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長沙饑民暴動“影響了我的一生”(1 / 1)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著,十來歲就很有大人風度。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卻從不信邪,力主治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走到一個山穀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毛澤東抬頭一看,來人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人家的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麵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趙某橫在路上,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若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就別想過去!”

毛澤東也雙手插腰,不慌不忙地說:“你愛問就問吧!”趙某想難為毛澤東,就苛刻地說:“百家姓裏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的理,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

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但理屈辭窮,隻得讓他過去。

1907年至1909年秋,毛澤東輟學在家務農。白天,他像大人一樣到田間勞動,從事扶犁、掌耙、揚穀、下種等農活,晚上還要幫父親記賬。這樣白天晚上的忙,當然是很疲倦了,但毛澤東還要堅持每天看書到深夜。凡是在韶山衝能夠找到的書,他都找來如饑似渴地閱讀,甚至連和尚的經書也找來讀。

每天晚上,幫父親記完賬後,毛澤東就躲進自己的臥室,點起桐油燈,看書看到深更半夜。父親一覺醒來,看到他的屋裏還亮著燈,總是喊他:“還不睡呀!明天早起還要下地幹活呢!”這時候母親也催他說:“快點睡吧!莫熬夜了,這樣會把身體搞壞的。”毛澤東也總是回答說:“好!就睡了,就睡了。”可是他並沒有吹滅那盞桐油燈,而是用藍布被單遮住窗戶,不讓燈光透出去。

毛澤東不僅刻苦攻讀,博覽群書,還善於思考。他閱讀了大量的舊小說,尤其喜歡那些反抗統治階級壓迫的故事。但是讀著讀著,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那些書裏的主人公,不外乎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和英雄豪傑,唯獨沒有種田的農民。這是為什麼?

毛澤東苦苦地思索著,就是找不到答案。他帶著這個問題,詢問了很多人,其中有老師,有同學,有長者,有同輩,大家都回答不了他的問題。後來毛澤東終於發現了,原來舊小說裏的人物都是一些壓迫者,剝削者,他們占有土地,不用勞作,卻過著奢華的生活;而農民終年勞累,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條件讀書識字,更談不上著書立說,寫書的人也不會注意他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毛澤東更加發憤讀書。他常對小朋友們說,我們長大了也要寫書,寫農民的書。

1909年,湖南水旱災害嚴重,糧食缺,餓殍遍野。而豪紳地主、投機商人和外國洋行卻乘機囤積居奇,牟取暴利,致使米價暴漲。1910年4月,長沙南門外一個賣水為生的人,好不容易攢了80文錢,叫妻子去買1升米。店主因為錢中有幾文當時已不流通的錢幣,拒不售賣。她隻得回來再向鄰居拆借。好不容易湊足了錢,但等到傍晚再去米店時,米價又漲了。她悲憤至極,跳江自殺。她的丈夫聞訊,絕望到了極點,拉著饑餓不堪的孩子,也一起投塘而死。

這場悲劇,震動了長沙全城,饑民們派出代表,到巡撫衙門請願,要求平價賣米,施行賑濟,但昏庸無道的巡撫反而派兵鎮壓。饑民們忍無可忍,放火燒了衙門官府。這就是震驚全國的長沙饑民暴動。

幾個賣蘭花豆的湘鄉小販逃出長沙,把饑民暴動的消息傳到了韶山。大家憤激地議論了好幾天。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對這件事逐漸淡忘了。正在東茅塘讀私塾的毛澤東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覺得那些參加暴動的人都是善良的老百姓,隻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才起來造反,結果無辜被殺,這使他很痛心。幾十年後,他感慨地說:“這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

第二年,青黃不接的時節,韶山一帶又鬧糧荒。饑民們組織起來“吃大戶”,劫走了毛順生準備運往縣城出售的一批大米。毛順生氣得要命,毛澤東卻並不同情父親。當1937年毛澤東對斯諾談起這件事時,講到了他少年時的矛盾心理:他雖然不同情父親,但又覺得村民們的方法也不對。