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涉世淺顯,那他沾染不良的習慣也較少;一個人的閱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隨著加深。所以君子與其處事圓滑,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不如豁達一些,保留純真的本性。
修身養性
孫叔敖碰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說:“我聽說有三種有利的事,也一定有三種有害的事,你知道嗎?”孫叔敖說:“我不聰明,怎麼能知道?請問什麼叫三利,什麼叫三害?”狐丘丈人說:“爵位高的人一定會遭到別人的妒忌,官做得大的人君子一定會提防他,俸祿多的人別人一定會怨恨他,指的就是這個。”孫叔敖說:“不是這樣的,我的爵位越高,我的誌向就越低;我的官越大,我的心氣也就越小;我的俸祿越多,我施舍的人也就越多。這樣做可以躲避災禍嗎?”狐丘丈人說:“說得太好了,堯、舜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缺陷!”
季劄還願
王子季劄在父王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並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劄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但季劄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劄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自由自在
一次,莊子在濮河上釣魚,楚威王派大夫前來,帶著楚威王的親筆信,要請莊子去當楚國宰相。大夫客氣地轉達楚威王的問候:“大王想拿我們國家的事麻煩您,請不要推卻!”莊子無動於衷,手裏拿著釣竿,盯著水麵,對大夫的恭敬與楚王的盛情,一點也不理解。最後莊子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經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的遺體用竹箱子裝著,用手巾蓋著,珍藏在廟堂裏。你說這隻龜,是願意死了以後留下骨頭讓人珍惜,還是寧願活著在沼澤中搖頭擺尾?”大夫答道:“那當然是願意活著,在泥澤裏搖頭擺尾了。”莊子大笑道:“那好,你回去吧。我願意活著,在沼澤裏搖頭擺尾,自由自在。”
子罕辭玉
春秋時,子罕在宋國任司城。一天,一個宋國人得到一塊美玉,前來獻給子罕。子罕說:“我從來不收受別人的饋贈,你拿回去吧。”獻玉的人說:“您怎麼不收呢?我拿這塊玉給玉工看過,玉工說這是一塊寶物。我把寶物獻給您,您為什麼推辭呢?”子罕說:“我已經有寶物了,所以不收。”獻玉者問:“您的寶物是什麼?能否給我看看?”子罕說:“我的寶物就叫不貪。我把不貪婪看做寶物,你把美玉作為寶物,我們各有各的寶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喪失了你的寶物,我也失掉了我的寶物。”獻玉者見硬給不成,便撲通一聲跪下,叩著頭說:“我是個平民百姓,拿著這樣的好東西一定會被強盜圖財害命。我把它獻給您,是為了免自己一死。”子罕說:“這好辦。”他接過寶玉,命人送到自己的鄉裏,讓玉工進行加工雕琢,然後把玉賣掉,將錢交給獻玉者,讓他回家。
油有盡,火長存
老子死了,好友秦佚去吊唁。他隻哭了三聲,便沒事一樣地出來了。老子的學生不高興,便問:“您不是我們老師的好友嗎?”“是啊。”秦佚回答。學生批評秦佚太無情,秦佚見學生很認真,便解釋說:“我開始哭,是認為先生和我都是世俗的人。現在想來,我們都是超脫了世俗的人。先生不是死了,而是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所以,我隻哭了三聲。我剛才進去看見,老年人哭先生,就像哭自己的兒子一樣;年輕人哭先生,則像哭自己的母親一樣。這樣一來,有些隻來看看的人,本來不是吊唁,卻也會過意不去擠幾滴眼淚,這就違背了真情。你老師出生,是順應自然;你老師去世,也是順其自然。哀樂對人本來就是多餘的事。眾人哀傷,先生卻已超脫。”學生聞言恍然大悟。
超級模仿秀
楚莊王的相國孫叔敖死後,他的兒子竟貧困到賣柴為生的地步。優孟對他深表同情,決心為此進諫楚莊王。他打扮成孫叔敖的樣子,模仿其言談舉止。經過一年多的練習,終於達到了真假難辨的地步。一次宮廷宴會上,優孟裝扮成孫叔敖的樣子前來參加,楚莊王見了大吃一驚,以為是孫叔敖複活,立即就要拜他為相。優孟說要商量一下,就離席退去。三天以後,優孟求見楚莊王,並轉述了孫叔敖妻子的話:“孫叔敖一生盡忠報國,廉潔奉公,使得楚國稱雄諸侯。可他死後,兒子一貧如洗,隻好靠賣柴為生。這樣的話,當楚相還不如自殺。”此時,楚莊王才明白了優孟的意思,立即召來孫叔敖之子,重加封賞。
變的哲學
一次,東方朔跟隨漢武帝到上林苑遊玩,見到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漢武帝問他是什麼樹,東方朔順口說是“善哉”。漢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樹的枝幹,並在樹身上做了記號。兩年後君臣又路過此樹,漢武帝故意問東方朔:“這棵樹叫什麼名字?”東方朔又順口說是“瞿所”。漢武帝沉下臉說:“同一棵樹過了兩年,怎麼名兒就不一樣了?你竟敢欺騙我!”東方朔沉著回答:“小馬叫‘駒’,大了才叫‘馬’;小雞叫‘雛’,大了才叫‘雞’;小牛叫‘犢’,大了才叫‘牛’;人生下來叫‘兒’,老了才叫‘老頭’;這棵樹也是一樣啊!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漢武帝聽罷嗬嗬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