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可是我們依舊是“憑借信仰,而不是依靠目睹”。“我們是靠希望而獲得拯救。”“希望看見後,已不是希望了。”“盡管深淵還在向深淵發出呼號,但卻是在你的瀑布聲中。”盡管使徒保羅說:“我對你們說話,不能像對精神的人,隻能像對肉體的人”,但也自覺沒有把握,因此要“忘卻以前的一切,致力於當前的一切”,他在沉重的負擔下呻吟著,他的靈魂渴望著永生的天主,“就像麋鹿渴望溪水一樣”;他喊道:“什麼時候我能到達?”他“渴望獲得來自天上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一般”;他對下麵的深淵說:“不要模仿這世界,要改編氣質,重建新的靈魂”,“在心誌上不要作稚子,在壞事上當做嬰孩,在心誌上要當成為成人”,“無知的加拉太人,是誰迷惑了你們”?這已經不是保羅的聲音,而是你的聲音了;你通過升天的主耶穌,從天上派遣了你的“聖靈”,疏通開鑿了你的恩澤的瀑布,讓歡樂的急流澆灌你的聖城。
“新郎的朋友”見《約翰福音》3章9節。按施洗約翰以新郎喻耶穌,自稱為新郎的朋友,也以比喻耶穌的信徒。所歎息向往的就是這座聖城;他雖然已經“擁有聖靈的鮮果,但心中還在歎息地等待兒子的名分和身體的救贖”。他向聖城歎息,因為他是“新婦的肢體”;他為聖城而努力,因為他是“新郎的朋友”;因為他是用“你的瀑布的聲音”,而不是用自己的聲音,向另一個深淵發出呼號,這深淵正是他努力與擔憂的根源,他害怕“人們的心靈流於邪惡而失去在我們的新郎和你的獨子中的淳樸,就跟夏娃被詭詐的蛇誘惑一樣”。當我們能親眼看見他的時候,那種光明將會是何等燦爛!這時別人責問我們:“你們的天主在哪裏?”我們日夜用眼淚做糧食的時期也將成為過去。
十四
我也要問:我的天主,你在哪裏?你究竟在哪裏?“每當我向我自己吐露心聲,發出稱呼讚美之聲,唱出節日的歌聲”時,我能暫時在你懷抱中呼吸。可是我的靈魂依舊悶悶不樂,因為它又重新墮落,變為深淵,或更更應該說,它覺得自己依舊是一個深淵。我的信仰,你在黑暗中點燃我麵前的信仰對它說:“我的靈魂,你為何憂鬱,為何擾亂我?你在天主裏盼望著。”“他的道是引導你前行的明燈。”盼望著,堅持著,直至萬惡之母的黑夜過去,直至主的義怒過去,我們從前曾是義怒之子,曾經是黑暗,我們還把黑暗的殘餘帶到因犯罪而死亡的肉體之中,直到曙光驅除陰影。在天主裏盼望著:早晨我將站立起來,凝神靜觀,我將永久歌頌他。早晨我將站立起來,我將看見我的拯救者,我的天主,他將通過居住在我們心中的“聖靈”而複活我們的肉體,因為“聖靈”慈祥地運行在我們黑暗之中漂流的心靈之上。因此,我們在羈旅之中已經得到保證,日後將成為光明:我們已經因希望而獲救,已經是“光明之子,白晝之子,不再是過去的黑夜之子,黑暗之子”。
在兩者之間,在人類變幻不定的意識中,隻有你能區分,因為你能洞悉我們的靈魂,你“稱光為晝,稱暗為夜”。除了你,誰能鑒別我們呢?“我們有什麼不是來自你的呢?”我們是同一團泥,隻不過是一塊製成貴重的物品,而另一塊則做成卑陋的物品。”
十五
我的天主,你在我們上空,在你神聖的經典中,又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權威的蒼穹,除了你誰能做到呢?“天將被卷起,猶如書卷”,而現在卻和羊皮一樣在我們上麵展開。自從你所任命的向我們傳授《聖經》的人死去後,《聖經》的權威更加崇高了。主啊,你知道人類因犯罪而將遭受死亡後是如何穿上了皮衣。所以,你像展開羊皮一般,展開了你的《聖經》的蒼穹,把你的融會貫通的聖訓通過死者遞相傳授。盡管這些人已經去世,但你通過他們傳授的聖訓獲得了更加鞏固的權威,更崇高地伸展在它所庇護的一切事物之上,他們生前尚未能見到《聖經》如此崇高地展開著,因為你尚未把《聖經》的蒼穹像羊皮一樣展開,尚未把他們身後的聲名傳播到四方。
主啊,請允許我們瞻仰這一片青天,你親手創造的工程,請驅散你用以遮蔽我們視線的烏雲。在這天上有你“啟發孩童智慧的指示”。我的天主,“請你從嬰兒及哺乳者的口裏完成你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