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劉文淵,就沒有劉文輝的發跡;沒有劉文輝的槍杆子,就沒有劉文彩及其他弟兄們的顯赫。即使在以後的日子裏,劉文淵也不是個等閑人物。他以忠厚長者的麵孔出現,為劉氏家族集團的建立和振興幫了不少忙,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兄弟都難以辦到的。
劉文輝少年得意,畢業後在家過了幾天,劉文淵就把他領到成都,去找另一位了得的人物劉湘。
劉湘,字甫澄,一八九〇年生,劉文淵劉文輝兄弟的堂侄。劉湘的爺爺劉公敬是“公”字輩三兄弟中的老二,是劉文輝的二爹;其父劉文剛是劉文輝的堂兄。劉湘比劉文輝大五歲,在以後的幾十年間,他憑他的兩麵派手腕成了四川頭號大軍閥。此時在川軍第一師周道剛手下任第一旅長。在這以後的二十多年間,他是另一派係速成係的主要人物。所謂“速成係”,全名叫弁目速成係。追其來源,還得從光緒年間說起。那時候創設新軍,為培養軍士一級人員,學校設了一個弁目隊,也就是軍隊中跑龍套“匪兵甲”一類的人物。後來需要一批下級軍官,來不及按常規從軍官學校培養出軍官來,就在弁目中抽一批人出來加入陸軍速成學堂。劉湘、楊森都是先弁目後速成的那一批中人。以後,速成係與保定係劉湘劉文輝叔侄兩個為代表,成了全川兩大陣營,並互相殺了個昏天黑地。
劉湘此時二十六歲,可說是平步青雲,風華正茂,而且眼界甚高。見小叔畢業從軍,既為叔叔也為劉氏家族高興。劉文淵是他一向敬重的人物,即使不敬重也不敢得罪。他熱情招待兩位叔叔,並對叔叔談了他的想法。這想法頗有見地。他說,小叔才從軍事學校畢業,將來前途無量,現在劉氏家族就隻兩個人從軍,必須互相幫助。怎麼處置小叔呢?他決定把小叔推薦給第二師師長劉存厚。這樣的話,叔侄倆分別在兩個部隊,有利於發展,也有利於照應。兩個叔叔現在須求劉湘,無論他怎麼說,也隻能點頭稱是,何況這點子還頗有道理。
劉湘招待兩位叔叔吃了一頓,便派人送他們去劉存厚那裏。劉湘送了好遠,說:“你們直接去,我會電話中對劉師長講的。”
果然,兄弟倆一去劉存厚那裏,劉存厚就滿麵帶笑地迎出了大門。劉文淵在這些大人物中間屬於名流,軍閥們也要在各位名流中留下好印象,無不裝成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況且要發展勢力,沒有一批好軍官是不行的。看見劉文輝儀表堂堂,很是喜愛。
劉存厚本是大清帝國培養的“日本士官生”派,曾是清軍統製。原駐在雲南,四川獨立時,他殺進了川,袁世凱稱帝,他又跟著袁世凱派往四川的爪牙胡景伊跑;蔡鍔成立護國軍討袁進川,他又從永寧起義表示響應蔡鍔將軍的護國軍。總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哪邊有勢力就往哪邊靠,什麼正義什麼是非都是不管的。他現在的勢力正旺,心情也特別好。兄弟倆一到劉存厚那裏,劉師長便任命劉文輝為上尉參謀,待遇不可謂不高。
劉文輝暫安頓下來了,兄弟告別時,大哥免不得有一番勉勵。
劉文輝這個參謀沒什麼事可幹,有些別扭。他的理想是帶兵,而不是敲邊鼓。雖說上尉的職銜對才出校門的學生來說已經不低,但帶不了兵,就叫他有些不得意。好在沒過幾天,劉存厚跟四川督軍羅佩金打起來了,這場戰鬥給他的前程帶來轉機。
前頭開打的是劉存厚和羅佩金兩個人,幕後作怪的,卻是那個跟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並被推舉為獨立後的都督府都督唐繼堯。
蔡將軍的護國軍勝利之後,蔡鍔就病重去了日本,北京政府任命羅佩金署四川督軍,任命戴戡為四川省長,而羅佩金屬於滇軍,戴戡是黔軍。劉存厚護國有功,覺得應該當省長,但北京政府有意要挑起四川軍閥互相傾軋,沒有讓他滿意;再加上羅佩金裁軍時把滇、黔軍劃為國軍,卻把川軍劃為地方軍,並在軍餉上狠壓川軍,劉存厚便動了驅滇、黔軍的心思。那個唐繼堯早就想圖四川,巴不得他們打,背後挑撥不斷。北京的段祺瑞也加緊挑撥。戴戡的勢力沒羅佩金大,也對羅佩金獨攬大權不滿,暗中支持劉存厚,於是劉存厚就跟羅佩金打起來了。兩方在成都巷戰,打的結果,是羅佩金和劉存厚都被免職,而戴戡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了。劉存厚氣不過,反轉來再打戴戡,最後將戴戡的黔軍打了個幹淨。黔軍在巷戰中放火燒民房並大肆搶劫,劉存厚的部隊為了讓四川人恨戴戡,也使勁放火,兩方竟相在成都放火燒民房,燒死的老百姓就有六千多人,無家可歸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