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賀,河南宜陽人,死的時候隻有二十七歲。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時隻有十八歲,做皇帝時隻有二十六歲。李世民、李賀都是貴族。
羅士信(羅成)是山東人,也是十八歲起兵,打仗很勇敢。
作《滕王閣序》的王勃,唐初四傑之一,也是一個青年人,死的時候才二十九歲。
宋朝的名將嶽飛,死的時候才三十八歲。
範文瀾同誌,你說對不對?你是曆史學家,說的不對,你可以訂正。
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在壯年老年的時候創造出來的,而是在青年的時候創造出來的,寫《共產黨宣言》的時候,才二十九歲。列寧也是三十一歲(1903年)創造布爾什維主義的。
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二十七歲當軍師。程普是老將,他不行,孫權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勝仗,周瑜死時才三十六歲。這裏還有我的老鄉黃蓋,湖南零陵人,他也在這個戰役中立了功,我們老鄉也不勝光榮之至。
三國末年有個王弼,他十七、八歲就是哲學家,做《莊子》和《易經》的注釋。他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
《封神演義》裏的哪叱就很了不起,他是托塔李天王李靖的兒子,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什麼也不怕的,他的本領可也不小呀!
南北朝的蘭陵王也是個少年將軍,他很會打仗。蘭陵王是北齊人。高歡的孫子,名高濤灌。他很勇敢,有一個專門歌頌它的曲子,叫《蘭陵八陣曲》,據說這個曲子現在日本。
放手任用新人,是毛澤東曾多次強調並且切實推行的方針。
早在1953年6月30日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時的談話中,毛澤東就曾說道:“要選青年幹部當團中央委員。三國時代,曹操帶領大軍下江南,攻打東吳。那時,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他當,結果打了勝仗。現在要周瑜當團中央委員,大家都不讚成!團中央委員盡選年齡大的,年輕的太少,這行嗎?自然不能統統按年齡,還要按能力。團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名單,三十歲以下的原來隻有九個,現在經過黨中央討論,增加到六十幾個,也隻占四分之一多一點,三十歲以上的還占差不多四分之三,有的同誌還說少了。我說不少。六十幾個青年人是否都十分稱職,有的同誌說沒有把握。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絕大多數是會勝任的。個別人可能不稱職,也不用怕,以後可以改選掉。這樣做,基本方向是不會錯的。青年人不比我們弱。老年人有經驗,當然強,但生理機能在逐漸退化,眼睛耳朵不那麼靈了,手腳也不如青年敏捷。這是自然規律。要說服那些不讚成的同誌。”
毛澤東從一篇文章評到文章的作者,進而引出青年人與老年人的議論,提出要放手任用新人的主張,這種評點恐怕是政治家的毛澤東所獨有的。
王勃的另一篇散文《秋日登滕王閣餞別序》毛澤東更加喜愛。
《秋日登滕王閣餞別序》是王勃用駢體文寫成的著名駢文。
全文用嚴謹的對仗,精煉的語句,和諧的聲律,細致優美地描繪了湖光山色,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理,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前人評價王勃文是“篇篇結綠、語語連珠、胸無儉思、腕有餘藻”(《鐵立文起》)。如拿文章前部寫景文字來說,是毫不過分的。韓愈一生中致力反對駢文,但他對王勃的這篇序卻極為讚賞,並甘居王勃之後。這說明王勃雖然是用偶句雙行的駢體文的形式,但卻使本文的內容充實,富於真實的感情,詞采又相當的絢麗自然,其嚴整的格式,敘事的清新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這些都給駢體文注進了新的活力,成為流傳千古的佳篇。毛澤東在“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等警策的句子下麵畫著圈,尤其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優美的句子,表示了由衷的喜愛。20世紀60年代初,他在和子女們的一次談話中,一邊背誦這篇詩序中的佳句,一邊評論,談興正濃時,坐到桌前,懸肘揮毫,為他們書寫下這一具有詩情畫意的千古名句。
毛澤東還批注過王勃其他一些詩文。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毛澤東在一本《注釋唐詩三百首》的這首詩的天頭上,簡潔而有力地批注了一個字“好”。在凝聚著真摯友情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下,連畫了三個大圈。
毛澤東對《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的批注,已遠遠超過了對一篇文章的評價,也超過了對一個人的評價,而將視野投向青年。
八、《將進酒》有脫俗之氣
《將進酒》是詩人李白自長安放還以後,天涯漂泊,南北漫遊時所作。本來仕途失意,理想幻滅,年過半百,功業無成,精神上十分痛苦,但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和對人生的積極抗爭,很值得毛澤東欣賞。
【簡介】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