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何獨指“聖靈”呢?為什麼隻對“聖靈”虛構一個並不存在的空間呢?因為隻有“聖靈”才是你的恩寵:在這恩寵之中我們安息,我們享受你,而我們的安息就是我們的住所。
愛把我們送到這住所之中,你的“聖靈”念及我們的卑賤,把我們從死亡的門戶中拯救出來。我們在良好的意願中享受和平。物體靠本身的重量移向合適的地方。重量不一定向下,而是向合適的地方,火焰升騰,石頭下墜。二者各自受本身重量的推動,各得其所。水中澆油,油自會上浮,油上注水,水必然下沉;各為本身的重量推動而各得其所。任何事物不得其所,就不得安寧,得其所就能得到安寧。我的重量就是我的愛。愛帶我到哪裏,我便到哪裏。你的恩寵點燃了我們,提攜我們上升,我們就充滿熱忱冉冉上升。我們的心靈拾級上升時,唱著“升階之歌”。《詩篇》有十五首題為“升階之歌”,據說是古猶太人每年赴耶路撒冷時路上所歌。你的火,你的有益的火燃燒著我們,我們在邁進,向著耶路撒冷的和平上升,“聽到我們要到主的聖殿去,我是多麼高興!”良好的意誌把我們安置在哪裏,我們隻求永遠定居在哪裏,別無其他願望。
十
如果一個被造物能不遭遇其他景況,那真是幸運!假如它在被造的同時,得不到運行於一切可變事物之上的“恩寵”,沒有因你的命令說:“有光!”便有了光,而獲得超越,那麼肯定與現在不同。在我們身上,劃分為兩個時期,先是黑暗,後是光明。對於那種被造物,《聖經》僅僅指出它如果不受光照將會是漂泊不定的,將是黑暗的,這是為了說明它能夠轉向不息之光並且自身也成為光的原因。誰能領會的,希望他領會,希望他能求你,希望他不要和我糾纏,好像我就是“照耀世人”的之光。
十一
有誰能洞悉全能的天主的三位呢?可是又有誰不在談論三位一體呢?談的真是三位一體嗎?關於天主的三位,不論談什麼,極少有人能知道自己究竟在談什麼。人們在議論、爭辯,但沒有內心的和平,誰也不可能發現它的真諦。
我希望人們對自身的三個方麵思索一下。這三個方麵和天主的三位大相徑庭,我提出來隻是為了讓我們學習、鑽研,能體會出二者之間的差異。
我所說的三個方麵是:存在、認識和意誌。我存在,我認識,我願意;我有意識,有意誌;我意識到我的存在和我有意誌;我也願意我存在和認識。
生命在這三方麵是多麼單一而又不可分割:生命、思想、本體,這三者不可分割卻又截然分明。如果有說能夠領悟,希望他細細體會。希望每個人都麵對著自身,觀察自身,然後答複我。
即使有人在其中捉摸到一些,並能表達出來,也絕不能自以為捉摸到超越一切的不變本體,這不變的本體是永恒不變地存在著,永恒不變地思維著,永恒不變地願意著。是否由於這三方麵才有了“三位”?是否每一位都具有這三個方麵?是否三位兼有二者,兼有妙不可言的同一性和複雜性,在無限的本體中,在浩瀚無邊的單一性中,即就是以自身為對象,永恒不變地存在著,認識自己,讓自己願意?誰能輕易領悟呢?誰能用那種方式表達出來呢?誰敢冒失地作出什麼結論呢?
十二
我的信仰,你繼續懺悔吧,對你的天主說:“聖、聖、聖、我的主、天主!”我們是以你聖父、聖子、聖靈之名領受了“洗禮”,我們因你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別人進行洗禮,因為天主通過他的基督,也在我們中間創造了一個天地,這就是教會的精神與肉體兩部分,在我們的“地”領受你的聖道之前,它也是混沌空虛的,被愚昧的黑暗所籠罩著,因為你“因人的罪過而懲罰他”,“你的審判猶如一個無底的深淵。”
但你的“聖靈”運行於大水之上,你的仁慈並沒有漠視我的困苦,你說:“有光!”“你們應該悔改,因為快臨近天國了”。當我們內心惶恐不安時,“從約旦地方”,“從那個和你同高。為我們而自卑的山上”,我們想起了你,我們憎惡我們的黑暗而轉向你,於是就有了光。為此我們“過去曾經一度黑暗,而現在已成為在主裏麵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