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行走西北(5)(2 / 3)

我立刻感到了一陣悲哀。就是這麼喜歡狗的人,在骨子裏卻依然對狗充滿了歧視。但我沒有說出來,我知道,對深藏在意識裏的東西,理智應該保持清醒,要是說出來了,彼此都會覺得沒意思了。

2002年1月11日。

幽香馬蘭花

對我來說’馬蘭是個像夢一樣遙遠的地方,非常想去’之所以這樣說,因為它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核試驗基地,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都在這裏爆響,首次導彈核武器試驗、首次平洞地下核試驗、首次豎井地下核試驗也在這裏進行,神秘、遙遠和彪炳史冊的輝煌貢獻,構成了它獨特的魅力。在地圖上是找不到馬蘭的,地圖上它是包括了羅布泊的一大塊地方。空軍某場站就是它其中的一部分。

初冬時節,我訪問了它。自我國政府向世人承諾不再進行大氣層中的核試驗後,它的任務已經不多了,成了留守場站。但那寬大堅實的跑道,高大的機庫,齊全的保障設施,依然讓人可以想見當年的盛況。如今,在“留守不忘戰備,留守不忘打贏”號召下,官兵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他們精神飽滿,內務整潔,直線加方塊的營區規劃有序,尤其是部隊黨委注重文化建設,關注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為給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有功能齊備的文化活動中心外,他們還辦了《馬蘭花絮》的彩色小報,下發到基層連隊,為分散小點配置了流動圖書箱,定期更換書刊和流動,節假日組織文藝演出、燈火晚會和地方單位聯歡,深受大家的歡迎。

早晚我常獨自散步,在農副業生產基地門前,挺立著一棵巨大無比的鑽天楊,所有的枝葉都緊緊地圍繞向上,似一柄直立的巨劍,走近一看,原來是兩棵楊樹合二為一,長在了一起,難分難解,它身處廣場中央,更顯出獨立、偉岸和卓爾不群,讓人對它肅然起敬。一次,我出營區散步,在大戈壁灘上走了很遠,回首遙望,整個軍營被一片濃重的墨綠色包裹著,在一望無際的大戈壁上,若說它像個綠色的島嶼,倒不如說它更像是塊綠色的圓形大麵包,它的中間有一道筆直通透的空間,把大麵包一切兩半,那是橫貫營區的公路主幹道,而我正對著它。若方向不對,它就是完整的了。營區裏高矮不同的房屋,大大小小的道路,長短不一的天線等等,這些細枝末節都淹沒在這片綠色裏了。

大大小小的綠州是戈壁灘上常見的景象,有綠色,就有樹,就有生命,就有人,除了當地的百姓,就是大大小小的軍營了。人們在生存和創業的同時,還用熱情和汗水澆灌養育了這些綠州,綠州顯示了生命的頑強、篷勃和鮮活的麵貌。

在整個試驗場區,馬蘭基地是一個更大的綠州。創建之初,勘察大隊在荒蕪的戈壁上發現了一叢馬蘭草,即將定點建設的用於平時科研、工作和生活之地起名為馬蘭。如果說穿藍褲子的馬蘭場站是個省城的話,那穿黃褲子的馬蘭基地則是首都北京了。那裏有更多更寬的公路,更多更高的樓房,有商品齊全的商場,有菜場飯店,有銀行郵局,有可進行影劇演出的大禮堂,有展覽館,還有一個很大的公園。公園裏有湖光山色,亭台水榭,小橋流水,有奇花秀木,有現代雕塑,當然,也少不了休閑的老人和嬉戲的孩子。我遊覽的那天風和日麗,仿幽香馬蘭花佛置身江南。

若把試驗場區比作足球場,那馬蘭基地就是個綠豆芝麻了。我曾進人場區縱深,最好的路是水泥路,次之為瀝青路,再次就是簡易的砂石路了。在去“五七”煤礦的路上,我多次越過孔雀河,簡易公路連橋也沒有,車子就從清澈的河水駛過,沿河長著一些稀疏的胡楊和紅柳。主幹道兩邊不時岔出公路,通向遙遠的各種各樣的試驗點號。在幾近不毛的大戈壁灘上,難得再見到一點綠色。歸途中,夕陽西下,司機指著南方說,看,偉人山。我順手看去,果然有座酷似毛澤東頭西腳東臥像的大山,正沐浴在一片金黃色的餘輝裏。我想,偉人與偉人的事業相依相伴,這是不是一個巧合?我還看到一個哨所,周圍種不活樹,戰士們就把枯死的胡楊樹杆和樹根放在營區四周作裝飾,它們粗壯雄奇,形態各異,在大漠孤煙中,也是一美,這場景我過目不忘。

在馬蘭的大戈壁灘上,無論我看到挺拔的大樹、濃密的灌木叢。

還是那些樸素的小花小草,都讓我的精神為之一震,讓我為生命的頑強不屈、清新樸素而頓生感動。原子彈、氫彈爆,它們是軍威彈和國威彈,也是中華民族的爭氣彈,顯示了民族的精神和意誌。行走在馬蘭

我想起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遠見卓識,想起了錢學森、鄧稼先、朱光亞等這些民族精英才俊們的嘔心瀝血,想起了那些無數普普通通的科技官兵們的犧牲奉獻,想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正是他們的共同努力才打破了“核壟斷”與“核訛詐”,澆鑄了人民共和國的核盾。

馬蘭草,我小時候看兒童劇《馬蘭花》就知道它了,全國各地都有,它在寒冷、幹旱和高鹽堿的戈壁上生長,可見它生命力極強。它的葉莖如青蔥,它的花色依花瓣開放的程度不同,依次展現出淡藍、淺藍、深藍和紫藍色,在不豔不俗中顯出清新、淳樸和高貴,它的葉子還能捆紮蔬菜,既結實又環保。這次我雖然因季節不對沒看到它,但我在這些質樸的官兵們的身上,聞到了它濃鬱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