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美麗的韶山衝(1 / 1)

在美麗而富饒的湖南省中部,在湘潭、寧鄉、湘鄉三縣交界處,有一座美麗、神奇的山,叫韶山,是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嶽麓山一脈。

關於韶山名字的來曆,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那是在四千多年前的五帝時代。虞舜帝帶著他的大臣和嬪妃們南下,到蒼梧之野(今廣西梧州一帶)巡視。他由京城蒲阪(在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州)出發,過黃河,跨長江,涉洞庭,經過湘中的山野,看到處處是青鬆翠竹,秀山綠水,頓時覺得心曠神怡,興致勃發,就讓臣僚們奏樂助興。優美動聽的音樂,在山野間激越回蕩,引得鳳凰飛舞,百鳥和鳴。這就是古書上所記載的“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因為舜帝奏的音樂叫“韶”,因此他到過的山就叫“韶山”;山間奔流的小溪叫“韶水”;山巒綿亙下的山衝叫“韶山衝”;山上陡峭的山峰叫“韶峰”。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的韶山衝上屋場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裏。湘潭在清末隸屬於長沙府,麵積一萬五千多平方千米,人口近百萬,是當時湖南的重要商業城市之一,湖南與江西及廣東等省進出貿易的集散市場,也是三省水陸交通樞紐,外國資本滲入內地的一個中轉站。

韶山衝東距省會長沙90千米,東南離湘潭縣城45千米。韶山衝有十裏路長,在這條山清水秀,草木豐茂的狹長山穀中,散落著一些稀稀落落的房屋,房屋裏住著毛、孫、李、鄒、彭、郭幾姓人家,也有少數姓龐、姓蔣與姓鍾的。他們世世代代務農為生,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在韶山衝一條終年不斷的溪水邊,有一個名叫上屋場的地方,這裏有一棟土牆青瓦、整齊有致的農舍。這是一座湖南農村常見的“凹”字形住宅,當地把這種式樣的房子叫做“一擔柴”。這裏居住兩戶人家,以堂屋的正中為界,東邊的是毛澤東家。堂屋坐南朝北,房前有兩口緊緊相連的水塘。右邊的塘裏長滿了荷花,花香陣陣襲人;左邊的塘裏水如明鏡,青鬆翠柏倒映水麵。屋後的小山上長滿蒼鬆翠竹,景色十分秀麗。

韶山衝的青山秀水和忠厚純樸的民風養育著毛澤東的體魄,陶冶著毛澤東的心靈,鑄造著毛澤東的品性,磨礪著毛澤東的意誌,給了他山的堅強、水的溫柔、土的質樸、火的熱烈,給了他超常的智慧和機智,非凡的勇氣和膽略。

然而,當毛澤東來到世間的時候,正是清朝末年,隨著帝國主義的一步步侵略,中國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十分困苦。

那時,在韶山衝裏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韶山衝來衝又衝,十戶人家九戶窮;有女莫嫁韶山衝,紅薯柴根度一生。

韶山衝來衝又衝,丈夫砍柴做零工,住在深山無人問,茅屋小路無人行,有女莫嫁韶山衝。

韶山衝來衝又衝,丈夫砍柴做零工,一天尋得升把米,兒啼女哭難維生,粗糠野草口裏吞。

韶山衝來衝又衝,丈夫砍柴做零工,丈夫送柴銀田寺,想要扯布做衣裳,車柴難買兩尺長。

還有一段順口溜說:

農民頭上三把刀,稅多、租重、利息高;

農民眼前三條路,逃荒、討米、坐監牢。

而地主則大肆兼並,霸奪田產,他們得意地說:打開大門八百畝,繞屋一周千二三,十裏青山無間破,別人田地不相參。

這種明麗的山水與黑暗的現實的反差和貧與富的對立,使毛澤東從小感受到人間的不平,從而激起了他打破黑暗,鏟除不平的反抗精神,啟發了他尋找光明,創造人間新格局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