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紅旗飄飄的創刊與停刊(2)(1 / 3)

龐智原名王超北。提起中共秘密戰線的傳奇人物,早就有“南潘北王”之說。“南潘”是潘漢年,“北王”是王超北。反映潘漢年情報生涯充滿傳奇色彩的傳記及影視作品早已廣為傳揚,家喻戶曉,而對王超北,人們確知之甚少。其實,王超北驚險曲折的情報生涯,同樣富有傳奇色彩。他1924年加入共青團,1925年轉為中共黨員。同年8月化名王奇,當選為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候補執行委員。後由黨組織派到國民黨聯軍駐陝西總政治部工作,任國民黨聯軍駐陝獨立第二師政治處主任。大革命失敗後,他在西安、大荔、朝邑一帶堅持地下革命鬥爭。1930年6月在上海中央特科王世英同誌領導下工作,同年9月調回西安,任中央特科駐陝甘特派員,打入楊虎城警衛團,任團部軍需主任,從事秘密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在八路軍駐南京、重慶、西安辦事處工作,擔任八路軍總部總務科長和運輸科長。1939年至1949年轉入隱蔽戰線工作,任中央社會部直屬的西安情報處處長,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解放西北和保護文化古都西安作出了重要貢獻。西北軍區賀龍司令員在一次會議上說:“超北同誌的一個情報,抵得上戰場上的一個師”。毛主席也曾讚揚說:“龐智是無名英雄”。建國後,王超北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警備區副司令員,兼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長、中共西安市委委員、西安市政府委員。1951年調北京,任中國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1956年任外貿部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然而,他的《古城鬥“胡騎”》一文生不逢時,一經《紅旗飄飄》第17集發表,他就被投進了冤獄。

畢方回憶道:“《古城鬥“胡騎”》是王超北同誌親自送來的。那時,他正好有一篇回憶在上海做情報工作的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我看了之後,就想著要去向他組稿。沒想到他會主動送稿上門,真有點喜出望外。這篇稿子寫得很精彩,回憶西安情報處與胡宗南集團作鬥爭,故事引人入勝。我們看過之後,就決定采用。但涉及我黨秘密戰線的革命回憶錄,按規定必須送中央調查部審。不巧的是,稿剛送審,中調部長李克農逝世,中調部忙著為李克農治喪,根本無暇顧及審稿之事。而我們的《紅旗飄飄》第17集已編就,待《古城鬥“胡騎”》一文送審通過後,即可發稿。為了及時出版,我們問作者,可否將他的稿子送熟悉當年情況的中央領導人審閱。他說,那就請習仲勳副總理審吧!習仲勳當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送他審,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沒想到《古城鬥“胡騎”》一文送審極為順利,我們很快就收到了習仲勳副總理“可以發表”的批示。這樣,《紅旗飄飄》17集就付印了。這一集的首印數是30萬冊。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一集剛出版,我和張羽正在北戴河采訪薄一波,突然接到社裏的電話,叫我趕快回京,說《古城鬥“胡騎”》出事了,中央調查部來電話,說王超北為叛徒翻案,已經被抓起來了。我趕回北京,中宣部已派來調查組,追查《古城鬥“胡騎”》的寫作、編輯和送審經過,宣布《紅旗飄飄》17集有嚴重政治問題,30萬冊必須立即全部銷毀。”

我對“全部銷毀”有些疑問,心想難道一本也沒有留嗎?就問她:“你們編輯也沒有存一本嗎?”她說:“反正我手頭是沒有。中宣部下令,不敢違抗呀!”後來我到首都圖書館去查,也果然一無所獲。我又想,張羽是個有心人,興許他會悄悄保存一本。就趕緊去問楊桂鳳。楊桂鳳說:“你還真是猜對了。張羽保存的《紅旗飄飄》17集,成了海內孤本,他去世後,我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了。”沒想到,我興衝衝到中國現代文學館找到扉頁上寫有“張羽收存一九六二年”的那本《紅旗飄飄》17集,翻開一看,隻見目錄上有《古城鬥“胡騎”》,而正文中《古城鬥“胡騎”》的214頁至253頁,卻被撕走了,這海內孤本,竟然是個殘本。足見,當時的階級鬥爭氣氛已緊張到了連私下也不敢稍有違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