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戰略轉移帶來事業的一片紅火(3)(2 / 3)

這次出差,確實與以往不同。他原是行政13級,屬於可乘軟臥的高幹,連降3級之後,出差當然是不能享此待遇了。不隻如此,因走得倉促,連硬臥票都沒買到,對號入座後,才發現還是最後半節車廂,另半載堆滿郵件,晃蕩顛簸得相當厲害。他一夜幾乎沒睡,第二天上午到漢口,昏昏沉沉下了車,先到省作協接頭,再奔正開省文聯會議的漢口飯店入住。因已過午飯時間,他雖饑腸轆轆,但更想補上一覺,進房間後倒頭就睡著了。一覺醒來,才知同住一室的兩個武漢大學教授,竟然都是摘帽“右派”。過去出差,接待單位都是安排他住單間或套間的,這次怎麼和兩個“右”字號人物擠在一個小間房裏了呢?後來他才知道,1960年他挨整時,中青社搞了一個顛倒黑白的查書報告,點了他的名。這份查書報告經中央批準,登在了一份下發的中央文件上。難怪臨出門前室主任要他有思想準備呢,原來各省市的文藝部門都知道他已淪為“戴罪”之人。

幸好湖北省文聯主席駱文是了解他的,正在他猜想為什麼遭此待遇時,省文聯的一位接待人員來了,說:“對不起,駱文同誌批評了我們,換個地方,住二樓去。”吃過晚飯,洗了個澡,他就去看望駱文、王淑雲夫婦。未料,他剛說了一句“我栽了跟鬥”,熱情又親切的駱文和王淑雲就連忙擺手製止住了這個話題,對他又一次到湖北來找作家組稿表示歡迎,並說:“你要我們提供什麼幫助,像從前一樣,盡管提。”身處逆境的他,能得到駱文夫婦如此的信任與理解,心裏感到格外溫暖。於是,就開門見山地對駱文說:“這次我是為出版姚雪垠的《李自成》一書而來,想先聽聽省文聯組織上的意見。”駱文當即表態:“我們支持姚雪垠寫這部作品。”駱文邊說邊將一份打印件遞給江曉天,“這是我將在這次省文聯會議上作報告的稿子,其中有一段說到‘有的同誌熟悉曆史,寫曆史題材,於人民有益,我們也是支持的’,這就是指的姚雪垠同誌。湖北省委已審查批準了這個報告。”姚雪垠是會議代表,於是,江曉天就和他在漢口飯店見麵,就如何修改《李自成》第一卷初稿的問題,充分交換意見,作了兩個上午的長談。

江曉天認為,《李自成》第一卷初稿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明末的封藩製度,造成土地空前集中,橫征暴斂,階級矛盾尖銳到不可調和,爆發了全國性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寫得不夠。他對姚雪垠說,你這部小說不從李自成、張獻忠如何“逼上梁山”寫起,是你剪栽結構上的獨到之處,但明末農民起義的曆史原因,你還是要想辦法穿插寫一下,作些補救。姚雪垠接受了他的意見。臨離開武漢前,江曉天同姚雪垠又談了一次,先是商定了一個“流水作業”的工作方法:姚修改好部分章節,就迅速寄給他,他短時間內審改完後即發排,再拿排印稿在京征求有關方麵的意見,然後請姚來京修改定稿。談妥之後,江曉天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要盡快把第一卷修改出來,接下去你再把全書寫完。其餘的事情你不必操心,有什麼困難,我們出版社盡可能幫助你解決。”姚雪垠提出:“有兩件事情需要你們幫助解決。一是最近我打算把家從開封搬來武漢,能否預支500元稿酬;二是稿子改好後,你們能否找幾個像吳晗這樣的史學專家看看。”江曉天當即一口答應:“錢,我給北京打個電報,馬上就可以辦;請人看稿的問題,我回北京後就幫你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