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毛澤東評點明清小說(12)(2 / 3)

清兵個個成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未見敵就先狼狽竄逃。

在作者的筆下,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僚,個個都是卑鄙無恥的家夥。如五十回中九死一生這樣說:“這個官竟然不是人做的。

頭一件就是學會了卑汙苟賤,才可以求得著差使;又要把良心擱過一邊,拿出那殺人不見血的手段,才能弄得著錢。”

什麼“仁義道德”,全是騙人的鬼話。九死一生的伯父平時道貌岸然,對人大講孔孟之道,可是他競乘料理喪事的機會,用可恥的手段騙去九死一生家八千兩銀子,置九死一生於窮苦潦倒而不顧。莫可基不僅冒充弟弟頂替他的官職,而且霸占弟媳,又把他“公諸同好,作為謀差門路”。黎景翼逼死弟弟,又把弟媳出賣為娼。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由許多短篇聯結而成的,而這許多故事又都由作者一生的經曆這條主要幹線貫穿起來,在結構上比較嚴密,優於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但由於題材剪裁不精,情節沒有提煉,人物形像缺乏典型化創造,因而給人們的印像是“話柄”連篇。

【毛澤東評點】

有些小說如《官場現形記》,光寫黑暗,魯迅稱之為譴責小說。隻揭露黑暗,人們不喜歡看。

——摘自毛澤東1962年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核心小組會上的談話(見龔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第224頁,三聯書店1986年版)。

《光明日報》批評李伯元《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批評得好,把大是大非講清楚了。這是清朝末年的小說,是暴露黑暗的。總之,所謂譴責小說,給人家的印像是不好的,是反對革命的,是反孫中山一派的,讚成保皇的,要地主繼續專政,但要修理一下,改良一下,是沒落的階級,是保皇黨。

——摘自毛澤東1966年在杭州一次小型會議上的談話(見穆欣《辦(光明日報)十年自述》第16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

【鑒賞】

毛澤東1962年8月11日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核心小組會上和1966年3月20日在杭州一次小型會議上兩次談起了《官場現形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譴責小說。從毛澤東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顯然讀過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和這些原著。

毛澤東對譴責小說的基本評價是“隻揭露黑暗”,“給人的印像不好”,“人們不喜歡看”,“反對革命”。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理解他的含義。

一、這些小說對晚清的官僚集團,作了比較全麵地揭露,對黑暗糜爛現像給以盡情的嘲笑和諷刺。作品涉及的官僚十分廣泛。如《官場現形記》,外官從佐雜,到州府長吏,直到督撫方麵的大員,內官從小京官,到部司郎曹,直至位居中樞的軍機、大學士。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僚胥吏,為了升官發財,任何卑鄙齷齪之事都能做得出來。第二十五回,寫賈大少爺托黃胖姑買缺時,黃胖姑說:“一分錢一分貨。你出大價錢,就有大官做。”

“這個買賣我們經手也不隻一次了,如果是騙人,以後還望別人來上鉤嗎?”官爵已經成為公開買賣的商品。這些人一旦官位到手,便殘害人民,作威作福,但在洋人麵前卻又是那樣的卑躬曲節,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比《官場現形記》反映的內容要廣泛,全書記載了一百八十九件“怪現狀”,大多數都與官場有關,作者筆下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僚,都是肮髒齷齪、貪財無恥的家夥。這些作品,是清末官場的一幅形像的黑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