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補白(2)(2 / 2)

五.如何看待那所學校?

平心而論,那座學校至今仍不減昔日的氣派,學校裏培養出許多人才,並將繼續培養安仁地方的青少年。但如果據此就認定劉文彩真心辦教育,那不有些荒謬了。

說到學校不能不首先說到錢。在數說劉文彩花了多少錢之前,得先問一問那錢是怎麼來的,是誰的錢才是。一座學校花了三億多法幣,翻一翻有關四川的文史資料就可發現,與他修學校前後,日本的飛機正在頭上盤旋,五元左右可以買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在這樣的生活水準之下,大量老百姓的子女是沒有讀書的命的。其次,辦學校是為了教育興國?還是有感於中國人文明程度不高而培養下一代?這種境界叫劉文彩自己講,恐怕他也羞於出口。政治運動不斷的那時候,稱這所中學“是地主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固然是出於政治鬥爭需要,但學校禁止傳播民主思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還不說它在涉及政治方麵到底要求學生讀了哪些書。

怎樣看才是曆史的真實?隻要回眸一下當時的政治氣候和民間風氣就明白了。早在劉氏老大劉文淵被選舉為谘議局議員的清末,考察一個人優秀的首要條件就是有無公益事業紀錄。後來的參議員們是民間其他出頭露臉的人物們,無論真假,他都必須有辦過實在的公益事業的紀錄,才能取得“德高望重”的資格。而在所有善事中,總把辦學校擺在第一位。在這所學校出現之前,大邑縣有個窮秀才李吉人,辦了一所學校,在民間的威信很高,並得到了官方的大力表彰。其後他繼續為辦學勞累,獲得了很高聲譽。也就是說,辦學是士紳們的政治資本,也是在一方能否立威立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扳著指頭算,全國除了“國立”學校之外的私立學校,大多是當地霸主出頭修的,如李吉人這樣的窮秀才建學校少而又少。把學校辦成“地主階級專政的工具”?劉文彩耐不住那麼長的時間,他的特點是短效應。但反過來說,修學校的意圖是“讓孩子們有些指望”?同樣不是他的思維方式和水平。“讓孩子們有些指望”,這句話足以驚世駭俗,非得大道者不能言。如果這句話能夠與劉文彩的思維和為人協調起來,隻能有一個範圍,即站在劉氏統治集團的利益立場上說的,至少所指的“孩子們”是他的勢力範圍之內的孩子們。那慶祝劉文彩生日的遊行,那專為劉文彩歌功頌德的所謂校歌,不說沒有世界大同的影子,即使連民主、民生、民權三民主義的東西都沒有半點!

修學校與辦教育,同樣是兩個不同的的概念,如果拿得出錢修一座學校就等於是辦教育,那麼教育家豈不是盡讓有錢的老板當著?好在世上的事情並非如此。但看今天,某些人一邊偷漏國家稅收,一邊捐資辦“善事”;一邊坑蒙拐騙撈黑錢,一邊捐資辦學校。但,修學校也難以抵消罪惡,一些學校尚存,捐資者卻鋃鐺入獄了,並不因為你修了一所學校就將惡行一筆抹殺。如法輪功組織的一些人物,他們不也曾為抗災捐過錢嗎?總之,劉文彩的修學校與李吉人辦學不是一碼事,與陶行知辦教育更是風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