總是認為我們關係好,一些小事情無所謂。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個人,而且要從小處細處著眼,時時落在實處。當然,感情投資也可以被看做是在感情賬戶上的儲蓄。

你攙我一下,我扶你一把

有位職業規劃專家說,10%的成績,30%的自我定位以及60%的關係網絡才是成就理想的標準因素。

所以,一個人經營事業的關鍵在於處世,好的處世方法可以贏得幫助,贏得關係。在與別人不斷的互助過程中,一個人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也證實了德國社會學家愛爾文·舍爾希的話:“高端決策者們互相扶植而達到成功,他們的格言是:你攙了我一下,我也會扶你一把。”

認識更多人和被更多人認識

在別人麵前,很多人都不善於應用自己的交際能力,或者說,他們根本就缺少一種交際魅力。所以,在一個團隊中這些人就經常容易被人忽視。一個經常被他人所忽視的人,他的處世就是失敗的。通常,一個人要圓融地處世,必須要遵循這樣一條規律:誰能認識更多的人,誰就能被更多的人認識。

那些整天拘泥於自己軀殼裏孤僻的人是永遠也不會被更多的人所認識、接納。處世,最重要的便是與人交往,在一個日漸開放的生活、工作環境中,當一個人狹隘地把自己局限於一個特定的空間,讓自己隻與特定的人群來往,那麼,他就無法邁開腳步前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廣泛的社會交往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所以,人們開始注意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形象與技巧。當然,缺少交際技巧可以不斷培養,沒有交際魅力可以逐漸塑造,重要的是,要讓自己處處懷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去學會認識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所認識。有句話說得好:“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當你覺得自己開始被人遺忘,被環境所冷漠,那一定不是別人的錯,而是因為你忘記了不斷去更新、擴展你的人際。

善於吐絲結網

做生意賺錢靠的是經營的門道,同樣的道理,經營人脈靠的是圓融的處世之道。從自己的生活伴侶,到工作中的同事……我們中的每個人一生中平均會認識大約500個人。這些關係都可以好好利用起來並運用技巧將它們聯係起來。如果你能夠善於經營自己的人際網絡,一定能獲得蜘蛛人那樣的神奇力量,你的人生也將因此變得豐盈。

現在,人際關係商業化色彩很濃,有些社會學家認為,我們正在步入陌生人的社會,告別了農耕時代村舍之間的雞犬相聞;在人潮湧動的現代都市,人際交往不僅僅意味著成功的機會,更代表著更加豐盈的人生。也許你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瘋狂打拚之後,便蜷縮在狹小的交際圈子——看書、看電視、看碟、玩遊戲、上網,幾乎日日如此。對於一個有誌向的人來說,如果你還想在事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你必須懂得像經營生意一樣經營自己的人脈。

拉關係前做好人情投資

有人說,交情是筆存款,“存”就是為了“提”。這話一點不假。做生意講究的是投資,拉關係就要注重人情投資。這就如同向銀行裏存款,你不但要學會積攢人情,更要學會讓人情保值、增值,從而讓你有“資本”去做更大的人情投資。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但能拓寬生活視野,而且更有助於成功做人做事。如果你是個懂得方圓做人的人,在結交朋友時,不可急功近利,而要注重人情投資。也就是說,成功建立關係網的關鍵是注重人情投資。

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

現代人忙忙碌碌,很難做到麵麵俱到,日子一長,許多原本牢靠的關係就會變得鬆懈,朋友之間逐漸淡漠。這是很可惜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人與人之間寶貴的緣分,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溝通感情。

有一位剛去美國的年輕人給自己的朋友寫信說:我在這兒沒有什麼社交活動,我難得去看看朋友,這當然是因為我初到異地,認識的朋友不多,但後來我聽說,其他的人也一樣……

我每星期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遊,這是一種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說,要去郊外,就跟自己家人去。

我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為一到假期,誰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了病……

平時我也不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看朋友,因為交通太擠。

但是我常常和朋友通電話,這是我唯一可以應酬朋友的方法,我們無事也打電話,哪怕是寒暄幾句,或者講些無關緊要的事。

“一旦有事,我們會立刻聚在一起。比方說上星期我生病,我急忙打電話給一位醫生朋友,他馬上駕車從70千米外趕到,把我送到醫院……”

有事之時找朋友,人皆有之;無事之時找朋友,你可曾有過?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遇到了困難,你認為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找他,但後來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他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甚至因為太唐突而遭到拒絕?

在這種情形下,你不免有些後悔“閑時不燒香”了。

不做一錘子人情買賣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有價值的人情都是需要經長年累月培養的。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著收線揚竿,把魚拉到岸上。因為這樣做,到頭來不僅可能抓不到魚,還可能把釣竿折斷。他會按捺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紮,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慢慢收竿。如此一收一放,待到大魚筋疲力盡,無力掙紮時,才將它拉上岸來。

拉關係辦事也是一樣,如果逼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隻要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

某企業的董事長長期承包那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這位董事長的交際方式與一般企業家的交際方式的不同之處是:不僅奉承要人,對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誰都知道,這位董事長並非無的放矢。

事前,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所有員工的學曆、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作一次全麵的調查和了解,從中挑選出最有可能成為公司未來需要的員工,進行重點的感情投資。這位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

這位董事長明白,10個欠他人情債的人中總會有幾個能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現在做的是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處長、經理等要職時,還記得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而這位董事長的企業卻仍然生意興隆。其原因就是由於他的眼光比別人長遠。

綜觀這位董事長的“放長線”的人情投資方法,可以看到其眼光的長遠。這也揭示了求人交友要有長遠眼光,盡量少做臨時抱佛腳的事,要注重有目標的長期人情投資。

決定首次交往成敗的4種處世效應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朋友;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總是接觸同一群人,你的成長就會變得有限;如果你能夠擴大自己的生活圈,你的層次就會大幅度提升。所以,你要學會跨出自己的社交圈,必須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因為不同類型的人會帶給你不同的收獲。

與人打好第一回交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這往往是一種負擔。小董很年輕,他不但很有學識,而且也很能幹,就是有點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打交道。認識他的人都覺得很難接近他。對他還不是很了解的人會說,小董這個人很清高;了解情況的人會說,沒法和小董這樣的人相處。小董也很納悶,沒招誰,沒惹誰,卻引來一些人的冷落。一次,單位裏新調來一位上司,許多人都明爭暗鬥,搶著給新上司留下好印象。不論是一起進餐,還是討論工作,有人總是能說了一段又一段,新上司樂得像個彌勒佛。眼看著大家都爭著搶著與新上司套近乎,小董卻很看不慣,他總是習慣把別人對新上司說的話當做拍馬屁,所以,他也隻有在工作需要的時候才會與新上司聊上幾句,話裏話外也隻談工作,從來沒有見過雙方有過笑臉相迎的時候。在新上司眼中,小董不但能力最強,業績也最突出,並且在做人做事的態度上也沒給他留下什麼壞印象。但是,他在人員的使用上卻很少考慮小董。例如,有緊急的事情會招呼別人,推選小組長也沒小董的份……小董越來越看不懂上司演的戲。他甚至一度懷疑是朋友“出賣”了自己,並經常對其他人說,上司是個很勢利的人。

其實,沒有朋友出賣過他,上司也不是很勢利的人。像類似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與你周圍的人相處,不論是親戚、朋友、同學、下屬,還是上司,與他們打好第一回交道非常重要。小董的問題就出在這裏,在上司眼中,小董不善於與人交往,尤其是在工作中,一個下屬如果與上司沒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與有效的溝通,通常很難把工作做到位,即使你能力再強,上司還是會有些不情願。

所以,一個人涉世深淺直接影響著自己在各方麵的表現。成功涉世的關鍵就是,盡可能與人打好第一回交道,不論對方是什麼人,他是幹什麼的,都不例外。具體來說,與人打好第一回交道,必須要掌握好以下幾種處世效應。

親和效應

在人際交往和認知過程中,人們的心理定勢大體上可以分為肯定與否定兩種形式。肯定的心理定勢主要表現為,對交往對象產生好感和積極意義上的評價。否定的心理定勢則主要表現為,對交往對象產生反感和消極意義上的評價。

人們在人際交往和認知過程中,往往存在一種傾向,即對於自己較為親近的對象會更加樂於接近。人際交往與認知過程中較為親近的對象主要有以下三類:

具有一定的血緣、姻緣、地緣、學緣、業緣關係;

具有相同,或是相近的誌向、興趣、愛好、利益;

彼此共處於同一團體或同一組織,即具有共同的歸宿感。

在與這些人交往的過程中,大都會讓人們形成肯定的心理定勢,從而對對方表現得更為親近和友好,並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發現和確認對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實。所有這一切,反過來又會進一步鞏固並深化自己對對方的原來已有的積極性評價。在這一心理定勢作用下,人們之間的相互交往與認知不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會超過一般的人際交往。

所以,在與人打第一次交道時,不要忘記自己要創造一些條件,讓別人更快地接納你,並使其對你產生一種親和效應。隻有雙方都產生這種效應,交往才會變得順利,在這一點上切忌:燒火棍一頭熱。

這就是所謂的“親和效應”原則。它的主要含義是:人們在交際應酬中,往往會因為彼此間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或近似之處,從而感到相互之間更加容易接近。而這種相互接近,則通常又會使交往對象之間萌生親切感,並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體諒。交往對象由接近而親密、由親密而進一步接近的這種相互作用,有時被人們稱為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