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非常善於運用“雙關手法”,有時用來表現人物性格,如少女之間鬥嘴使氣影射話語,其第八回寫黛玉借一個“冷”字奚落寶玉。原是薛姨媽說“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的話。寶玉聽了,就不吃冷酒。黛玉對此看在眼裏,等到雪雁給黛玉送小手爐,黛玉就說“那裏就冷死我呢”,這個“冷”字,是黛玉針對前一個“吃冷酒”的“冷”來的。字麵上說的是自己“冷熱”的“冷”,卻借用了同音多義雙關,暗指寶玉喝“冷酒”的“冷”,意在譏諷寶玉聽薛寶釵的話。象這樣的“多義”雙關,其多義已超出了字典意義的多義,實際是語言環境中,臨時的,動態的多義。
《紅樓夢》人物的命名,也大多是諧音雙關造成的,往往寓意頗深而趣味橫生。我們讀《紅樓夢》不可粗枝大葉,放過這類“雙關”修辭。如“大荒山”、“無稽崖”諧“荒誕無稽”,表明小說是虛構的。“青埂峰”,諧“情根”,表明小說言情。賈雨村,賈化,字時飛,胡州人,諧“假語”、“假話”、“實非”、“胡謅”;“十裏街”,諧“勢利”,仁清巷,諧“人情”,葫蘆廟旁,諧“胡塗”;甄士隱,諧“真事隱”;英蓮,諧“應憐”;甄士隱的嶽父封肅,諧“風俗”。賈府的清客幫閑如詹光,諧“沾光”,單聘人,諧“善騙人”,卜固修,諧“不顧羞”,這些“雙關”揭示了小說人物性格,有的還預示了人物命運,有的表達了作者的愛憎。
(2)雙關的借用
“雙關”修辭在詩詞中單獨使用,似乎藝術效果並無多大。即如劉禹錫《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有情卻無情。”有評“詩中諧隱始於《槁砧》(即古絕句)詩,唐賢間師此意。有的人認為用了雙關以後“郎踏歌之情,費人猜疑。”
然而,“雙關”與其它修辭結合起來,運用於詩詞中,則各有妙趣,如與“用典”結合的比較多,可借用典故義,使詩句含意更為豐富,構思更加委曲。如張旭《桃花溪》,在前文(《借代》一節)已經引用。其中“桃花”一詞就是雙關,一指“桃花溪”,二指自然界桃花,同時“桃花”又是一個典故,指《桃花源記》中的“桃花”,使人想到了“世外桃源”以及陶淵明,以及歸隱思想。這首詩如果僅僅是寫桃花溪,則沒多少意思,想是由於“雙關”,使人有了“桃花隨流水”的意境,又有了“桃花源”的意境。王績《過酒家》:
此日長昏飲,
非關養性情。
眼看人盡醉,
何忍獨為醒。
詩中“醒”字為多義雙關,之所以“雙關”是因為與一個典故相聯係,即《楚辭。漁父》:“屈原既放,遊於江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所以“醒”字,一指“酒醒”之“醒”,二指《楚辭漁父》義,言於亂世醒悟、覺悟。
也可與借代結合運用,如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楊柳”是“雙關”,本指《楊柳曲》,曲名,然而把《楊柳曲》稱為“楊柳”,這又是以專名代通知,(即以楊柳代曲)的借代手法,正是憑著借代手法,使我們在詩中有了“楊柳”這樣一個意象,而這一意象又可以與下句“春風”構成一種意境。這樣借代與雙關的修辭是互相生成,從字麵看“楊柳”是指楊柳樹,而實際是指樂曲。又杜審言《贈蘇綰書記》:“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此詩是杜審言借閨人生發感情,盼其無久滯邊疆,早歸京師。其中“燕支山下”與“紅粉樓中”對仗,故“燕支”二字為雙關,一指焉支山,二指胭脂,“胭脂”與“紅粉”對偶,都是指婦女,而以胭脂借稱婦女又是借代。所以這句詩從字麵看是閨中婦女囑自己丈夫在外莫拈花惹草,而實際是指焉支山,說趕快從焉支山回來。
有些“雙關”在詩句裏邊還能起到伸延雙關體,生發新的意境。如李商隱《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
為濕最高花。
首先“啼”字為同音雙關。一為鳴啼之“啼”,一為啼哭之“啼”。本來是寫鶯啼鳴於暮春,但因為有雙關義,就把它借用過來,由鶯的啼哭,想到了“淚”,又由鶯在樹上,故鶯啼又將會濕了最高處花,當然這又是誇張手法了。從字麵看,鶯能“啼哭”已是擬人,啼哭有淚而淚水濕花,又為誇張,而實際是寫鶯啼叫,這又是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