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私塾裏不但酷愛讀書和寫作,也喜歡練字。他開始臨摹歐(陽洵)體,繼而學習錢(南園)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他博采眾家之長,尤其是從懷素的狂草中汲取精華,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
毛澤東在私塾裏讀書,深得先生的器重,他對先生也很尊重。盡管他後來成了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對鄒春培等私塾老師一直很懷念。1959年回韶山時,他曾用自己的稿費備餐,邀請毛宇居等老人在一起吃飯。席間,他舉起酒杯,為各位老人一一敬酒。當敬到毛宇居時,老先生急忙起立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立即對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但是,倔強的毛澤東對先生也從不屈從。毛澤東從小酷愛遊泳。一天中午,天氣炎熱,鄒先生因事外出。臨走的時候,他囑咐學生溫習功課。天資聰穎的毛澤東很快就把老師布置的功課作完了。於是,他就邀請幾個同學到學校前的池塘去遊泳。先生回來,正碰上他們赤身裸體地在水中嬉戲,非常惱火,便想懲罰一下這些調皮鬼。他要毛澤東對對子,對不出來就要用竹板子打手心。先生出的對子是“濯足”,毛澤東不假思索,立即對以“修身”。先生聽後,也不得不連連點頭。
但是,在私塾裏讀書,一次打都不挨是不可能的。那時候,私塾裏的先生都信奉“嚴師出高徒”、“棍子底下出好人”的理論。平時,私塾先生的手裏都掂著一根竹板,它的用場主要是打先生不滿意的學生。打擊的主要部分是手心,當然,有時也打腦袋、打屁股。除了打板子外,主要的體罰形式還有“罰跪香”,就是跪在盛銅錢用的非常硌人的“錢板子”或砂石上,一根香燃完了才讓起來。此外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的體罰。
1909年秋到1910年夏,毛澤東在輟學3年後,又就學於韶山烏龜井、東茅塘私塾,從師於毛簡臣(毛岱鍾)和毛麓鍾。這兩位先生都很有才學。毛簡臣畢業於法政學堂,以訟筆著稱於韶山遠近;毛麓鍾是韶山唯一的秀才,又曾在雲南名將薛繆部下供過職,見多識廣。在他們的指導下,毛澤東讀了《漢書》、《通鑒綱目》等古籍,也讀了許多時論和新書,胸懷更加開闊。
6年的私塾生涯,使毛澤東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