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生活的不完美
當你走上工作崗位時,可能會碰上偏心的領導,或碰上為了利益而挖空心思、爭執不休的同事;還會看到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大行其道,而周圍的人居然感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麵對逆境,消極悲觀不是處世的辦法。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正視現實,勿苛求完美
你和上司之間存在著等級關係,你和同事之間除了合作之外,彼此還有競爭,而這種競爭是涉及個人利益的競爭,其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摩擦或衝突。這就是現實,是無法回避的。調整心態,敢於正視社會的不完美並接受它,這是提高你的環境適應力的基礎,否則,麵對交際環境中的諸多不如意之處,就難免會震驚、悲觀,以至於絕望,從而影響自己今後的生存和發展。
此時,你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應該靜下心來分析一下,看看“不如意感”的產生,自己有沒有責任。比如,自己對角色的定位是否適當?自己是否過於追求完美而對人對事不夠寬容?如果能以一種寬容的態度與周圍的人相處,你也許就會感到自己的交際環境並非那麼糟糕。
盡己所能,坦然麵對
美國著名的谘詢專家斯蒂芬·科維的“擔心圈和影響圈”理論,對於你如何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具有指導意義。這種理論認為:你對每個人都有廣泛的擔心,比如家人的健康、單位的效益、社會的安定,乃至環境的汙染等等。你可劃出一個“擔心圈”,把那些同你在思想和感情上沒有特殊牽連的擔心剔除,因為有些事情你無法進行實際控製。而另外一些事情你能夠做些工作去改變它,所以可以把這些事劃在較小的“影響圈”內。積極主動的人,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內,在他們能做或能發揮作用的事情上努力,因此他們的“影響圈”進一步擴大。而消極被動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擔心圈”,他們關注的是諸如別人的缺點、環境中的問題等他們無法施加影響或不能控製的情況。這就使他們采取抱怨和指責的態度,從而增加了自己的惡劣情緒。
上述科維的理論告訴你,麵對逆境,正確的做法是:盡自己所能去解決你能夠控製的問題,而對於你無法控製的問題,你隻有坦然麵對。
放遠眼光,積累實力
麵對交際環境中的一些醜惡現象,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忿忿不平。但是這些現象不是僅憑一時之勇所能改變的,它需要一種能力,需要一種資格和機會。隻有當你憑著自己的能力使社會賦予你一種資格的時候,即當你有了一定的實力時,你才能真正為社會做些事情。重要的是充分積累自己的力量,而不僅僅與社會上的某些你看不慣的現實盲目地搞對立。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如果能靜下心來,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你就會發現,生活實際上是場馬拉鬆比賽,就算你的位置不如別人,在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趕超對手。在這樣的比賽中,實力、耐力和毅力比機遇更重要。不能因為起跑慢了就退出比賽。
看事要活,想事要圓
做事先得學會“看”事,看得準,你才會做得到位。心不活,眼力就差,事情自然也就成了“死情”。方圓做人、靈活做事的第一要義即在於此。
做事就是為了做好,做得圓滿。最讓人窩火的事情莫過於:好心,做了壞事。好心一定就能做成好事嗎?也未必見得,至少你還得動腦子。我們說某個人手巧,總是不忘前邊要加上一個“心靈”,心不靈,手長得再巧也做不出什麼像樣的活兒來。有心人,事竟成。一句俗得有些老套的警句的確蘊涵著深奧的做事道理。
小王30多歲了還沒有女朋友,家裏急,朋友急,領導也跟著著急。一個偶然的機會,單位新調來一位大齡女青年,單身未婚,與小王還挺般配,時間一長,兩人還有那麼點意思,同事與領導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小王是個靦腆的人,也不怎麼主動約會對方,領導心想:“這怎麼成?”於是,主動當起了紅娘,兩頭跑來跑去,好話說了不少,卻發現兩個人的距離更遠了。
難道好事會辦成壞事?這位領導心想:“我沒有做錯什麼呀,再說,這都是為他們好呀。”想是這麼想,可是這位領導太心急,他在姑娘麵前把小王誇上了天,這位姑娘有意留心小王,並沒有發現小王有領導說的那麼出眾。今天誇這,明天誇那,越誇越讓姑娘心裏沒底:“是不是小王這個人有問題呀,這麼大不交女朋友,領導又謊話連篇?”更讓姑娘感到不適的是,領導還經常當著許多人開他們的玩笑,一次,竟說:“你們將來生了兒子,可要認我這個幹爹呀。”
八字還沒一撇呢,怎麼能這麼說?於是姑娘不允許任何人再提起這件事。
這樣的生活實例還真不少,幫忙幫成倒忙,說到底不是做錯了事,而是不會把握做事的度。隻要遇事多動腦子,不要總是認為這是好事,隻要自己去努力做了,就會有好的結果。
秘書為領導起草文書,如果不按文書的基本要求做,而是過分講究版麵美觀往往會適得其反。一個求職者在製作簡曆時,如果過於簡單,就無法讓用人單位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如果過於詳細,往往會因為簡曆太厚而被丟在一邊。
許多時候,我們都在努力地把事情做得完美,但是,不講究點心機,不多方麵考慮問題,一條道走到黑,不但會做一些無用功,還會把原本正確的事情做錯。所以,我們該加把勁兒的地方,一定要加把勁;該暫時放下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好事多磨,大多數人認不清這一點,所以,在好事來臨的時候,便會不假思考,去全力以赴,結果不是做了許多無用功,就是把好事做成壞事。
為什麼一定要到事後才清醒呢?這是一些做事不動腦,隻會蠻幹的人的共同的特點,每每如此,他們都會無奈地說“早知如此……”之類的話。要怪就怪自己,誰讓自己隻會做事,不會想事呢?
生活中,有許多人吃虧上當後,都不敢告訴別人,原因很簡單,自己當初做事的動機不明,或者說,有些說不出口。例如,許多人都有過買假冒偽劣產品的經曆,但是進行投訴的肯定不超過一半,因為當初大多數人都是衝著便宜去的。
為人處世,就像購物一樣,必須要睜大眼睛看人、看事,而不要急於露本事。現代社會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許多原本複雜的工作都開始變得簡單化、程式化。有些事情所謂難,正是因為你不善於去正確地想事、看問題。所以圓融處世,不但需要你有靈活的頭腦,還需要你擁有使用這種頭腦的眼力與判斷力。這樣才能圓滿地做好每一件事,並盡可能把事情控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有句話叫:“樹大招風。”說的是如果一棵樹長得比其他樹更粗大、繁茂,那麼它必將招引到更多的風。如果一個人太與眾不同,就會招惹到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在生活中,這絕對是一條最有用的生活哲理。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往往不期待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是,幾乎我們每天都在為名、為利到處奔波。加班加點,到處兼職是為了多掙些錢;溜須拍馬、曲意迎合是為了能夠升職;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也是為了名與利,等等。如果有一天,讓你放棄名與利,也許你前進的動力就會枯竭。
但是,當你有一天終於名利雙收時,你就一定能夠從中體驗到應有的快樂與滿足嗎?
當然不能,因為你身邊總少不了充滿偏見、傲慢的人,這些人既無力獲得別人的認可,又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如果有一天你興致勃勃地跑到這些人麵前告訴他,“我升職了”。或是“我發財了”。八成你隻會看到一張存滿忌妒的臉,聽到酸溜溜的話。看著不舒服,聽著也別扭,先別怨人家對你不“感冒”,要怪就怪自己太張揚。
那麼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件得意的事,卻又不想自己獨自享受其中的快樂,那麼應該如何正確地與人分享,並免於一些心胸狹小者的嫉恨呢?
不要太過強調自我
別說忌妒心強的人,就是普通人也很看不慣那些一得意就忘乎所以的人。這些人往往給人一種“小人得誌”的感覺。所以,當你有好消息要告訴他人時,一定要學會保持低調。
侯女士年輕漂亮,雖然上門提親的人不計其數,但都被侯女士婉言謝絕了,因為她有自己的打算:“一定要嫁個有錢人。”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苦苦等待,終於與一位身價百萬的年輕企業家走到了一起。身邊的一些姐妹甭提有多羨慕了——住別墅、開高檔車不說,經常出國觀光,平時更是吃香的、喝辣的。但侯女士卻從來不向別人刻意提起這些,即使別人流露出羨慕的神色,她也隻是淡淡一笑,從不炫耀什麼。因此,平時的一些朋友也很容易親近她,與其相處起來也覺得很融洽。
不難看出,侯女士表現出了一位女性難得的大智慧。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許多人都巴不得讓自己顯山露水,引起別人的格外注意,以期盼那種被矚目、被重視的感覺。其實,一個人越是想讓自己成為一個那樣的人,越容易讓自己變得膚淺,最終隻會被人看不起。
撐麵子要注意方式方法
今天,財富就是能力、地位與身份的象征。“有錢能使鬼推磨”並不再是什麼神話,所以,錢越來越能麻醉人們的神經,左右人們的思想。不論在什麼場合,經常可以看見一些人仗著自己有錢,而做出一些讓常人覺得出格的事。
有一位年輕人,在一家外企工作,由於開始工資不高,所以每天中午隻能與同事們吃盒飯。但是升職後,工資也翻了三番,從此,他再也不吃盒飯了。每逢吃午飯的時候,他總是會一個人跑到一家大的餐廳,體麵地要上三菜一湯,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到外麵吃,他也會打個電話,要餐廳給他送兩菜一湯過來。而與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往往會選擇到附近的小吃店。時間久了,所有人都看不慣他這種做法。一次,一位同事委婉地告訴他說:“咱們的老板也經常吃盒飯,這樣經濟些。”沒想到,他當麵就駁了對方的麵子,說:“沒錢你就說沒錢的話。”對他的這種行為,在場的人都表示不理解。
還有一些人,仗著自己特殊的地位與身份而耍威風、擺闊氣,通常這類人也容易被人看不起。
一次,某知名電視台的記者去交養路費,前麵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他有些等不及,於是就理直氣壯地擠到第一個人的麵前,把錢和證件遞給了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對他的這種做法表示不理解:“同誌,您不可以插在別人前麵,到後麵排隊去。”
這位記者不但不聽,反而亮出身份想來征服對方:“我是××電視台的記者。”
原本以為對方會笑臉相迎,沒想到工作人員卻冷冰冰地問道:“你的車也是用手掛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