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怎樣看待人生中的原則(2 / 3)

“是啊,怎麼了?”他滿臉驚訝。

“原來也跟別人一樣,排隊去!”

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這位記者滿臉羞愧扭頭走開了。

生活中,擺闊是一些人特有的習慣,即使他們沒有資本擺闊,也總是要撐麵子,如非名牌不穿,非名車不開,非名煙不抽等。看似他們很要麵子,其實他們丟掉的麵子遠比自己撈到的更多。

一碗水端平,不用變色鏡看人

人是最勢利的動物。常常我們會選擇有交往價值的人做朋友,例如選擇有錢的男人做老公,選擇漂亮的女人做妻子,選擇有實力的公司去工作……所以,不要抱怨某某人很勢利,某某人是個滑頭,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

會辦事的人,即使他心裏沒有裝著別人,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熱情,讓人覺得自己沒有被忽視。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王總自從發達後,自己的朋友圈就開始越來越大,並且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但是,在這些朋友麵前,他從來不會小看自己昔日的窮哥們。不論是說話,還是辦事,他都會以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他們。這讓他在朋友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但更多的人卻做不到這一點,李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事皮毛生意多年,成立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所以,找他交友、求他辦事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一次,從前在地攤上認識的、要好的朋友來找他辦點事,他一口一個“不好意思”,硬是把人家拒絕了;但當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來找他辦事時,他熱情得巴不得把心掏出來讓人看。他這種兩麵三刀的做法讓許多人都瞧不起。在他公司陷入危機後,大家都躲得遠遠的,既不想借錢給他,也不想和他摻和什麼。最終,當他沒有本錢去巴結權貴時,也就隻能成為孤家寡人了。

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得意的事,在對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上,可以折射出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智慧。聰明人總是在自己得意的同時,會巧妙地保護自己;而沒有頭腦的人,在自己得意的同時,卻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背上罵名。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不要把得意看做得誌,更不要在得意後四處張揚,炫耀自己。

明知故昧,當變則變

魔術是假,功夫是真。一味戴著麵具,以變魔術的方式去處世,必被人所不齒;相反,處處袒露自己,做一個實在人,也容易被刺蜇傷。一般來說,大凡老實巴交的人,都沒有廣泛的社會交往;相反,世故的人在社會上更能吃得開。

主要的原因在於,前者為人處世太直白,不善於改變自己,即使有這種想法說個假話,不是臉紅脖子粗,就是前言不搭後語。這樣的人在處世方麵很被動。

想說難聽的話,用糖衣包起來

有位棒球教練在糾正選手時,不說“不對,不對”,而說“大致上不錯,但如果再糾正一下……結果會更好”。他並非否定選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說,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心,然後再把目標提高。如果隻是糾正、警告的話,隻會引起選手的反感,不會有任何效果可言。

想求人辦事,先親近著點

如果別人不想幫你的忙,你會不會糾纏不休呢?相信所有人都不會。那麼,你就無法完成一件事。但是反過來想一想,變戲法是不是人人都會呢?當然不是,有些人你就是給他一塊布,也變不出什麼玩意兒來。其中的關鍵在於技巧。

一位演說家想請他人為自己寫一篇演講稿,但被一一拒絕了,理由很充分:“我很忙。”後來他改變了求人思路,一次,他找到了一個人,對方也說自己很忙。沒想到演說家卻說:“正因為你忙,我才找你啊。”乍一聽,這話有些不對勁兒。接著他解釋說:“你的工作忙,正說明你的才華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正因為如此,我才來找你。”對方聽後,心裏挺高興,於是愉快地答應了。

想親近他人,先愛上他的“狗”

這樣的場景不難見到:一位闊太太拉著一條名犬溜達,突然見到一位熟人,通常,這位熟人不急於與其拉家常,而是先要讚美對方的愛犬是如何如何的好。這是一種處世技巧,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當你想親近某個人時,不妨先誇獎他身邊的人與事。

例如,當你想拜訪某位老板時,如果開口便談正題,難免讓人覺得有些唐突,這時,你可以選擇一兩個對象來表示你的好感,比如,你可以說:“這個房間真氣派,這是我見到的最好的辦公室。”或者說:“你的員工很敬業。”如此,對方定會對你產生些許好感,那麼接下來,雙方的談話就會變得更融洽。

所以,做人做事都要講究方法。與對手打交道,必須要有心計,做事要長個心眼兒。人性的弱點在於習慣通過表象來判斷是非,對人對事都是如此。如果你表現得很窩囊,那肯定會有人借機從你身上撈點油水;如果你表現得很精明,別人說話辦事就會掂量著點。因此,要想讓別人對你更有興趣,你就要學會在言辭與行動上包裝自己,別讓對方輕易識破你的真實目的,否則就沒有戲法可變了。

淡心寡欲,深藏不露

表現欲望不強的人,往往社會交往能力相對欠缺,相反,表現欲望太強,也會影響一個人正常的處世。在生活與工作中,一些人喜歡張揚個性,其實這算不上是一種錯誤。

道理可以這麼講,但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這種表現欲往往會給你帶來許多尷尬。俗話說:“討吃還要找對門。”否則連碗飯都討不到。顯擺自己、表現自己也要找對對象;否則,輕則會鬧出笑話,重則會丟人現眼。

陳先生的辦公室分配來了一位大學生。時間長了,人們都熱情地稱呼他為“小牛”,其實這位“小牛”並不姓牛,隻是因為他喜歡吹牛。開始,大家還覺得他的話靠譜,所以經常會聽他坐在那裏神侃,但是時間久了,也就不把他的話當回事了。

這位“小牛”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賣弄自己——什麼都懂,不管你講的是什麼,他全在行,神侃也就算了,他還沒完沒了地說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內行。最可氣的是他還專門找一些他擅長的事來考你,如果你不會,他再向你賣弄他的解決方法,所以,許多同事都會抱怨:“你說你自己都會,還問個什麼呀?”

想必,這位“小牛”不讓人煩也難。一段時間之後,除了正事誰也不願意再搭他的話茬。這樣一來,“小牛”倒讓人覺得挺可憐的,整天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好像欠了別人一屁股債似的,看上去很鬱悶。

這時,同事們又不忍心冷落他,於是有人就開始親近他。沒想到,他又“起死回生”了——所以,現在大家見了他都退避三舍。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可“小牛”自己卻還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話再說回來,其實賣弄沒什麼不好,主要看你賣弄的是什麼,賣弄給誰看。尤其是在行家麵前,一定要保持低調,否則丟掉的不隻是自己的手藝,還有自己的自尊心。像“小牛”這樣不知趣的人,心裏隻有自己,如果他能坐下來仔細想想:“論工作經驗,這些前輩一定高於自己;論能力,自己還是個新手。”也許他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讓人納悶的是,他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不論在誰的麵前,都習慣賣弄自己。最終落了個沒人緣不說,還讓自己可信度大打折扣。也許,這個年輕人的本意並不一定就真的是想要賣弄點什麼,可能他隻是想要盡快地融人這個團隊,沒想到,自己說話做事的方法欠妥。

從眾多類似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也許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今天的人們越來越缺少勇氣說“我不會”,凡事一知半解時就會臆測妄斷。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鋼琴詩人——肖邦。肖邦除了專注於鋼琴曲外,幾乎不寫其他樂曲。在他成名之後,有個時期這成了別有用心的人攻擊他的口實,他們說:“不能跳出一種樂器的狹窄範圍,算什麼作曲家?”並且攻擊他“創作力貧乏”,等等。肖邦對此不屑一顧,對糾纏不休勸他寫歌劇的人開了個善意的玩笑:“你為什麼不能飛呢?”那人遲疑了:“……因為我不會。”“你瞧,我也不會!”這位著名的音樂大師,敢於回答“我不會”,而沒有半點“文人”的虛假,有的是藝術家的勇敢和誠實。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我們都不是天才、全才。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要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天下全才者畢竟是鳳毛麟角。

最聰明的做法是,在別人麵前即使自己是個內行,也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一定不要唱高調。這樣做,不要擔心會掩蓋你的無能,隻會增加你做人做事的深度。也隻有這樣,才容易讓人思考你、注意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麵試一份工作時,如果考官給你5分鍾時間來陳述你自己,你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表達你優越感的最好機會。大多數人在這時會極力避免談“不會”一詞。實踐證明,越是喜歡在這時吹噓的人,不被錄用的可能性越大。聰明的人知道,這時考官並不關心你過去的事,他要從你的言談舉止中發現你勝任工作的潛質與能力。

從這些事例中不難看出,為人處世的哲學——學會低調做人。不論在誰的麵前,保持一種低姿態,都會讓你受益匪淺,一味地唱高調——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會讓你逐漸成為孤家寡人。

藏巧於拙,寓清於濁

如果你對自己的喜怒毫無掩飾,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心裏想什麼,有心人隻要用話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出來,不論在商務場合,還是人際交往中,這都是比較犯忌的。這種人看似心直口快,說難聽一點是對情緒秘密缺乏控製力,將給別人留下“辦事不牢靠”的印象。

有一家公司佯裝招聘一位經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通過招聘的幌子收集其他公司的運作情況的信息。一次,一位應聘者坐在了老板的麵前,老板先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公司的情況,然後便直入主題,要求對方說說他先前都做過什麼,都是怎麼做的,以前的公司是怎麼運作的。這位應聘者很有經驗,很快識破了老板的意圖,但是沒有立即表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依然不露聲色地與老板交談。

見無法從這位應聘者口中得到相關信息,於是老板提出要給這位應聘者一個月的試用期,前提是,讓他擬定一份詳細的工作計劃。這位應聘者表麵上欣喜答應,但心裏卻在嘀咕:“又在玩什麼把戲?”

由於這位應聘者把自己的情緒掩飾得天衣無縫,所以,老板還以為自己玩轉了這位應聘者,結果,這位應聘者在第二天便到其他公司應聘,並順利被錄用。

如果這是一位心直口快的應聘者的話,他很可能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工作情況,先前公司的營運情況都抖摟出來,表麵上看,他是誠實的,其實公司是最不需要這種“辦事不牢靠”的人。可聰明的應聘者卻很快看出了老板的意圖,並善於掩飾自己,既給了老板麵子,又能體麵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