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家族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末東晉初年的大動蕩年代。
西晉末東晉初,由於司馬皇族集團的殘忍、腐朽統治及“五胡十六國”的戰亂、分裂,如“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及嚴重的自然災害,使黃河流域的勞動人民,無不遭受災難。而此時長江以南相對安定,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原大批勞動人民紛紛渡江南逃避難,在河南南陽謀生的毛寶此時也隨同司馬皇族等一起過江。
毛寶過江後,跟隨東晉江州刺史溫嶠參與平定蘇峻、祖約之亂,以功先後封廬江太守、州陵開國侯,被尊為江南毛氏始祖。其孫毛璩起初擔任謝安的參軍,立功後升遷為建威將軍、益州刺史。後來在四川遇難,歸鄉葬於新安(今浙江衢州)。毛璩為官時獲封食邑千五百戶。從此,子孫以衢州為家,繁衍後代。毛璩第13世孫、毛寶第15世孫毛休,入仕南唐,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兼殿中侍禦史。北宋初,毛休出守吉州(今江西吉水)。公元962年毛休任工部尚書(南唐)時,已告老還鄉的父親毛讓就居住在吉水官署,不久全家遷入吉水龍城。毛讓既是衢州毛氏的子孫,又是吉水毛氏的始祖。
元朝至正末年,群雄競起,天下大亂。朱元璋據有安徽、江蘇,陳友諒占有江西及湖廣,江西成為兩軍爭奪的主要戰場。結果,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朱、陳之戰使江西人心惶惶,紛紛外逃。時居吉水的毛太華為避戰亂,離開家鄉,跋山涉水,直至雲南瀾滄衛(今麗江永勝縣)落腳下來。
雲南平定後,朱元璋考慮到雲南遠離中原,山川隔阻,尾大不掉,為了加強統治,便令養子沐英世代治滇,並留下部分遠征的將士駐守。毛太華就是留下來鎮守雲南軍中的一員,他被派往邊遠的滇南瀾滄江邊(今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內)。
毛太華從江西來到雲南邊陲,水土不服,人地兩生,語言不通,生活上遇到了許多想象不到的困苦。但作為軍人,必須忠於職守,為了生存下去,也必須想辦法克服各種困難。慢慢地,毛太華適應了這裏的生活。他的歲數在一年年地增加,早已過了婚配的年齡,但依然是孑然一身。當時雲南邊陲地區還沒有漢族婦女,毛太華就和他的許多將士一樣,娶了一名當地的少數民族姑娘為妻。婚後,夫妻二人互敬互愛,相依為命,日子雖然艱難,但生活中也充滿溫馨。在這邊陲地帶的風風雨雨中,他們先後生了八個兒子。
寒來暑往,物換星移,毛太華衰老了。葉落歸根,他念念不忘故土,請求告老還鄉。由於他立有軍功、戍邊多年,被獎勵準許攜妻兒遷回內地。
當時湖南經過多年戰亂,地廣人稀,毛太華便被準許遷到湖南。他帶著老伴和長子清一、四子清四,來到湘鄉縣,住在縣城北門外緋紫橋,並分得田產數十畝。十餘年後,清一、清四又遷到了湘潭縣的七都七甲,也就是今天聞名天下的湘潭市韶山區韶山鄉定居。在這個荒僻的山穀裏,他們白手起家,墾荒種植。從此毛氏家族便在韶山衝裏務農為生,繁衍生息,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與居住在這裏的人們一起,共同創造了這裏的經濟和文化。毛太華就是韶山毛家宗族的第一代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