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1 / 3)

麵對拒絕不失態

對大多數人來說,被人拒絕比拒絕別人更沒麵子。現實中,不論是求人,還是求職,幾乎每個人都有被拒絕的經曆。那麼,麵對別人的拒絕,該如何應對呢?下麵這個故事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到一家公司應聘會計工作,麵試時遭到拒絕,因為她太年輕,公司需要的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會計人員。女大學生沒有氣餒,一再堅持。她對主考官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參加完筆試。”主考官拗不過她,答應了她的請求。結果,她通過了筆試,由人事經理親自複試。

人事經理對這位女大學生頗有好感,因為她的筆試成績最好。不過,女孩的話讓經理有些失望,她說自己沒工作過,唯一的經驗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他們不願找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做會計。人事經理隻好敷衍道:“今天就到這裏,如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

女孩從座位上站起來,向人事經理點了點頭,從口袋裏掏出1元錢雙手遞給人事經理:“不管是否錄取,請給我打個電話。”

人事經理從未見過這種情況,竟一下子呆住了。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問:“你怎麼知道我不給沒有錄用的人打電話?”

“您剛才說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沒錄取就不打了。”

人事經理對這個年輕女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問:“如果你沒被錄用,我打電話,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請告訴我,在什麼地方不能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在哪方麵不夠好,我好改進。”

“那1元錢……”

沒等人事經理說完,女孩微笑著解釋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電話費,請你一定打。”

人事經理馬上微笑著說:“請你把錢收回。我不會打電話了,我現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就這樣,女孩用1元錢敲開了機遇大門。

細想起來,其實道理很清楚:一開始便被拒絕,女孩仍要求參加筆試,說明她有堅毅的品格,財務是十分繁雜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顯示了一種誠信,這對搞財務工作尤為重要。即使不被錄取,也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評價,說明她有直麵不足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上進心。員工不可能把每項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們可以接受失誤,卻不能接受員工自滿不前。女孩自掏電話費,說明了思維的靈活性,她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這更是財務工作不可或缺的。

更重要的是,在遭到委婉地拒絕後,女孩並沒有表現出灰心喪氣的樣子,而是更加積極。這為她在經理麵前贏得了一個良好的形象。正是基於這一點,聰明的女孩把握住了機會。也許你會對這個故事不屑一顧,也不覺得女孩高明在哪裏。的確,現實中幾乎沒有人這麼去做,但是要知道,這隻是一種方法,一種在自己即將被人拒絕時做出的選擇。相比之下,許多時候你的選擇反而會顯得愚笨。再以求職為例,大多數人聽到考官那句“等有消息後通知你”的話後,會讓自己的臉色晴轉多雲,然後掃興而歸。這種人做事就比較僵化,既然對方都懂得用“等有消息後通知你”的技巧,你為什麼不善於巧妙地應對呢?如果這時你的應對顯得不夠聰明,一來,你會更加被動;二來,更讓對方堅定了這種拒絕。一次,小張由於手頭緊,想向朋友小劉借些錢:“我現在急著用錢,你能否幫我先籌點,一旦周轉開我馬上還你。”一聽對方是衝著錢來的,小劉立刻變了一個聲調說話:“哦,真不巧,現在我也比較緊,你再想想辦法吧。”這時,小張的態度也立刻變得不再那麼熱情:“那好吧,我再去……”試想,朋友會怎麼想,一般情況下,他的這種態度的變化會堅定對方不借錢給他的決心,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相反,再來看一位聰明者如何麵對同樣的拒絕。一次,趙先生由於做生意賠了點錢,所以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王先生借錢。王先生不大樂意:“現在我也為錢的事情頭疼,你知道我的為人,要是能借錢給你的話,你隻要打個電話就行了。”趙先生不緊不慢,反而更流露出對對方的一份感激之情:“是啊,我也知道你現在也急著用錢,你看我來得真不巧。”王先生點了點頭,這時,趙先生順口說道:“好吧,不過我也不那麼著急,等再過一段時間你手頭寬裕了,我再來。”這麼一說,王先生也硬著頭皮應承下來,過了一個月,趙先生再次登門,王先生無法再拒絕,所以隻好借錢給他。

所以,變臉不能失態,尤其是在麵對別人的拒絕時,太過明顯的態度轉變,反而會顯示出你狹小的氣度與勢利的心態。

拒絕他人也要給足麵子

臉皮薄的人,總是不習慣拉下臉皮說“不”,所以經常“死要麵子活受罪”。當然,即使你臉皮厚得像城牆,拒絕他人時也不能僅僅一個簡單的“不”字。也許你會說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該如何是好呢?且慢,凡事都不能性子急,先讓自己靜下心來體會以下幾種拒絕別人的方式,如果自己深有領悟的話,那麼下次你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地說“不”,並且還要讓這個“不”字中帶著足夠的人情味。相信你能做到!

借人之口,委婉謝絕

當對方提出一件讓你難以做到的事情時,如果你直言答複做不到,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讓他麵子掛不住。這時,你不妨說出一件與此類似的事情,讓對方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難度,從而主動放棄這個要求。

一天,城建局王局長下班後走出辦公樓,朋友何先生早已在那裏恭候,並熱情地邀請道:“可否賞個臉共進晚餐?”平時兩人交情不錯,何先生是一家建築設計公司的經理,但是,在建設工程競標問題上,王局長可是一點私情都不想講。

於是他隨口答道:“哦,真是不巧,今天我另外約了朋友。”

“既然這樣,那就看你的時間吧。”何先生有些掃興,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收場,臨走時往王局長的衣袋裏塞了一個包。“上好的雪茄!”

王局長早就料到不是什麼雪茄煙,他打開包一看,竟是幾千美元。他開始想如何既不傷對方情麵,又可以拒絕對方。突然,他看到了另外一位朋友,於是上前對他說:“我剛才有點私事要辦,怕錢不夠,向何先生借了一些,現在事情辦完了,你幫我把錢還給他吧。告訴他,工程競標要開始了,讓他做好準備,尤其要加強圖紙設計質量。”

何先生接到王局長托人送來的錢,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王局長的這種通過別人轉告拒絕對方的方式,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又拒絕了朋友不合理的要求,同時還不影響雙方的情麵。因為,這樣做不但給了對方時間與心理上的緩衝,而且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適當哭窮,防患未然

一個人要想贏得好人緣,離不開朋友的口碑,所以,得罪誰也不能得罪朋友。如果當熟人或是朋友經常張口向你借錢,你又不願意讓金錢成為感情的紐帶,該如何拒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對方開口之前,哭一哭窮。

王強剛畢業不久,工資每月**百元,除去生活費所剩無幾,即使這樣,平時一些要好的朋友還是經常向他開口借錢,一次,兩次,他還可以外借一些,但是時間長了,自己就周轉不開了。一次,又有一位朋友約他談點事,從對方的話語中,王強意識到對方又要張口借錢了。於是他便不等對方開口,便哭窮道:“現在的日子可真不好過啊,就掙這幾個小錢有什麼出息,省吃儉用不說,連件像樣的衣服都舍不得買啊。”

朋友聽他這麼一說,也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意圖,隻是隨聲附和道:“是啊是啊,都不容易啊,不過,等你什麼時候發大財了,可不要忘了我這個窮哥們啊。”

“哪裏,哪裏,我還指望……”

通過一頓哭窮,王強從心理上打消了朋友張口借錢的想法。這種方法既得體又不傷朋友顏麵。如果等到對方主動提出來,再哭窮,或是想辦法拒絕就達不到這種效果。

略表關懷,委婉拒絕

要讓自己的拒絕具有人情味,實屬一大難事。尤其是拒絕要好的朋友、同事,非但麵子掛不住,嚴重的還會影響相互間的關係。但是,當你學會在關懷中拒絕對方,就是你的情人,你也可以自信地對她說“不”。

小王是小劉的女友,一次,兩人一起逛商店,小王看上了一件漂亮的連衣裙,有些愛不釋手,一問價錢280元,不巧,小劉身上隻剩下100多元了。但是他為了不讓女友掃興,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小王,怕小王誤解自己,反而稱讚小王說:“你真有眼光,這裙子是不錯,你穿一定很漂亮。”

小王很高興,拿在手裏左右比畫。

“不過,這種麵料不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再說,袖子又這麼短,如果你不怕皮膚被曬黑的話,倒可以買一件。”

聽小劉這麼一說,女友倒有些猶豫了。這時,小劉趁機說道:“你這麼好的身材,穿什麼衣服都好看,你可以多試試其他的衣服。”

小王覺得男友對自己挺了解,又這麼會關心自己,心裏竊喜。最後,小王又試了幾件衣服,男友越是關心、誇獎自己,自己越不甘心,越覺得拿到手的衣服不稱心,還有更漂亮的衣服可以穿給男友看。最後,幹脆決定等找個合適的時候再買。

所以,想拒絕情人或是愛人的一些要求,可以切身為對方著想,為對方盡可能多地考慮一些不利因素,比你**裸地說出那個“不”字更有效。當然,富有人情味地拒絕他人,不是說服對方放棄什麼,而是讓對方從心底裏感激你——他是為了我好,我要尊重他的意見。

別讓遷就成為一種習慣

朋友是一個人最有用的社會資源,不可想象,一個沒有朋友的人如何在社會上生存、立足,所以,幾乎每個人都非常重視與朋友的交往。但是話又說回來,並不是每一種朋友都是值得深交的。俗話說:“擇友有別,深淺有度。”尤其對於一些依賴性強的朋友,一定要講究一個交往的度,不可以因為是朋友,凡事都遷就對方。

事實證明,一味地遷就朋友,最終的結果隻有兩種——或是關係逐漸走向破裂,或是你不堪友情壓力。如果一個人隻是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就會喪失最起碼的交友原則。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朋友向你借點錢,恰巧你手頭很緊,但是又礙於顏麵,不知如何說。對於一個沒有心計的人來說,可能會找一些借口告訴對方:“我沒錢借給你。”對方會相信嗎?即使相信,也隻是口頭上的相信。這時,你完全可以把事情再辦得“硬朗”一點,你可以開門見山地說:“老兄,我不想找什麼借口推托你,由於手頭緊實在無能為力,你信我也好,不信也好,我必須這樣告訴你。”這時,你的朋友還有什麼話可說,相信你的這種爽直也不會讓他產生多餘的想法。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原則,都有自己的主見。但如何恰當地表現你的原則與主見卻是很困難的。因為,每一個人在人情世故麵前都會對自己的原則與立場做出慎重選擇。

如在參加朋友的婚禮時,你原本打算送一份500元的禮品,但是到場後卻發現,同樣的關係,其他人至少要送800元的禮品,這時,你就要重新估量自己應該送多少合適。許多事情都是這樣,這時,你是否該一味地去遷就別人呢?

這要看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如果麵子上掛不住,隻聽命於朋友,朋友怎麼說自己就怎麼做,如果朋友說得對還好,假若朋友說得不對,而自己又不動腦筋,走彎路、浪費時間不說,有時難免要犯錯誤。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人想挖魚池養魚,有朋友建議坑底要鋪上一層磚,這樣既幹淨又會節省水;又有朋友熱情地建議說,不能鋪磚,鋪了磚之後,魚就接觸不著泥土,對魚的生長不利;還有朋友說……於是,這位養魚者開始犯難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該聽誰的好。其結果是,事情就此擱了下來,最終放棄了計劃。當然,這隻是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有許多事情要複雜得多,而且有些事情沒有猶豫的時間,這就更需要我們要有自己的方法。既然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正確,為什麼不試試自己的辦法呢?

有一則古代寓言,故事的大意是,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注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複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了亞曆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死結的源頭,結果還是一敗塗地。後來他不得不重新建立自己的解結規則。於是,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他成了亞洲王。

亞曆山大為什麼會成為亞洲王?就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方法,創立了自己的規則。他不是沒有主見、習慣遷就別人的人。這一點對於我們與朋友相處是有積極的借鑒意義——你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大腦。

習慣一味地遷就、順從朋友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所誘惑或利用。遷就朋友,表麵看來是和善之舉,但實際上則是無能的表現。遷就朋友到一定程度,就會逐漸失去自主能力,而沒有自主能力的人是很難做成事情的。

批評人要“黑臉開場,紅臉收場”

批評就像一把無形的利劍,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出,產生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會看到高明的上司在批評下屬後,總是不忘再給些激勵,下屬再不服,也會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