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這“東西”,它皮實,經折騰,同時又不改樂檢悠的性格。自它橫空出世以來,從沒想到與誰為敵,然而一旦遇上想折騰自己的人(或勢力)——卻也不緊不慢,整個的一個不在乎!於是,它就不知不覺、搖搖晃晃走過了一個“整個的”二十世紀!
上述的二十世紀,是“整個的”人類剛剛走過去的時間長河,曾經是人類最驕傲的一筆財富。值此際,我們試問京劇一聲:你對剛剛逝去的二十世紀,可曾萌生出什麼感情?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尾聲的那幾年中,你心中可洶湧著一種言不清又道不明的情緒?
京劇不語。
但非無情,隻是它不習慣人們這樣對它發問。它有自己的小脾氣,它希望喜歡自己的人能尊重這一點。然而世紀代代喜歡京劇的人,卻一再忽視這一點,每到京劇步履踉蹌之際,便不管不顧要求它立時拿出讓人們滿意的答複。
雙方的態度都有點別扭。
事實上,喜歡京劇的人應該反躬自問——以自已對京劇的感情,去代替京劇回答這一曆史性的提問,許多人由此產生出對京劇的世紀情思。
事實上,世紀情思也隻是管一陣兒,隻管世紀開頭的那幾年。等真進入二十或三十年代了,這世紀情思或許早就進入了博物館,塵封垢埋,再沒人搭理了。
重要的事情始於腳下,始於最現實也最具遙控意義的動作之中。
走出世紀末,走進新千年,一首歌曲回蕩在人們耳際:“走進新時代……”這歌聲來之不易,歌聲已穿經了電閃雷鳴見識過金戈鐵馬。它遠遠的,緩緩的,然後又轉成清晰的,亢奮的。遍及四海,又深入人心,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