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不僅見錢行事,而且個個生活腐化墮落,道德敗壞,簡直是腐爛透頂。冒得功為了得到一個芝麻官,競用極端下流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女兒去做羊統領的小老婆。成親之夜,他跪在房門外邊,見到羊統領說:“沐恩在這裏伺候老帥。難得老帥賞臉,沐恩感恩匪淺。”第二十三回寫賈臬台斷案,見到女犯長得漂亮,“雖不致魂不守舍,然而坐在上頭,就覺得有點搖晃起來”。
貪官汙吏為非作歹,魚肉鄉民,無惡不做。小說寫浙江胡統領相華若去嚴州剿匪。一開始,胡統領得悉讓自己去剿匪,非常害怕,唯恐送命,但又不敢不去,於是他帶著官員和軍隊一路上花天酒地。到嚴州後,打聽到嚴州本沒有“匪”,但為了邀功請賞,一方麵偽造情報,把匪情說得十分嚴重,另一方麵,又以剿匪為名,把軍隊帶到鄉下,所到之處,“搜掠搶劫”、“洗滅村莊”、“奸淫婦女,無所不至”。當老百姓受不了官兵的迫害,赴州衙告狀時,知縣又加以刁難、誘惑、欺騙。他強迫百姓把官軍燒殺搶掠的罪行“一齊推到土匪身上”,並要上呈公文感頌胡統領“督兵剿匪,除暴安良”的“功德”。官官相護,上下勾結,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官場現形記》在藝術上也是比較成功的。它繼承了《儒林外史》刻劃人物的一些手法,如通過人物言行矛盾的自我暴露,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寫文製台見洋人,通過文製台先後兩次打罵人的描寫,使他那一副內心十分懼怕洋人的醜態栩栩如生。
其次,《官場現形記》還經常采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如寫方必升聽到別人的兒子中了舉人,就急得老病複發。他訓勉兒子要致力於科舉功名,突出寫他的“痰”的變化。一會兒他“喉嚨裏的痰也就活動了許多”,一會兒“一大口濃痰吐了出來”,一會兒“他的痰也就擱在嘴裏頭”。這些都是隨他兒子對科舉的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當聽到兒子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時,“他的痰也就擱在嘴裏頭,不往外吐了”。這裏采用誇張的手法,刻劃了方必升希望兒子科舉成名以致神魂顛倒的狀態。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也是晚清時期寫得較好的一部譴責小說。
作者吳趼人,原名寶震,又名沃堯,初號繭人,後改趼人,東佛筆名有趼、偈、怫、繭叟、趼廛、趼人氏、檢塵子、野史氏、老上海、老少年、趼廛主人、抽絲主人、嶺南將叟等。生於清同治五年(1866),卒於清宣統二年(1910)。
吳出生於北京,兩歲時隨父南歸,跟著母親在佛山長大。18歲時離家赴滬謀生,曾在江南製造局做抄寫工作。從光緒二十三年(1897)起,吳趼人進入辦報生涯。先後主筆《字林滬報》、《采風報》、《奇新報》、《寓言報》。光緒二十八年(1902)應《漢口日報》聘,赴鄂。1904年,任美國人辦的《楚報》主編,不久,他主動辭去報社職務,回到上海,參加反美華工禁約運動。1906年,主編《月月小說》雜誌。1907年,創立兩個同鄉會,並開辦和主持同鄉會所屬的廣誌小學。後病死於上海。
吳趼人是一個高產作家,為當時創作最多的一個作家。他創作小說30多種,現存20多種。其中最著名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百零八回。從1903年10月起。陸續刊發在《新小說》雜誌上。後由廣智書局出單行本行世。此書從1903年開始創作到1909年最後完成,前後長達7年時間。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小說通過九死一生(作者的影子)在二十年中的所見所聞,揭示了封建社會即將崩潰時期整個統治階級的腐敗、沒落和不可救藥。
該書著意暴露了當時官場上的千奇百怪的醜惡現像,共記載了189件“怪現狀”,淋漓盡致地暴露了清末官場的黑暗。如第十四回寫清末海軍畏懼帝國主義,“兵輪自沉”的醜聞:“馭遠兵輪,自某處開回上海,於某日道出石浦,遙見海平線上,一縷濃煙,疑為法兵艦。管帶大懼,開足機器,迅速逃竄。覺來船甚速,管帶益懼,遂自開放水門,將船沉下,率船上眾人,乘舢板渡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