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飄落的瓊花(2 / 3)

世人對林徽因和張幼儀都有著中肯的評價,林徽因代表純潔和完美的白蓮,張幼儀代表堅強而獨立的紅梅。

“斷腸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雲嶠。年來更識荒寒味,寫到湖山總寂寥。”

一杯濁酒洗盡鉛華,素姿而臥心胸坦蕩,陸小曼的真讓人動容,有多少人這樣勇敢,能直麵自己心中最真實的聲音?她愛,便勇敢地去追求,無所擔憂;不愛,便果斷放手,無所流連。

問這世上能有幾人能做到這樣的真?

真,往往是相對的,張幼儀也真,她的真來自於內心的淳樸、她對於愛的執著,或者隻是對家庭的責任、對徐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她受人尊敬是因為她先人後己。

林徽因也真,她的真來自於對美的追求,她寧願背叛初愛,也不願對不起父母的期待。她願意吐露真情,卻不願意在行動上真正地付出,不願意在生命的軌跡上留下把柄。

而陸小曼的真,隻忠於內心。

那個時代的人總是偏心的,將盛譽留給含蓄而規矩的女子,而那些個性張揚、熱血真實的女子卻要背負千古罵名。

陸小曼因為與王庚離婚,要背負不守婦道的罵名,卻沒有人真正理會王庚的性格冷漠為陸小曼帶來了多少痛苦?一場沒有感情的婚姻最後總會走上懸崖,因為她的勇敢,才讓自己解脫,也解脫了王庚。

因為徐誌摩的父母後來在張幼儀身邊頤養天年,陸小曼要背負不孝的罵名,卻沒有人理會徐誌摩的父母原來對小曼的偏見讓她在家中寸步難行,甚至連婆婆去世的葬禮都不讓她參加,她的內心承受著怎樣的委屈?

因為徐誌摩的去世,陸小曼背負了罪魁禍首的罪名。直到死去,她一生懺悔。所有人都把徐誌摩的死歸結到她的身上,認為如果不是因為陸小曼揮霍無度,不會把徐誌摩逼到如此境地,兩地奔波,最後墜機在來回的途中。

然而,他們的愛,誰能真心體會?因為心中隻在乎愛人的看法,所以她放任那些虛渺的流言,沉靜自己的內心,隻鍾情於所愛之人。

老年的陸小曼更加孤獨,深愛她的三個男人都先她而去,隻留她一人在這世上,形單影隻。

陸小曼去世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無兒無女,也無牽無掛。

她清清白白地來,斷了紅塵的路。

回顧她的一生,那簌簌飄落的瓊花,那望不斷的晴川,那倏忽不見的流年,染盡霜華。

她說:“過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場噩夢,酸甜苦辣,樣樣味道都嚐遍了。如今我已經戒掉了鴉片,不過母親謝世了,翁瑞午另有新歡了,我又沒有生兒育女,孤苦伶仃,形單影隻,出門一個人,進門一個人,真是海一般深的淒涼和孤獨。”

回望陸小曼的一生。

陸小曼的美,張揚奪目。她從來不掩蓋自己天生麗質的容顏和華麗雍容的美麗。她從來不刻意掩飾,反而將那些上蒼的青睞應用極致。一舉手,一投足,姿態萬千。

她不僅外貌出眾,內心也有極好的修為。

鬱達夫說:“陸小曼是一位會震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劉海粟讚其:“一代才女,曠世佳人。”更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的特色;寫文章,蘊藉婉轉,很美,又無雕琢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