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雖然小明的上司落選了,但是小明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小明再張口求上司辦事時,就會得到積極的答複。
所以,關鍵時候人情是一種最有用的大禮。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使用這份禮,如在現實中你經常憑借與別人的交情去求人辦事,或許沒有人會買你的賬。不論是同學、朋友,還是同事,在他們還並不覺得人情至關重要的時候,你最好保持沉默。隻有在他們迫切需要人情時,你及時出現在他們麵前,隻要稍稍表態,就可以輕鬆達到目的。
明裏求教人,暗裏求助人
在求人之前,如果能了解對方的興趣與愛好,伺機按照對方的情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這樣,對方才更易於接受你,為你辦事也就十拿九穩了。
劉小姐為了創辦一家藝術學校,不知跑了多少路,嘴唇磨破了多少皮,但最終還是沒有結果。後來,她認真總結了自己失敗的教訓,認為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求人辦事的方式上。後來她經過打聽,終於尋訪到教委一位委員,並且知道,這位委員對古董很有研究,並且特別喜歡古代墨硯。
按常理,劉小姐無論如何應該表示一下自己的誠意,但她還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帶,隻帶著一張笑臉登上了“三寶殿”。因為劉小姐事先了解到許多情況,她知道這位委員性格很直,脾氣也很大,作風廉潔,對人際關係中的歪風邪氣深惡痛絕,曾有許多人以重禮相送請其辦事,但都被一一回絕了。
劉小姐十分小心,對委員非常客氣地說:“我星期天打擾您,非常抱歉,請您原諒,這次來拜訪您,是為辦學一事,申請交上去了未見回音,希望您關照一下。如果申請理由不充分,請您多多指點,我再重新申請上報。”
說完後,劉小姐表示要告辭。這位委員沒有做出肯定的回答,隻是說:“如果各方麵條件都具備的話,應該可以批的。”
第二次拜訪這位委員時,劉小姐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一塊唐朝的磚頭,上麵有原始燒鑄的字,書有“清風明月”一語。不過,這塊磚頭早已被人製成了“硯台”。見麵後,劉小姐麵帶微笑地從包裏拿出了這塊磚頭,對委員說:“上次我去農村親戚家,在廢石堆裏發現了這塊帶字的磚頭,就帶了回來,我也不懂這是不是古董,所以請您來指點一下。”
這位委員經過一陣仔細端詳,突然說:“這是墨硯啊。看這裏花紋,看這裏的圖案,這都是經過精雕細刻過的啊。寶貝,真是寶貝啊!”
劉小姐見這位委員果然對墨硯有研究,於是非常隨便地說:“在我眼中不過是塊磚頭而已,如果委員不嫌棄的話,就放在你的花盆裏吧,不打擾了,我要告辭了。”
又過了幾天,劉小姐接到了相關部門的通知,對方告訴她,藝術學校一事被批準了。
所以,禮物的價值在於合適與效果,而不在於形式與價格。這看似簡單,但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到活學活用。所以,求人不是“敢求”與“不敢求”的問題,而是會求不會求的問題。聰明的人即使求人辦事,也往往不落俗套,其中的關鍵便在於此。
三步到位,巧建投緣關係
隨著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越來越疏遠。不論親戚朋友,還是同事夥伴,即使雙方的關係再密切,如果不能讓雙方保持必要接觸,關係也會逐漸淡化。所以,建立、維護和發展自己的人脈,必須要學會主動親近你的朋友和客戶。這並不是說,走動的次數越多越好,而關鍵要看你怎麼做更受歡迎——不受歡迎的拜訪是不成功的。
經常見到有些人你來我往,表麵看上去關係不錯,其實沒有什麼交情;也有些人逢年過節到處走動,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其實隻不過走了一個形式。
要進行一次成功的拜訪靠的絕不是兩條腿加一張嘴,而要靠精心的設計。如果你打算近期拜訪一位貴客,那麼,有3件事必須先做到位。
搭建溝通之橋
成功拜訪的關鍵在於,如何一開始就把自己這個“不速之客”在短時間轉化成對方的“好友”。即要清除對方心理障礙,建立投緣關係,這樣就建立了一座可以和對方溝通的橋梁。腦海中要清楚與對方溝通時的情形,對對方性格做出初步分析,選好溝通切入點。在具體的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慣用的切入方式。
(1)打招呼。在對方未開口之前,以親切的音調向他打招呼問候,最好是鄉音,如“王老板,早上好!”
(2)自我介紹。說明你的單位及姓名,並將名片雙手遞上,如“這是我的名片,謝謝您能抽出時間讓我見到您!”
(3)旁白。營造一個好的氣氛,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緩和對方對陌生人來訪的緊張情緒,如說:“王老板,我是您部門小劉介紹來的,聽他說,你是一個很隨和的人。”
一般情況下,好的切入方式都具備如下特點:提出議程、陳述議程、時間約定、詢問是否接受。舉個例子,“王經理,今天我是專門來向您了解你們公司對××產品的需求情況,通過知道你們明確的計劃和需求後,我可以為你們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我們談的時間大約隻需要5分鍾,您看可以嗎?”這樣的開場白不容易讓人產生反感。
設計好問題漏鬥
許多時候,隻有通過詢問對方才能達到拜訪目的。那麼,如何探尋對方真實意圖呢?這就要看你問問題的技巧了。所以,在提出問題之前,要學會設計問題。
第一種方式,可以采用由寬到窄的方式逐漸進行深度探尋,如可以先問:“老總,您能不能介紹一下貴公司今年總體的商品銷售趨勢和情況?”接下來可以問:“貴公司在哪些方麵有重點需求?”然後可以問:“對我們公司產品的需求情況,您能介紹一下嗎?”由淺人深,問題不但要具有層次性,並且也要體現出你的一些個人素養,相信這樣一來,對方很樂意與你溝通。
第二種方式,可以采用擴大詢問法和限定詢問法。采用擴大詢問法,可以讓對方自由地發揮,讓他多說,我們就可以知道更多的東西。而采用限定詢問法,則讓對方始終不遠離會談的主題,限定對方回答問題的方向。在詢問對方時,有些人經常會犯的毛病就是“封閉話題”,如“李經理,貴公司的產品需求計劃是如何報審的呢?”這就是一個擴大式的詢問法;又如“王經理,像我們提交的一些供貨計劃,是需要通過您的審批後才能到下麵的部門去落實嗎?”這是一個典型的限定詢問法。而在你拜訪對方時,最好不要采用封閉話題式的詢問法,來代替客戶作答,以造成對話的中止,如:“王經理,你們每月的銷售額大概是60萬元,對吧?”
第三種方式,對對方談到的要點進行總結並確認。根據會談過程中,你所記下的重點,對對方所談到的內容進行簡單總結,確保清楚、完整,並得到對方同意。
投其所好
在拜訪時,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對方不耐煩、不熱情地對你說:“我現在沒空,我正忙著呢!你下次再來吧。”對方說這些話時,一般有幾種情形:一是,他確實正在忙其他工作或接待其他客人,他們談判的內容可能不便於讓其他人知道;二是,他正在與其他人聊某一熱門話題;三是,他當時什麼事也沒有,隻是因為某種原因心情不好而已。
當然,在第一種情形之下,我們必須耐心等待,主動避開,或找準時機幫對方做點什麼,比如,如果你拜訪的對象是一位終端賣場的營業員,當某一個消費者為是否購買某產品而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時,你可以在一旁幫助營業員推銷,義務地充當一回對方的銷售“幫手”,以堅定顧客購買的決心。在第二種情形下,你可以加入他們的談話行列,以獨到的見解引發對方討論以免遭受冷遇。這時,你要有能與之融為一體、打成一片姿態。在第三種情況下,最好就是改日再去拜訪了,不要自找沒趣。
以上我們詳細地為你設計了3個流程,如果你有所領悟,那麼就可以輕裝上陣了。由此可見,拜訪不是隻走一個過程,而是要追求一種效果——能夠得到對方的歡迎。許多人之所以抱怨拜訪是一件頭疼的事,關鍵在於連對方一個笑臉都得不到;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人還會因此把好事辦成壞事。所以,在拜訪之前一定要進行周密的計劃,這樣才能讓你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一次成功的拜訪。
攀附貴人要靈活,不可強人所難
人的學識、修養、經曆、地位不同,因而有平凡與權貴之分。這是人際關係的層次差別,也是一種自然秩序。貴人是相對的概念,每個人都是貴人,同時又有自己的遵從對象。交往的對象不同,我們所處的位置也會隨之變化。有時,貴人與我們有著一定的溝通障礙,但我們卻可以打破障礙與之正常交往,甚至發展友情。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發展這種友情切不可以。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巧妙地“攀附”權貴呢?
尊重對方,嚴謹有致
與貴人發展友情,首先要準確把握雙方的關係,首先要給對方以相應的位置,充分表現出對他的尊重與恭敬。這是對雙方關係的確認和定位,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願望的滿足。
小趙是位教師,很得一位當地教委領導的賞識。這位領導也是教師出身,很平易近人。他與小趙並未謀過麵,但他經常聽說關於小趙受到表彰的事。於是想找小趙聊聊。小趙在領導麵前並沒有得意忘形,言談舉止都表現得非常謹慎,並注意保持與對方的距離。領導雖性情開朗,多次表示要小趙放開些。但小趙深知,自己麵對的是一位領導,言談舉止一定不可以太隨便,所以,他依然畢恭畢敬,突顯出對方的領導權威。在下一次見麵時,小趙雖然顯得還很拘謹,但是,他開始學著與領導套近乎,如主動幫領導辦一些手頭上的事,或跑個腿什麼的。時間一久,小趙便獲了領導的信任,很快獲得提拔。
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則的。如果在奉承時不顧原則,目的性很強,看似尊重對方,其實,對貴人是一種傷害。阿諛奉承,虛情假意,誇大其詞,別有用心,隻能讓貴人反感、嫌惡、痛恨。本來可以建立的友情,但因一方失去原則而無法發展下去。當然,也不能排除個別貴人好大喜功,樂於聽奉承話,試想這樣的貴人有必要與他發展友情嗎?
A君,人送綽號馬屁精,不論是什麼樣的馬——自己善拍的,自己不善拍的,他都會嚐試著去拍。一次,就拍出了問題,不是拍在了馬屁股上,而是拍在了馬腿上。那天,他的一位朋友買彩票中了幾萬塊錢,一時高興便請幾位朋友到餐店狂吃。A君也有幸被邀請前往。在一起吃喝的時候,他發現了一位陌生人,據他的朋友介紹說,那就是以前他們常常談及的B先生。別看這位B先生其貌不揚,但是卻腰纏萬貫,是個誰見了都不敢小瞧的人。A君自然不會錯過結交這位B先生的機會。於是他端著酒杯,滿麵春風地來到了B先生的麵前,B先生也很客氣地舉起了酒杯,在三兩句客套話過後,兩人一飲而盡。
這時,B先生隻喝了兩杯,便稍有醉意,所以無意再喝下去。可是A君卻慢慢地坐在B先生的旁邊,沒話找話似的說:“今天難得聚在一起,咱們多喝點。”於是非要為對方斟酒。盛情難卻,B先生於是又將就地喝了一杯,這一杯下去,B先生很快就醉得一塌糊塗。事後,A先生逢人便說,B先生很給自己麵子。一次,他還當著B先生的麵誇對方很有才能,對此,B先生一臉的驚訝,但是又出於第一次交往,所以也就由著他隨便說什麼。後來朋友告訴B先生說:“A君這個人隻喜歡拍有錢人的馬屁,他之所以那樣對待你,是因為那次聚會時我向他吹牛說,你是個有來頭的人。”B先生這才知道A君為什麼偏偏對自己如此這般。一天,B先生帶著自己20多歲的女兒購物,正巧被A君看到了,他急忙迎上去,話還沒說兩句,就大誇特誇B先生的妻子多麼的漂亮迷人。B先生立刻糾正說那是他的女兒,於是A君又是一陣“空穴來風”……
其實,這位B先生隻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既沒有多少錢,也沒有什麼過硬的關係。所以,他對A君的過分親近與溜須拍馬感到十分不適。
生活中像A君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他們人前一麵,人後一麵,很難真正贏得別人的信任,更談不上靠阿諛奉承而拉攏到過硬的關係了。
態度自然,張弛有度
貴人無論是地位,還是閱曆、學識,都高我們一籌。與他們交往,我們常常會有一種威壓感。作為平常人,尤其是未見過世麵的青年人,在這種情勢下往往顯得動作走形,言語囁嚅,神情很不自然。麵對這種情況,也不要過分緊張,你可以這樣去想:其實,權貴者也是我們平等的交際對象,也是一種自然的交往關係。所以,我們一方麵要尊重對方,另一方麵也立足於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不必過分拘謹。這樣,反倒能顯示自己的交際魅力,會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張華是位有才華、求上進的青年人,在工作中,他很想與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輩交往,可最終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張華在這些人麵前太拘謹了,總是一副窩窩囊囊的樣子,與人交談時,除了什麼話也說不出來,還經常莫名其妙地走神。沒有人喜歡與他交心,許多時候隻是簡單地應承一下,所以,張華始終無法走近身邊的貴人。
低調行事,不可狂妄
在攀附貴人時,必須把握一條重要的原則,即貴人是交際的主角,而我們則是配角,處於次要地位。這是由彼此交往身份和地位決定的。所以,在與貴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鞍前馬後,服從需要,聽候調遣。這不僅不會降低自己的“身價”,而且會取得貴人的信任。如果你把握不住這條原則,不恰當地去迎合貴人,而是去背棄、排擠他們,那麼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會弱化。
小燦總希望展露才華,讓一些有聲望的藝術大師認可他。一次,公司在晚會上請來了一些知名的藝術家。其中有一位藝術家在晚會上表演了京劇唱段,由於離開舞台很長一段時間了,再加上上了年紀,所以,唱得不是很好,但還是贏得了陣陣掌聲。小燦心想,自己如果這時亮亮嗓子必會讓這些藝術家稱道。於是小燦主動表示,要與這位藝術家一比高低。雖然他唱得不錯,但是在一旁的老人們卻感到很不自然。小燦如此貶“低”對方,對方會感到很不舒服。
所以,要想讓貴人讚賞你,切不可以用對方之短襯己之長。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以一種低調的姿態去賞識別人,去學習別人。
主動真誠,善表姿態
許多時候,貴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與自己的身份、地位一致的。他們一般不會主動與普通人交往,所以作為平常人,身份在下,地位比對方低,自然要主動積極,充滿真誠,先邁出一步,做出友好的姿態,這是與貴人交際的常識。
何佳在一次會議上見到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可他是個平常的人,又是小輩,當然並沒有引起作家的注意。但何佳卻十分重視這次機會,所以,他在合適的時候,都會提出一些寫作方麵的問題寄給這位作家。一次,兩次……作家並沒有回複他,但是時間一久,這位作家便記住了何佳,並樂意為他詳細解答一些難題。之後,何佳每逢過節,作家的作品出版、獲獎時都要寄賀卡給對方。最終,他與作家建立起了不同尋常的關係。
真誠求教,適度依附
有時,在貴人麵前,我們顯得很弱小稚嫩。這時,要學會贏得貴人的嗬護,同時,作為貴人,他們也會從中獲得施予和扶持之樂,多少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在尋求嗬護時一要尊重貴人的願望;二要適度,不可仰仗、依附於貴人。其中包括恰當的求助及一定程度的求教。小剛對本校一位知名教師十分敬重,於是主動拜他為師,經常請教一些問題,求得幫助。小剛做事很有心計,他不像一般人不尊重對方的時間與習慣,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而小剛則非常尊重對方的作息習慣和癖好秉性,所以每次請教都會有收獲。而在這一次次的請教中,小剛也得到了那位教師的認可。
貴人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其事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關係,“攀附”貴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走捷徑。所以,當你有機會遇到對自己來說重要的貴人時,一定要注意與之交往的方式、方法,千萬不可強人所難,這樣,你才會多一次成功的機會。
巧借貴人貴事提升自己
自古,成功的人際交往都十分注重講究處世技巧,我們略加留意就會發現,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有些處世技巧為君子不齒。如,很多人都傳統地認為,一提及貴人便是指借某人的勢力達到不純的目的,其實這是片麵的理解。借助貴人貴事提升自己,並不一定是指一些不光彩的行徑。實際生活中,凡是可以借助的人、物、事、情,都屬於一種處世範疇,尤其是貴人貴事,它們可以極大地提升處世的技巧與合作的幾率。
但是,要與一些貴人貴事走得近一點,卻需要下一番工夫。例如,一家公司被預言在兩個月內即將麵臨大裁員或破產的打擊,若讓所有員工都明白這件事情,那麼,有人一定會像無頭蒼蠅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則會悄悄地打電話聯絡、尋找下一個工作機會,以免和公司“同歸於盡”。你可以用全部的銀行存款打賭,後者一定比慌張失措的前者先找到工作,之後他們也會繼續依靠“關係”,追求更卓越的職業生涯。
通常我們會把這種人稱為“狐狸”,這是一種很聰明的人。先前,人們總是以一種鄙視的態度來看待他們的“狡猾”。其實,這種狡猾也體現了一種方圓做人、活脫做事的學問。
有一則“狐假虎威”的故事許多人都讀過。由於狐狸沒有力氣,個子矮小,因此處境不利。在森林中,狐狸得不到尊敬,沒人真正把它放在眼裏。為了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狐狸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說服老虎與他做朋友。通過與力大無比、令人敬畏的老虎密切交往,狐狸可以伴隨老虎左右在叢林中四處行走,而且享受與老虎同樣的待遇。即使老虎不在狐狸身邊,得知狐狸與老虎交往甚密,也足以保證狐狸在曠野中得以生存。
假如一隻狐狸不能夠與老虎交朋友,那麼這隻狐狸就應該製造一種跟老虎密切交往的假象,小心翼翼地跟在老虎的後邊,與此同時,大吹大擂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這樣做,他也會給人製造一種與老虎親近的假象。
狐狸這種做法,便是典型的“借光”。這個狐假虎威的我國古代智謀,原指狐狸依仗著老虎的威風嚇唬別的野獸。一般指仗著別人的威力欺壓人。從謀略學的角度看,指陰謀家借助外力增長自己的勢力與威風,達到欺壓、戰勝對手的目的。狐假虎威之謀,在世人眼中是一種奸詐、狡猾的做法。這種詭計與人們常說的“狗仗人勢”很接近。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借助貴人貴事一定不要表現得太貪婪、奸詐,甚至動用謀略,這不是圓融處世的上策。對於現實生活中可以“借光”的“老虎”,首先要學會辨認,然後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與此相似,你是否注意到許許多多的小鳥在大水牛的背上,它們吃掉水牛背上的虱子和蚊子,讓水牛免遭虱、蚊噬咬之苦,而水牛則為小鳥提供棲身之處和保護,可謂各取所利。
現實中,“老虎”也許是一位知己,他的夢想和觀點與你的一模一樣。通過跟這種人攜手合作,同心協力,你可以輕鬆邁過人生中獨自無法邁過的坎兒。
“老虎”或許是你的職位或者工作頭銜。孤家寡人常常勢單力薄,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你為一位能夠呼風喚雨、有權有勢的雇主工作,你就不再僅僅是一位無能為力的孤家寡人了。
“老虎”也許是你的才智,或者是你的工作。假使艾薩克·斯特恩從來沒有拉過小提琴,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成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艾薩克·斯特恩。通過精通這種樂器的本領,艾薩克·斯特恩成為舉世聞名的人物。由於同樣的原因,不管你從事哪種專業,你的工作都能成為你的“老虎”。
由此可見,這樣的“老虎”便是我們生活中的貴人貴事。當然,能幫助你的貴人、貴事不限於以上幾種,一個有心計的人,必須應該學會時刻注意那些能讓自己提高聲譽和形象的人物及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